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4亿人口中有八成是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1.6年。1949年,我国仅有高等学校20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26%,全部在校生不足12万人,其中工科在校生只有3万人……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序幕已经拉开。1953年我国颁布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实施期间,仅工业、运输业和地质勘探等方面就需要技术人员30万,而已有技术人员包括见习技术员仅14.8万,缺口达15万;当时的工科院校和工程技术系科每年仅能招收新生1.6万人,整个“一五计划”期间,只能向国家输送不到5万名毕业生,不足当时工业建设实际需要的25%。

规模小,培养学生数量少;学校类型结构不合理,文重工轻,师范缺乏;学校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比例不协调;多数院校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地区结构布局不合理……高等教育结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显然不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要求。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意义
2024-0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征引孔子的说法:“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面对“天下恶乎定”这个问题,孟子说“定于一”。 墨子的政治梦想是“尚同”,建立一个层级鲜明、纪律严厉、绝对整齐划一、消灭个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

希腊人极为推崇城邦独立自治制度,小国寡民的城邦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唯一的国家形式……希腊人容忍并且享受分裂状态,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城邦领土的过度扩张,便意味着公民集团的扩大,意味着公民与国家间关系的疏远以及公共生活的松懈甚至完全丧失。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1)概括材料中先秦时期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古希腊人认为“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这一矛盾在近现代是如何得以解决的?请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2024-01-23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1935年,为推广国货、促进铁路与沿线实业交互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举办了四届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简称铁展会)。铁道部向各铁路部门征集展览货品,进行巡回展览。193310月举行的第二届南京铁展会在第一届上海铁展会的基础上,在选址、交通、展览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完善,尤其是津浦馆装置彩色字图灯片以突显铁路线路,并将各路沿线的美景拍摄成电影,每日开演。此外,关外馆悬挂的日本侵略东三省地图上写着勿忘两字。鉴于前两届的经验,第三、四届铁展会在景观的展示规模和技术上更是倾力谋划。19345月举行的第三届北平铁展会,各场馆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名山大川、石窟碑帖、宫殿建筑等景观。在平汉馆入口处悬挂着一副对联:铁展不是赛会,是要请社会人士明了国产品的真像;国内农村破产,我们应该用全副力量来提倡国产品。第四届青岛铁展会创新性设立专业性的电影礼堂,每日下午放映全国铁路沿线城镇地理风光纪录片。

——摘编自闻虹《民国时期的铁展会与铁路旅行文化推进》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展会的作用。
2024-01-20更新 | 477次组卷 | 9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落后的封建制度对新兴资本主义的阻碍越来越突现。启蒙思想家认为,社会停止不前,人民思想落后,主要是由于宗教势力与封建势力的存在,封建专制制度造成了社会上的不平等和文化经济上的落后。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利用理性和科学,用科学知识武装人们,消除迷信。启蒙运动由此应运而生。作为欧洲历史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发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主要以文化革新实现社会思想的全面而彻底的改造。对于资产阶级来说,中华民国的建立只是资产阶级确立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脉络,而涉及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社会思维等方面的工作并未健全建立。这一时期,中国仍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倡导民主、科学,意在解放人们的思想,完成思想变革。

——摘编自闫改凤《浅析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启蒙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诸子学中,对后来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派。儒学最关心的是现实的人如何成为真正的、理想的人的问题,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儒家学者都要对人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希望从人的本性是什么,推论出现实的人应该怎么做人,进而推论出一个理想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儒家关于人的基本看法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运行,人道自强,人人通过学习和实践努力,都可以成为理想的人。所以,儒学也可以称为“人学”,即关于人的学问。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变动的大背景下,形成“百家争鸣”,儒学兴起;汉代董仲舒全面论述了以儒家礼治思想作为治国根本策略的必要性,此后,儒学成为社会的主要思潮;唐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新高峰,文化心态开放进取,儒、释、道以及各种思想资源交汇渗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为以后的理学奠定了基础;宋代出现了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博大精深的理论思维——新儒家学说,建构了融通天、地、人的精致哲学体系;明清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开始出现缓慢而重大的变化。心学的出现、启蒙与经世思潮的传播、理学的复兴、考据学的兴起等都是此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重要现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儒家学派可以称为“人学”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原因。
2024-01-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概况

英国工业化时间长,城市化时间短,城市化超前;机器制造业和工业品出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倾向,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法国高利贷和资金外流;中小企业多,工业技术更新改造不足;重工业发展缓慢;注重机器设备引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不足,城市化滞后
美国注重交通、发明创造、科学管理和规模经济以及重视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新兴工业,产业结构比较协调,重视农业发展;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城市化滞后
德国后期部分企业和产业实行“国有化政策”;工业化战略服从军国主义化战略;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重视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超前

——摘编自张一民《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

材料二   经过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为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蓄积了超常的扩张能量。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加快了我国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共十九大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共二十大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经济在调整优化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共同之处并简析其对世界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相比,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突出的价值。
2024-01-10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卢永根(1930年—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相关研究被学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他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13年的华农校长。他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热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研究生、青年教师和出国学习访问的学者。温思美、彭新湘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到祖国,来到华农,成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蓄合计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概括卢永根院士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永根院士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八大以来,云南举全省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围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南省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十三五”期间,云南第一产业增加值从全国第14位跃升到第9位。目前,云南正在实施“一县一业”工程,组织全省129个县选准主导产业,制定高质量推讲方案,借助现代技术力量,聚合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云南坚持推进农业绿色有机发展,并率先在滇池、抚仙湖、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试点建设。云南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农民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条,合理分享各个环节的增值收益,高水平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云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9%.

——摘编自谢晖《走出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云南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助推乡村振兴的“云南路径”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助推乡村振兴的“云南路径”的意义。
2024-05-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5月市统考三诊一模考试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派驻国外的个别外交人员以及西方传教士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摇社会主义思想。1901年后,赴日留学生转译日本关于社会主义的专著。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赞赏,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后,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入途径,大量报刊开始摘登社会主义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各地陆续成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准确、全面的阐述,马克思研究丛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陆续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全面引进和翻译。

——摘编自李奕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历程

阶段

内容

阶段一

20世纪20、30年代,与非洲的反帝反殖斗争相交融,马克思主义在北非、南非等地传播。

阶段二

20世纪60年代,在32个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中,有14个国家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被视为一种最实用的意识形态,融合了马克思主义、非洲传统价值观等多种元素。

阶段三

20世纪70年代,非洲大陆涌现出一批宣称信奉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

阶段四

20世纪80年代,非洲经历了独立以来最为广泛而深重的经济危机,非洲社会主义国家也遭遇诸多危机。9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冷战落下帷幕,一些奉行社会主义的非洲国家改旗易帜,倒向资本主义。

阶段五

近年来随着中、非交往的全面深入,中国为广大非洲国家展示了全新的发展道路与治理范式,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在非洲的复归正在悄然出现。

——据李新烽、李玉洁《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与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影响马克思主义在非洲传播的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非的传播历程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启示。
2024-05-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5月市统考三诊一模考试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并未感到日本的威胁。美国向日本提供战略物资,扩大对日贸易。美国的军火商为发战争财,支持日本侵华行为。九一八事变后美国总统胡佛曾表示,“应该发好地考虑日本的处境”。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则说,“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所谓“道义封锁”对日本基本起不到作用。日本的重要战略物资铁砂、铅、锡、锰等几乎完全依靠从英、美、荷进口。1937年美国向日本出售价值248.4万美元的飞机,1938年为1745.4万美元。1932年美国对华出口是5600万美元,对日出口是13500万美元。1940年,美国对华出口是7800万美元,而对日出口却达22700万美元。美国的远东政策宁愿违背自己的“原则”和“理想”,也要怂恿日本与苏联和中国为敌。美国的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外交政策很快就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炮火硝烟中灰飞烟灭。

——摘编自王屏《日本的侵华野心与美英对日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参战前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