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改革开放前,我国所有女性从业者中,从事农业、工业、地质勘探和建筑行业等重体力劳动的占比达70%以上。改革开放后,商业、饮食、供销、卫生、文教、广播等行业的女性从业者大幅增加,就业层次不断提高。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妇女地位的提升B.经济结构的调整
C.市场经济的出现D.政府政策的倾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抗战时期部分抗战小说及故事梗概。这反映出当时
作者小说名称梗概
吴组缃《山洪》描写了青年农民章三官等在新四军游击队的启发教育下,由对抗战不理解到积极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真实历程
于逢
易巩
《伙伴们》描写了三角洲的一些“捞家"(当地人对因失去土地无以为生而沦为流氓无产者的通称)由以打家劫舍为业到逐步走上抗日民族解放道路的转变
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描写了农民牛全德在抗日游击队中锻炼成长的故事
A.以农民为题材的小说盛行B.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变化
C.农民阶级成为抗战的主力D.农民觉醒推动抗日斗争
2022-01-04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昌吉州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内妨碍经济发展的旧政策法规逐渐消除,但在对外贸易中,小皮特等多届政府未革除重商主义,如对粮食等数百种进口物品征收高关税。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不久又废除了《航海条例》,且对大多数商品取消关税。英国成为第一个自由贸易大国,确立了经济自由主义。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末起,英国积极推动帝国内部的特惠贸易措施。最早采取的优惠形式是,殖民地单方面降低对英国出口的关税,到一战时,迫于殖民地的压力,英国开始给予互惠安排。1915年通过的"马克科纳关税"和一战后颁布的"产业保护关税"都歧视帝国外的贸易。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材料三   1937年,英局乌干达殖民当局为发展近代纺织业而申请关税保护时,英国殖民事务部一位助理部长居然认为,"东非人的食指和大拇指太大、太笨拙,无法操作棉纺织机器"。在英国政府眼里,殖民地的任何工业化都是"不公平竞争",从鞋类到啤酒的英国生产商也向政府“写去愤怒的信函,要求获得针对殖民地‘不公平’竞争的保护”。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一反保守主义的稳重传统,态势激进,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和"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中“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内容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新内涵,并简评其作用。
2023-01-12更新 | 20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练习(陕西、河南、内蒙、新疆等地区适用)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1年12月5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向英国政府报告:“中国所有口岸的海关税收现已完全置于海关税务司的控制下,供偿付和赔偿之用。”27日,英国第3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说:“各地革命政府都已确认自己的义务,把关税全部汇解总税务司账内,清政府也把北方各口岸税收交给税务司管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取得了英国政府支持B.英国意图维持在华的独霸地位
C.关税主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D.政局变化未触动英国在华利益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首次部署以来,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超过了70年。最先出现的是观察团,其任务是以定点巡逻等方式进行观察、监测和报告,防止冲突升级。观察团最初部署在两个国家或政治实体之间,这类行动只需派驻少数军事观察员,不携带任何武器,无需使用武力。后观察团不同,冷战期间多数维和特派团以维和军人为主,配以少量军事观察员和文职人员。维和军人允许携带轻式器用于自卫。这类维和行动1956年首次在中东出现, 1960年启动刚果行动,其维和军人最多时近两万,为冷战期间规模最大。冷战结束后,鉴于大批国家陷入或刚刚结束内部冲突,维和行动增加了一些职能。除了军人和警察外,参与维和的还有不少民事领域的专家,包括管理、经济、法律、排雷、选举、民政、新闻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这些人员以不同功能组合在一起,,冲突后建设任务内嵌于维和行动当中。19944月到6月中旬爆发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造成80- 100万人死亡。当时卢旺达有2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但职责仅限于调停和人道主义援助。大屠杀持续近一个半月后,联合国才决定将援助团人数增加到5500人,并扩大其行动授权。这之后,强力维和与多层面维和存在交叉与重合,但更强调动用武力的可能性。

——摘编自 李因才《强力维和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成立后其维和行动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维和行动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04-23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从建国初期的“老黄牛"形象、六七十年代的“铁人"形象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愚公”形象,衍生为新此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等。劳动模范形象的变迁,说明
A.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价值引领B.评选的标准缺乏延续性
C.社会形态变化影响着价值观D.中国精神内涵不断更新
2022-03-10更新 | 750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明代房舍经历了由草舍而瓦屋、由无厅而有厅、由矮小而高广、由三间五架而多间多架、由朴实无华而重檐曾背的变化。这些变化日益普及,且遍布各地,且多是富民阶层和士大夫所为,明初政府对不同社会等级居住房屋所作的规定也逐渐破打破。这说明(     
A.政府权威受到严重挑战B.社会风气逐渐奢靡腐化
C.阶层变动促使房舍变化D.经济发展推动风俗变迁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15年至1850年,英国经济经历了四次程度不等的危机,其中1825年的金融危机是比较严重的一次。进入19世纪后,英国经济进入较快增长阶段,生产和投资高速扩张。同时,新独立的拉美国家在伦敦以高收益率筹集贷款,激发了海外投资热潮。然而繁荣时期的人们常常无视不断积累的风险。此时,经济自由理念已为英国中上层社会接受。尽管如此,英国政府在整个19世纪逐渐对经济活动采取许多积极举措,特别是在1825年金融危机时,政府做出了包括拯救市场和改革金融制度等反应。英国政府的举措虽然起到一定效果,却因力度太小,未能真正制止危机,但政府的救助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这次危机中政府主动介入市场,并试图扭转衰退之势,通过银行体制改革,为市场提供现代化的、抗风险能力强的金融制度。此外,政府相当注重改革的渐进性和策略性,规避了剧烈变化造成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摘编自徐滨《1825年英国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应对及制度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25年英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政府应对1825年金融危机的措施。
2021-04-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封建自然经济趋向瓦解,集中地表现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趋向瓦解之上。1415世纪以来,英国的毛纺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部门,号称是英国的“民族工业”,由于工业人口和城市增长的较快,促成了对羊毛等经济作物和商品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使农业产品的市场被看好,农业成为有诱惑力的、有利可图的行当。于是有不少商人资产者决意投资农业,到乡间去头办牧场、农场。为此,便要向贵族租地,资产者所出的较高的地租,深深刺激着他们贵族们,起初土地只是出租自己的直接领地,后来开始圈占农村公社的公有地。再后来以强力手段驱逐农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大致始于15世纪,16世纪前期达到高潮,此后,愈演愈烈。圈地运动导致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他们的一大部分,或是留在乡间,成为农场中的雇佣工人;或是流入城市,成为供企业主选择服佣的自由劳动力。英国农业领域的这一重大变革,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展的需求下自然形成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由于输入的洋货为机器制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使不少土货滞销,如东南沿海一带盛产的土布、土纱,因洋纱洋布的剧增,而陷于困境、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扩大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商品经济作物的比重,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在近代中国,这一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而强行促成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近代中国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封建自然经济趋向瓦解过程的主要不同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中英两国封建自然经济趋向瓦解的共同历史因素,并分析两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对本国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B.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开始转型
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D.科技革命推动学校教育产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