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边疆治理的部分举措
秦始皇派兵北击匈奴,最终夺回河南地,设置郡县,移民屯垦:派兵征服东南、南部沿海地区,设置郡县,修筑道路,并征发内地百姓前往戍守。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北伐击败匈奴主力,匈奴基本不能再对西汉边境构成威胁;汉廷以征伐、招抚相结合的手段,迫使大批西南夷部族内属,设置郡县,同时亦授当地酋长以王、侯等衔。
东突厥不断骚扰边境,唐太宗派兵擒获东突厥首领,原属东突厥诸部族皆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开拓西域,设安西都护府统辖: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
云南行省下辖37路、2府,多用世袭土官任职。1287 年,东北宗王发动叛乱,忽必烈御驾亲征,将其讨平。
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啼频繁召见边疆各族上层人物,用赏赐财物等方式笼络感情:在云、贵、川等地区,改土归流 ,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流官管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沿革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16更新 | 8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下令从内地迁往北河、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3万户农民,约10余万人口,并给迁移民户赐爵一级。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拓展了秦朝统治疆域D.增强了边疆防御力量
3 . 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孔子,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育家兼思想家,在东亚一直被视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秦的统一顺应了春秋战国以来历史的发展趋势,在政治制度上、思想文化上、经济形态上都使中国出现亘古未有的新局面。

——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

材料三   西汉疆域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是“第一位职业教育家兼思想家”的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秦统一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经济形态上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开拓和稳定西北边疆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2022-1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各国在边界上修筑长城并建立军事要塞。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有利于(     
A.维护皇帝独尊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思想控制D.扩大地方权力
2022-10-03更新 | 540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12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这印证了当时(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B.人口结构分布合理
C.经济文化重心逐步南移D.官僚政治制度完善
6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2022-08-19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居家学习检测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7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曾命人刻制“峄山碑”,其中记载:“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迫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关于秦朝“峄山刻石”的碑刻及其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秦峄山刻石拓本   (局部)
①记述了秦灭六国,建立皇帝制度等史实
②可以用于研究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
③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加强统治
④该碑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08-02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后,秦始皇统一祭祀制度、完成封禅大典,对作为国家标志物的国号、国运、君号等十四个方面都一一对其进行了规范,确立最基本的礼法制度。他推行“终始五德学说”,证明了秦朝代替周朝建立新的大一统帝国进行统治的政治合理性,他巡游全国,所到之处都立石刻,记载和颂扬秦朝的功德与秦始皇的清明勤政,以塑造帝王形象,强化秦文化凝聚力。这些做法,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摘编自徐艺舫《秦始皇执政时期的文化软实力战略反思》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主要举措。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意义。
2022-04-23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秦统一后,秦始皇设置了七十名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秦代可考的十二名博士看,他们都来自东方六国,其中“淳于越等六位是儒家,黄疵为名家,卢敖为神仙家,其余四名不知学派”。秦朝博士制度的设立
A.利于巩固统一B.体现文化专制C.彰显以儒治国D.旨在分化相权
2022-02-08更新 | 3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皇汉武”是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书写的历史人物,以下属于秦始皇历史活动的有(     
①修长城,抵御北方匈奴入侵   ②罢百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③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④重经济,推行铁业官营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10-22更新 | 167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