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7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人会馆首建于明,至清而盛。明中叶以后这种由商人所建的会馆之所以出现,是经济因素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进行社会整合的产物。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全国出现了几个比较稳定而富有特色的经济生产区域,突破传统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千里不贩樵,百里不贩米”的经济格局。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贱商的传统有所改变,士大夫阶层对商人及其职业的鄙视、敌对转而采取认同的态度,清康熙帝曾说过“通财贸之血脉者,惟有商贸。”这一转变是各地商人会馆兴起的政治舆论基础。明清以来纵横捭阖的十大商帮,以全国为战场进行商业战争,本地商帮与客帮之间矛盾频出。一些侨居商人阶层与当地社会的隔阂还不时造成纠纷和冲突,本地商人依仗其地域和人际、文化优势,常常欺侮、排挤外来客商。而这种社会的边缘化地位又反而促进了他们的相互认知和认同。于是乡土观念浓厚的中国明清商人同籍人士各出其力,通过在客地修建富有故乡文化特色的恢宏壮丽的会馆,向人们展示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达到以群体力量共谋发展的目的。

——摘编自李晓琴、石涛《对明清商人会馆产生的动因探析》

材料二   近代上海的同乡会诞生于1905年反美华工禁约运动,民国时期,同乡会获得了较大发展,数量远远超过了会馆的规模。清末民初,随着新政的展开以及“社团主义”等新式社会概念的引入,很多社会中间组织都经受了早期现代化的更新与再造。较之会馆而言,同乡会内部管理民主化特征明显。同乡会一般都设有会员大会,选举理事会和监察理事会。另一方面,组织结构的科层化也是一个重大变化。比如,宁波同乡会按照会务的多寡设立了各种分工明确的专职机构。除此之外,同乡会更加注重外来人口的现实生活,还将其业务范围扩展到推行教育、提倡实业、介绍职业、调处争执、慈善救济、公共卫生等“救生”事项。

——摘编自邱国盛《同乡组织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的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人会馆得以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会馆相比,近代同乡会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和近代同乡会设立的共同作用。
2 . 16世纪的西班牙法学家维多里亚认为、海洋、河流、港口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应对任何国家开放,鱼类、珍珠和黄金皆可由先占者自共同所有的河流、海洋中获取。这一观点(       
A.尊重了民族国家的主权B.意在维护西班牙的海外利益
C.蕴含着自由贸易的主张D.打击了荷兰的海外殖民霸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宋代士大夫很少参与剧烈的户外运动,像唐代社会风行的打毽、狩猎、拔河等活动不再受青睐,一些益智类游戏(如弈棋)成为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休闲项目。唐宋士大夫这一休闲生活的变化缘于(     
A.选官制度的变革B.主流思想的演进C.文官地位的变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宋时形成了“有相当数量的专门制造纸的工匠和作坊”,许多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纸的生产,如陕西路期郡县一带,“人以纸为业,号纸户”,广西的宾州、澄江洞的许多人家以“造楮为业”等。上述现象可以印证宋代(     
A.传统科技领先世界B.地域分工日趋细致
C.文化事业繁荣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2024-05-17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康熙年间,清朝在承德建立木兰围场。每年木兰秋猄,康熙帝与蒙古王公共同围猎,同时还进行野宴、会谈、赐婚等活动,对蒙古王公进行赏赐。康熙帝的这些举措意在(       
A.维护国家的安定B.对边疆实行行政管理
C.开拓清朝的版图D.加强汉蒙的民族交融
2024-05-17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景祐元年(1034年)十一月甲辰,宋仁宗诏曰:“京旧城内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毁撤之,遣入内押班岑守素,与开封府一员专其事”。《宋刑统·侵巷街阡陌》中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到1079年,政府又开始陆续征收“侵街钱”“侵河钱”等。上述举措反映了,当时(     
A.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B.市坊制度瓦解的趋势
C.经济立法体系的完备D.世俗门第观念的淡化
2024-05-16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辽朝契丹人认为自己直承汉唐谱系,“尽致周、秦、两汉、隋、唐文物之遗馀而居有之”;而后金人灭辽时宣扬:“契丹国主失道,民坠涂炭。”这些都旨在(     
A.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B.彰显政权的正统性
C.适应民族交融的趋势D.继承前代文化传统
2024-05-16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 届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建文帝时期已经修完《明太祖实录》,但永乐帝即位后“一改再改”,将“其有碍于燕者,悉裁草”,而“极诋建文君臣之非”,还在明太祖诏谕群臣的话中增入“国有长君,吾欲立燕王”等语。这表明(     
A.建文帝时期官修史著内容失实B.直笔成为衡量史著优劣的标准
C.永乐帝重视历史叙述的客观性D.君主个人行为影响实录的记载
2024-05-15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统计,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全国府、州县级行政单位共有1346个,明末则为1564个。与明初相比,明末各地方行政单位的编制变化不大,但明朝的人口数量从明初到明末翻了一倍还多。据此可以推断,明朝(     
A.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逐渐萎缩B.高产作物传人导致人口增长
C.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D.地方政府规模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初统治者大力倡导臣民阅读《汉书》,将《汉书》从史学意义上的典籍上升到政治意义的经典;与此同时,将《汉书》中最重要的主角汉高祖刘邦神圣化,使刘邦的地位仅居于三皇五帝和三王之后。这些做法旨在(     
A.规范史学编纂活动B.构建政府统治权威
C.重振理学正统地位D.提升臣民文化素质
2024-05-14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