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是《1980—2020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图》。从材料中提取两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三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地理上的发现”是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什么?它给英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1-3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1885—1919年中国机器进口值(单位:海关两)变化趋势图。对这一趋势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A.主权丧失损害对外贸易B.欧洲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C.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民族工业呈发展的趋势
2024-01-2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中央巡视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皇帝为特定目的派出使者巡视地方并向皇帝汇报。汉武帝时诏曰:“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

——摘编自张国芝《汉代巡视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代御史巡按制度经历了一个草创、发展完善和逐步败坏的过程。洪武朝是巡按制度的草创阶段,七品御史巡按可纠劾地方任何官员,这种以卑临尊的特殊体制较好地完成了监察使命。永乐朝开始巡按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约从弘治以后,御史巡按制度发生了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除独专出巡、举劾事之外,又攫取了不少行政、军事大权。明朝统治者总是不断削减地方官的权力,而派朝官去控制他们,监察官日趋行政化。巡按“事在承上而不在恤下”,仅凭独专举劾就足以使地方官匍匐其脚下,以致巡按实际上取代了按察司。明代统治者对巡按侵权既没有相应办法防范于前,更没有得力措施制约于后,巡按御史的腐败几乎无法避免。

——摘编自王世华《略论明代御史巡按制度》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党内巡视重新被提出来。1990年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中共中央以及省一级党的委员会,可以向所辖地区、部门派出巡视工作小组。1996年,中央纪委全会正式提出巡视制度,由中共中央选派部级干部开展巡视,并将情况直接报告中央纪委,及时报告党中央。2001年中共中央要求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巡视制度,加强对巡视工作的制度规范。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根本大法中明确提出巡视制度。2009年7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并于11月成立中央巡视组,取代之前成立的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表明派出巡视组的主体不是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而是中共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增强了巡视组的权威性,推动了巡视工作的发展。

——摘编自邢浩《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巡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御史巡按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发展的趋势,并简析其作用。
2024-01-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等大西洋沿岸城市逐渐崛起,来自更多其它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大量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于是,阿姆斯特丹出现了银行并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这说明(     
A.商业经营方式变化B.资本输出助推扩张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顺应价格革命趋势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三国领导人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将不会再有能够行使类似权力的政治小集团,任何这样的集团将不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上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A.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
C.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D.力量对比变化,多极化趋势增强
2023-06-12更新 | 360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货币的流通,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白银的货币化与货币的白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宋代以后,白银的价值尺度功能开始强化。明代建立后,政府发行“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作为法定货币,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交易.但由于宝钞发行过滥、持续贬值,正统一成化年间(1436-1487年),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

——张翼《1550-1830年中国白银流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变化过程,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金融界诸多学者达成了一个共识: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元现在出现严重困难,这个困难主要表现为新的特里芬难题出现,即为美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持续下降,美国债务占全球债务的比重在持续上升,美元作为一个锚货币开始漂移了,那么就进入一个寻锚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其他货币,至少作为锚之一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是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

——《全球金融一体化增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的影响,列举人民币作为“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提升的表现。

材料三电子商务风靡全球,表现在金融上,就是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销售和网上外汇买卖等为标志的数字金融业的兴起。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取得规模优势,不断进行购并和重组,形成跨国大型金融集团之趋势日益明显,合并后花旗集团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金融业务于一身,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这种合并无疑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

——摘编自来绵茂《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揭示现今的国际金融存在的风险。
9 . 如图所示为1990~2011年世界不同经济体人均GDP增长率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国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B.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向停滞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D.经济区域的合作进程加快
10 .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的联系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才开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及依据。

材料二:2011年,在广东汕头进行了古沉船“南澳Ⅰ号”的水下考古发掘。在现场,权威专家指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早期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主要的商品是漳州窑生产的瓷器。”在初步发掘中,出水的文物包括:以福建漳州窑为主的瓷器及一些景德镇和广东潮州窑的瓷器,其中瓷器画有体现中国文化的双鲤鱼图案;还有大量铜钱,这样的物件在之前的中国古代沉船考古中曾多次发现,甚至在非洲、印度洋两岸都曾发现过中国古代的货币。

——摘编自孙欣欣《古沉船或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基本线路。参与考古发掘的团队并未确证该沉船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请根据发掘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并为后续研究该学术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材料三: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1-2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