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019-01-30更新 | 1692次组卷 | 39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5131次组卷 | 64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19-01-30更新 | 4626次组卷 | 6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D.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5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6 . 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完全形成
7 . 新中国教育部从1961-1963年先后三次精简教职工,调整合并学校,压缩办学规模。到1963年,学校数目、在校生数量、教职工人数等均大幅下降。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调整教育领域的“左”倾错误
B.缩小高等教育的规模
C.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D.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8 . 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中国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
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D.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
9 .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A.“双百方针”在教育领域落实
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10 . 如下,是1949—1987年间大学教授出生地与工作地的统计分布图(按每百万人口占有比例计算)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教授出生地分布                                        教授工作地分布
A.社会经济水平决定高校布局
B.教育发展与经济文化成正比
C.人才流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D.东部沿海地区忽视教育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