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773 道试题
1 . 盛唐开元年间,所谓六雄十望(大的州郡),全在北方。宋神宗时全国划分23路,淮河和汉水以南占15路;全国户数1650万,淮河以南占1100万户,及至北宋末年,淮河以南人口已增加了15倍。这说明(     
A.南方经济不断发展B.江南区域位置优越
C.南方政权鼓励移民D.地方行政制度变化
2024-05-13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辽、西夏、金等政权除自身铸币外,多仰赖南方宋钱。苏辙称:“(辽)北界别无钱,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宋人张方平也曾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享。”这反映了(     
A.铸币水平呈现地域差异B.经济发展冲击夷夏观念
C.货币互通助推经济交融D.宋朝海外贸易处于优势
2024-05-13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历史学科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关于政权更迭,西晋刘颂认为是“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纲之会”。他还指出,魏晋更迭用“禅让”,未能“洗心整纲”,晋廷所依靠的仍是“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据此可知,刘颂意在强调魏晋“禅让”(     
A.助长了士族政治发展B.遏制了官僚集团腐败
C.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D.延续了前代治国经验
2024-05-13更新 | 37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历史学科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澶渊之盟条约的效果被普遍歪曲了,尤其是岁币被描绘成给宋朝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每年送给契丹岁币的份额仅仅相当于南方一个州如越州的产量。而且条约缔结之后,辽宋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得以恢复,在这一贸易中,宋朝获得了大量的盈余,岁币中银的大约60%,作为购买宋朝产品的支付款项,最终仍回到宋朝手中。契丹把绢用于自身巨大的国内消费,比如在和约之后立即建立了新中京,而且他们还用大量的绢与他们的邻居,包括回鹘人、党项人、高丽人和蒙古地区诸部落的部民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崔瑞德[美]史乐民《剑桥中国宋代史》

材料二   今湖南西部及其边临地区为宋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宋代继承发展了唐以来的羁縻制度,实行以“本土之法”治本土的政策,“民不服役,田不输赋”,又设立博易场,“皆听与互市”。王安石变法,国力增强,1072年,变法主将章惇为荆湖南北查访使,在梅山地区先后设新化县、安化县。章惇作《开梅山歌》云:“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畬田……如今丁口渐繁息……给牛货种使开垦,植桑种稻输缗钱。”不久,又在湘西设立沅州,少数民族归顺,“岁入课米,以盐酬之”。

——摘编自伍新福主编《湖南通史·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澶渊之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安石变法前后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
2024-05-12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统一中原以后,首都平成地处边陲,已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平城地区半耕半牧,土地贫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而中原至平成又不通水运,一遇灾年,便饿殍遍野。孝文帝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性好读书,“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太和十七年,服丧满三年后,孝文帝为实行“文治”理想,决心迁都洛阳。

——据张凯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二   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规定随迁的鲜卑人说汉语,着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但这一系列改革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北魏在事实上开始放弃了二元帝国的政治架构,丧失了帝国的内在均衡。北魏因此自毁长城,在孝文帝身后不久便陷入严重内乱。

——据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决心迁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据历史记载,明朝移民云南的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这些举措(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明朝统治的疆域
C.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D.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2024-05-10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A佳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北宋时期,出身贫寒的王拱辰、欧阳修同榜登科,都被参知政事薛奎招为女婿。王拱辰的夫人病逝后,又由薛家动议“再娶其妹”。后来此二人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彰德军节度使等。上述二人的经历折射出宋代(     
A.高门士族世代把持官位B.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纲常伦理观念得到强化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升
2024-05-09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绩溪人胡忠在徽州创建了安徽省最早的桂枝书院。此后,这种我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教育组织就扎根于徽州大地,至1906年各书院均改办学堂为止,前后延续了九百年。徽州书院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地方官员牵头,民间助资兴建;世家望族为方便族中子弟就读、培养士子业儒入仕举办的各种家族式书院;徽州理学家因讲学和传播理学需要,由讲学者本人或其弟子所创办的书院。其中以歙县紫阳书院最为著名,自1246年创建以来,一直是新安理学的中心。徽州书院以儒家经义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讲授重点为四书、六经。书院大多宗法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采取自主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解的教学方法。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的精华,在古徽州大地上历经几百年的传递与强化,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优良教育传统。

——摘编自姚辉《徽州书院教育研究》

材料二:1898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大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正式创立。但它真正实施科学教育是在1902年之后。京师大学堂在课程的设置上有算学,格致学、政治学(含法律学)、地理学、农学等共10门课程,另设英、法、俄、德、日五种外语,增加了许多西学课程,缩减了经学课的比重。京师大学堂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比较注重实验和观察等科学教育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学堂于1907年成立了“博物品实习科”,教学使用的模型、标本和图画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从知识结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直至行为方式等方面,为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培养了早期的科学人才,他们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上、在传递和运用科学知识上发挥了先导作用。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徽州地区书院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宋代书院教育相比,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施的背景。
2024-05-07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9 . 宋代,大批农民在农闲时节走出家门,涌入城镇做苦力,“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成为流动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这可用于说明(     
A.农民经济状况好转B.农村经济形态受到冲击
C.城镇管理空前宽松D.城乡间的经济交流加强
2024-05-06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高考挑战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南宋《农书》记载,一是将“地势之宜”列在“天时之宜”之前;二是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天地时宜”;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人定胜天”一词在南宋中期开始出现。据此可知,此书(     
A.全面总结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B.标志传统农学完成根本性转变
C.强调积极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D.深受理学格物致知观念的影响
2024-05-06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