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到战国时期,社会上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墨、法、阴阳、兵、纵横家等。各派各家都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又相互影响。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空前繁荣景象。

——朱绍侯、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时代·变革”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2023-11-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的历史发展孕育出“百家”,同时也造就了“争鸣”的条件和可能性。一方面,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统治在崩溃瓦解,失去了权威;另一方面,新兴封建地主才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但还不够巩固和强大……“百家争鸣”的局面就这样出现了。

——摘编自谭风雷《对春秋战国之际“百家争鸣”的几点分析》

材料二   战国的百家争鸣促进了人们的认识向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重点进军,每个人掌握知识的百科性又促进了对事物的综合考察与深入分析……诸子百家的存在与争鸣,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直到今天,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还可以从诸子中找到相应的命题或思想源头。

——摘编自刘泽华《先秦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百家争鸣。
2023-11-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时期, “士 ”是贵族的最低阶层, 有一定数量的“食田 ”。春秋后期, “士 ”大量出现,“士”逐渐成为知识阶层的通称。“士”阶层的变化(     
A.推动了春秋社会的转型B.带动了庶民文化的普及
C.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D.阻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4 . 邢台市第一中学图文中心前有一组关于古代思想家的文化柱,其中呈现了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为政以德”“尚同尚贤”“无为而为”“以法为本”,其共同的思想主旨是(       
A.为生民立命B.拨乱反治
C.藏之名山传之同好D.成一家之言
2023-11-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 “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

——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名称,并指出汉武帝派遣哪位人物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
2023-11-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说:“活跃的士阶层无疑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最富有活力的动力因素和政治发展的条件。虽然,‘势位足以屈贤’乃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是迫于竞争的政治压力,占有绝对权力地位的统治者却不得不竞相礼贤下士。”这一现象反映出(     
A.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B.社会阶层的流动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君主集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荀子称:“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民时,如是,则国富矣。”韩非子将工商业者列为“五蠹”之一。上述主张(     
A.彰显了诸子思想的融会贯通B.体现了工商皆本的价值取向
C.奠定了农耕文明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诉求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礼乐崩坏,诸子蜂出,各引一端,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百家争鸣中三家学派所提出的“塑当世之秩序”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
10 . 纵观中国古代史,治国思想的转变是历史做出的合乎规律的选择。分析其发展变化规律,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文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有一个共同规律:或者是社会经济大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或者是社会大变革,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转折刺激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而“百家争鸣”却遇到了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双重因素发生作用,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学术思想繁荣。

——陈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因》

材料二   汉初在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无为而治”对各种矛盾只能姑息迁就。由于汉初实行分封制的结果,到文帝景帝和武帝时期,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集权政府为一方与以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宗族地主及富商大贾为另一方的矛盾,已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潜伏着割据战争的危机。此外,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也有所发展,而且此时“和亲”政策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匈奴的骚扰,与北方的民族矛盾也已发展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这样,到武帝时代,仅靠无为的黄老之术,已不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摘编自周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材料三   董仲舒改造了儒学,他把孔子的学说宗教化,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即经学,即在儒学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五行、道、法等等学说。其主要内容为:第一、提出“天人合一”说和“天人感应”说。认为天给人类社会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人间的皇帝就是代表天意进行赏罚的权威。人民服从皇帝,也就是服从天道;谁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就是大逆不道。第二、从天授君权说出发,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大力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使这种宗法思想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成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强大精神力量。

——周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023-11-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