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75 道试题
1 . 商王武丁统治时期,频繁用兵。对被征服的方国,武丁或将其部族迁于他地,或就地安抚,予以册命,使之成为商王朝外服。此外,武丁还通过与外服联姻、让外服参加祭祀等方式,密切外服与商王朝的关系。武丁的这些举措
A.造成了“外重内轻”的统治格局B.体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原则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巩固和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
2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B.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2021-10-19更新 | 957次组卷 | 125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B.西藏行省C.巡检司D.宣政院
2021-10-19更新 | 38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子》中所说的“神”是对古代有意志的人格种的否定,因此可以说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无神论的先驱。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宗法制)趋向没落时,对“上帝”和“先王”的崇拜也就失灵。老子否定先王,并谓“天道无亲”,这是这一时代的反映。《老子》一书整理并阐发了春秋时期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所萌发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洞察到了自然界的一些大的规律性,同时否定了当时流行的先王观念(把自然拟人化),从而得出自然史根源的结论,敢于说万物是自然,“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给有神论以重大的打击。

——摘编自华岗 《论老子哲学的伟大成就及其消极面和局限性》

材料二   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指出,研究墨子的思想.不能因为他的天鬼说,就给他戴上一顶反动的帽子。天鬼在墨子思想中形成一种“义法”“规矩”或“尺度”,用来衡量人们的行为。换言之,它是一种“方法性的手段”。墨子为传统的天允信仰附加了条件,让天鬼依据墨子的原则去行使赏罚。这可以在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诠释中得到呼应:王国维将墨子学说限定在政治与道德的领域,认为其(鬼神观念)并非属于形而上学的讨论,而是用以规范政治与道德实践的原则。

——摘编自安妮《捍卫墨子:论侯外庐对郭沫若墨子明鬼主张之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老子“无神论”思想的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墨子的天鬼信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古人的鬼神观念。
5 . 汉景帝时朔,吴王刘濞的郎中枚乘曾劝谏吴王说;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皇帝)修治上林(上林苑,皇家园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 不如(吴国的)长洲之苑;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深壁高垒,副以关城,不如江淮之险。这些谏言从侧而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取得长足进步B.中央集权面临严重威胁
C.南北交通仍然存在阻碍D.战乱频繁导致关卡林立
6 .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被秦庄襄王封为相,并在嬴政继位初期主掌朝政,他利用自身财力和地位,广招门客,编撰了融汇各家思想的《吕氏春秋》。该著作
A.首创纪传体通史的史书体裁B.对儒学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
C.启发了秦统一后的经济建设D.体现了思想“大一统”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所示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通行版的《论语》“热词”进行检索的结果(由高到低)。表中数据可用于佐证早期儒学
A.揭示了天人关系的基本内涵B.蕴含对道德人伦的深切关怀
C.主张用“仁”的思想改良制度D.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民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考古学者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各遗址中发现:收割工具成倍增长,窖穴容积增大、数量增多,装粮食的大型陶瓮开始出现。这些信息反映了当时
A.粮食作物的增多B.陶器的大量使用
C.原始农业的发展D.新石器种类繁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2021-10-17更新 | 524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北省承德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文帝为勤俭爱民之主,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费值百金。帝以百金为中户十家之产,遂不肯筑;治其寿陵,亦学尚节俭。府库尺有羡余,乃减轻人民负担,令郡国无献,并迭减.免赋税。文帝罢去太尉。列侯居于长安,为高祖所定之制度,文帝诏以邑(列侯封地)远运输费重为言,令丞相周勃率列侯之国(离开首都去自己的封地)。

——摘编自陈恭禄《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文帝勤俭爱民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勤俭爱民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