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1 道试题
1 . 秦统一六国后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对“六国后”采取迁徙、降其身份、转化利用等高压政策;汉初统治者则继续实行秦代迁徙六国贵族的政策,并辅之以“因俗”治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汉政权全面继承秦朝的国家治理政策B.战国区域政治文化的延续影响国家治理
C.社会舆论上对六国的同情影响行政决策D.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共同影响政治判断
2 . 子产、老子和孔子先后倡导人道要遵循天道和顺应自然的“顺天说”,子思和孟子相继阐明了人类要参与并帮助自然演化的“助天说”,荀子则提出人类要依据自然规律驾驭自然的“制天说”。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征服自然成为共识B.成熟宇宙观形成
C.敬天保民思想发展D.社会生产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某次会议,会场“主席台前左边和右边台柱上,一幅对联为‘建立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台沿挂着‘民主专政’的布质标语,‘拥护全苏大会’的条幅标语举目可见”。据此判断,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       
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B.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C.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国初年的社会:西餐与文明?

材料一   民国初年官场及外交场合,西餐成为重要选择,被当做文明和时髦的象征。相对中餐平均价格而言,西餐的价格相当高昂。1912年 5月 16日《大公报》文章评论说:“宴客娱宾,必尝番菜(西餐),不此不足见民国官场之居处饮食特异于平民也。”1912年《申报》称,某官员“西餐一项用至一万六千元”,如果这笔钱财用于嗷嗷待食之民,“即以每人一元计亦可救一万六千之同胞”。这样的事例屡见报端。

材料二   1914年12月28日《大公报》一篇文章中将红茶绿茶视为粗茶蠢气,“应代以咖啡,庶合洋式”,以及“鲜猪肉清洁者少,难保不有碍卫生,宜用外火腿为馅,如火腿面包、火腿月饼之类”的现象。1915年上海《香艳杂志》刊登一则笑谈。一位乡下女子来到沪上,被表姐带到西餐馆招待,桌上只有刀叉,没有筷子。乡女见而蹙眉曰:“这不是表姐有心作难我么。”表姐教妹妹刀叉的用法,没料到乡女不小心划破了嘴唇和手指。饭后饮咖啡,乡女尝之带有苦味,向其表姐曰:“我不生病不用吃这种药。”表姐说此物名咖啡,可以消食。乡女笑曰:“既要消他何必吃他。”吃过后表姐问曰:“大餐好否。”乡女曰:“姐姐骗我。不过鱼肉鸡鸭等物,何尝有什么大菜,上海人往往有名无实。”表姐为之捧腹。

——材料均摘编自尹斯洋、田涛《西式餐饮与民国初年的都市社会》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中的现象。
2024-06-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表1   宋代州试的法定配额比率

年份

配额比率

年份

配额比率

年份

配额比率


997
1005
1009
1023

2/10

4/10
5/10
5/10

1026

1032

1045

1066


4/10

2/10

2/10

G1/10
1067
1093
1156
1275

15/100

1/10
1/100
1/200

表2   宋代下层士人治生

宋代下层士人治生出处
“工互,举人也,复刘蒂老同里。发贡,莘老第五,丁第四,丁亦才子也。后失途在教坊中”。(宋) 范公偁《过庭录》
“盖缘一种人,长于词理,熟公门事体浅深,识案分人物高下,专教人词讼,为料理公事, 利于解贯头钱为活家计……此其人或是贡士,或是国学生,或进士困于场屋者”(宋) 陈淳《北溪大全集》

——材料均据李圆圆《宋代下层士人治生研究》整理

(1)根据所学知识,对表1中的信息进行合理解读。
(2)除材料中的例子外,宋代下层士人还有哪些治生途径?说说你判断依据?(要求:列出两个途径,理由符合史实。)
2024-06-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毛泽东评价辛亥革命:第一、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觉醒,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第二、全世界无产阶级在巴黎公社失败以后,还没有实际革命行动,只是准备革命的时候;第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运动,还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后备军的时候。这一评价意在强调(     
A.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也有失败B.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C.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密不可分D.把握好辛亥革命的深刻背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年,在华英国人提出在上海外滩筑堤并建造外滩公园。时人便将外滩公园释以“公家花园”四字,并提议向社会募捐筹修建之资,而非向西方借贷,以免花园落成后“将禁华人入内游玩,以示结清严密之关防”。然而公园落成后,华人仍不免受到排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进一步向西方列强开放,全国各地外国商人开始提请建造“公众花园”。清朝末年,清廷派出考察团对西方各国社会进行实地体验考察后,发现城市中均大量建有公园等公共设施,于是将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视为西方列国强盛的原因之一。受此启发,各省督抚纷纷开始重视创办公园,并寄希望于公园的建设能够“开各人智识”。社会舆论也将公园视为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1917年,有文章指出,中央公园开放之后,一年四季,不仅“春秋佳日,士女如云”,即便“日暮天寒”,园中仍旧游人“往来如织”。公园如此受到市民的喜爱,可见此处“必有于心理上受无穷之感化,于身理上受无形之利益,而不自知者。”

——摘编自胡蝶《从清末民初公园论看近代中国“公共”意识的建立(18701920)》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公园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园发展的意义。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关于东西文化的差异性、两者的长短优劣以及文化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大论战。辜鸿铭提出:“当我们中国人变成西化者洋鬼子时,欧美人只能对我们更加蔑视。……只有当欧美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人……他们才会对我们有所尊重。”陈独秀则认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据辜鸿铭《在德不在辫》、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编写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材料反映的现象,并加以评析。
2024-05-31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邓颖超在《五四运动的回忆》中提到,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同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反对包办婚姻”等口号。在当时男同学中的积极分子,受其影响,重男轻女的思想也被大大的打破了,对女同学都很尊重的。该现象反映出(     
A.五四运动促进思想启蒙B.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转变
C.爱国主义得到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2年,康有为在《辩革命书》中指出,满族或蒙古族“皆吾同种”;梁启超提倡要摒弃狭隘的民族复仇主义,并首创“中华民族”一词。这(     
A.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开展B.意在抨击同盟会的反清革命主张
C.表明当前已不再聚焦于满汉矛盾D.体现了对多民族现代国家的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