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清以前的文人多数清高,视售画为耻辱。明清之后,郑燮毫无顾忌地说: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他甚至公开贴出榜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这种变化反映出
A.绘画领域开始出现市场化趋势B.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日益腐化
C.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增强D.主流社会思想发生颠覆性变化
2022-05-31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晚清宫廷对铁路的态度经历了从“力为拒绝"到“酌量试办",再到“毅然兴办",最后到“定计兴办"的转变过程,铁路建设作为富强要政,自此成为清政府的基本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外臣对铁路的态度较早地发生了变化,最高当权者的态度在逐渐地改变,铁路试办、兴办的阻力主要来自廷臣。“定计兴办"铁路政策的确立,表明了晚清宫廷顺应世界铁路建设潮流的姿态和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寻求富强之策的意愿,说明了晚清宫廷的总体思想动态已有所改观。

——摘编自朱从兵《晚清宫廷的思想动态与铁路兴办(1865188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铁路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路网建设规模持续增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为2.18万千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整体上呈现出发展加快的趋势。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3.9万千米。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5万千米,高铁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在路网形成规模后,高铁运营绩效良好,部分高铁客运线路已经开始盈利。

——摘编自伍业君《新中国铁路发展成就回顾、经验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对铁路建设态度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这一变化的本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以及从中得到的认识。
2022-01-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小农与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大批农民参与到商品经济活动中,曾一度出现了难以阻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地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出现了所谓的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甚至许多农民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为商人负担贩运,农民卷入市场活动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摘编自王权《小农经济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小农经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
2022-07-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是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趋势图。这一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西方对中国的敌意日益明显B.世界的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
C.海外对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D.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2-05-14更新 | 557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人们越来越相信历史发展具有某种“规律性”,并努力去探求这种“规律性”。在此过程中,欧美各国的历史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历史学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势大大加强,最终摆脱了昔日对文学、神学等学科的依附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C.近代自然科学发展D.文学神学地位下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

材料二   美国的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11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

1)确定法币,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

2)法币与英镑汇价稳定

3)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储备金。

材料三   人民币2015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多国家得以将人民币纳入自己的外汇储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主要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有何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两汉的察举制“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当然,自由入仕并不是没有限制。秦汉国家针对包括乡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仕进途径都有细密的规定。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

材料二 东汉末期由控制中央开始,外成宦官的势力也开始向帝国的州那等地方政府延伸,派他们的亲朋好友或党附他们的人到地方去担任州郡的行政长官。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们不关心地方,仅关心他们所属外戚或宦官集团的利益。地方政治在此类州郡长官治理下,自然不上轨道。特别是选举方面,乡举里选的理想被破坏无遗。历经数百年而摸索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政府与人民的沟通,竟因偶然事件而被轻易破坏。仅仅因为和帝以后皇帝的短命、嗣君幼冲,居然使宦官、外戚混扰了中央、地方的政治。追根究底,仅因帝国政体自始皇以来是所谓的皇帝体制,立于权力顶峰的皇帝,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制裁他的力量。于是控制皇帝,假藉其势的一小撮外成、宦官的倒行逆施,终于令沉默的多数难以容忍,爆发了他们的不满。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地方自立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摘编自国风《乡举里选理想的破坏和地方自立趋势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兴起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遭到破坏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9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为2001~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总量(万亿美元)变化情况。它反映出
A.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B.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
C.世界贫富分化的加速趋势D.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2022-06-07更新 | 532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