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02-2007年,全国共有 309 个城市与五大洲119个国家的105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对外友协举办建交纪念会及各种大型活动358次,开展文化交流项目180多个,举办各类大型演出、展览活动超过 500 场次。这(     
A.拓展了对外交往的空间B.推进了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C.实现了外交的重大突破D.消除了各国之间的利益分歧
2023-02-15更新 | 45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顺治二年,清朝祭祀历代帝王增入明太祖、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乾隆四年,更议历代帝王庙祀典,增祀两晋、元魏、前后五代各帝王。这做法(     
A.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B.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C.出于平定西北的现实需要D.强调清朝承辽金元为正统
2023-02-14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一文,提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少年中国”这一文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1908年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1999年的中国,称“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责任“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

——摘编自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等

材料二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摘编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年中国说”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进行解释。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共同之处。
2023-02-14更新 | 38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关系国家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防问题上,郑观应认为“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他还认为中国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

——摘编自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新时期,我国统一“近海”概念为“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的海域”。随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重,海上航运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同以往的战略意义,赴远海为中国商船护航的能力以及在大洋上保护国家利益的能力成为我国海军发展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伟业加速推进。短短10年间,人民海军主战舰艇数量,从十位数向百位数递增,我国海军多次执行亚丁湾护航、赴远海编队训练、对外友好访问等任务,人民海军已从“黄水”走向“蓝水”,从“浅蓝”走向“深蓝”。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摘编自周于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的海防主张并简析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海军发展不同于晚清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
2023-02-13更新 | 212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认识并了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外工作,尤其是具有特殊作用的对外文化交流。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邻近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文化交流随之有了相应的发展。1949年10月,以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为团长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来华访问。此后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文化代表团和艺术代表团纷纷来中国访问。同时,中国文化艺术团体也走出国门进行访问演出。1958年,中国成立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直属于国务院,形成了对文化集中管理体制。至1958年年底,中国有59个艺术表演团体到49个国家访问演出,中国的京剧、歌舞、杂技艺术、木偶、皮影和民间音乐在国外受到广泛欢迎,中国的许多地方戏剧和少数民族的歌舞,同样在国外获得极高的赏识与评价。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20 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提出“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的外交思想。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是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重大成果。截至20世纪末,中国已与123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订文化交流执行计划430个,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外国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文化外交不仅依靠官方渠道。各部门、各地方也参与进来。文化部(今文旅部)与经贸和旅游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外交发展。交流的品类日益增多,艺术展览更加注重作品的民族性和艺术水平。1978 年8月,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马杜。马赫塔尔。姆博与邓小平会面。1979年2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成立。双方在翻译、出版和版权方面的合作也始于该时期。从1978年下半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双方每年合作项目都超过300个。

——摘编自杨悦《新中国文化外交70年的传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文化外交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晚清洋务派外交家郭嵩焘建议,与西方各国交往最好的方式是“德”,其次是“略”,以“威”,以“恩”,“而信与义贯乎四者之中而不能外”;在既有中外关系中,要遵守条约。这表明郭嵩焘(     
A.仍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B.带有对外妥协的倾向
C.已突破“中体西用”的思想D.已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差别可以列出很多,然而最本质的还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的变化,这三个方面可以具体归纳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王室家族为代表的贵族特权,自主意志的公民取代受制于人的臣民,其他各方面的差别,都可以从这三方面之中寻求到根源。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概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角度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2-08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8年,西迁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务通则》中明确指出:“博先于精”,“能与知”并重,是课程设置和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安排的指导原则,必须贯穿于教学之中。联大实行以学分制为主体和共同必修课、充分选修课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相结合的教学制度.“学生在修业期间,须修满一百三十二学分,及党义二学分,体育八学分,军事训练六学分。”材料表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A.将德育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B.施行通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以服务战时需要为办学首要任务D.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2023-02-08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学党乐歌与时代主题】

材料

时间作者名称歌词内容(节选)
1902年李叔同《祖国歌》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
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
谁与我仗剑挥刀?······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1904年张之洞《学堂歌》庚子年,拳匪狂,北省兵火三次殃。
湖北省,和约倡,长江人民享安康。
派赔款,搜索忙,各省分派民与商。
湖北省,免捐项,就将此款兴学堂。
早兴学,民盼望,各省开办无定章。
湖北省,二百堂,武汉学生五千强。
派出洋,学外邦,各省官费数不广。
湖北省,采众长,四百余人东西洋。
我同学,生此方,切莫辜负好时光。
1907年秋瑾《勉女权》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愿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
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侯,独去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1912年华航琛《共和国民》国民第一资格高,年纪无老小,讲求学问不辞劳,知识开通早。敦品励行重节操,道德真紧要。体育工夫深造,体健身强脑力好,共和程度一齐到,全球人称道。二十世纪我同胞,国民资格高。
学堂乐歌反映了鲜明的时代主题。请选择某一时代主题或社会现象,结合学堂乐歌和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说明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海关税务人员的"国产化"。至1937年,海关各口岸的税司已由1929年的仅8名中国人上升到有三分之一的职务由中国人担任。这一举措(     
A.折射出国民革命的深化B.废除了西方列强在华特权
C.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D.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