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材料一古代养老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家庭成为养老最主要的依托,村社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养老起到协助作用,国家进行各种形式的救助。古代养老包括从生理方面的衣、食、住、行、病、葬,以及心理方面等。古代社会采取观念培育、规范确立、举措落实,进行正向引导,对品行不端、不赡养老人者,在正向引导失去效力前提下,进行负面惩戒。古代养老突破单纯个体生理机能满足的狭隘,上升到社会意义的地位与高度,把政治统制与文明传承有机结合。

——摘编自杨继业《中国古代养老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养老观念逐步发生变化。受西方养老保险思想的影响,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制定了退休养老的规定,如1929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公布《上海特别市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交通部公布《邮政养老抚恤金支给章程》等。

——摘编自李新军《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养老保险立法(1927—1937年)》

材料三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过去养老保险改革经验基础上,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第一次把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了出来。

——摘编自凌文豪《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养老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养老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提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及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海外商业殖民扩张活动而来的高工资经济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有能力承受昂贵的教育开销。对处在社会阶层顶端的上流阶层而言,出巨资聘请高级教员专门为自己(或子女)授课的现象已很常见,而且这一阶层的成员估计有很多最终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而对于其他阶层的成员而言,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多;在16~17世纪的英国,各类新建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以满足民众求知的欲望。

——【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毛立坤译

材料二   甲午之役大败于日,朝野上(下)始憬然悔悟,……除旧习断不足以转危为安,于是京师创设大学堂,而各直省亦接踵而起若武备,若自强,若农务,皆独树一帜研究有用之学。

——《论江南高等学堂改名两江书院事》(《申报》18990920日)

材料三   要根据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拥有众多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优势,使高等学校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并且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学校,将自然形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52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教育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我国改革高等教育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大夫对民众的劝诫,大多结合相关社会教化活动来进行。宋仁宗时期,“文治浸盛,学校大修,远郡僻邑莫不建学”,“州郡不置学者鲜矣”,宋仁宗还对江淮以南地区的民间非法宗教“皆严禁绝”,大力推行儒学。两宋时期的士大夫、官员常常对所辖地区的名宦名士、孝子贤孙、贞节烈女进行统计上报,对受到朝廷褒奖者给予减赋或旌表门闾的奖励,“广厚风俗”。赵朴任职越州时,就上报神宗对上虞县刘承诏加以旌表;朱熹任职南康军时,通过查阅方志、走访各地,对东晋陶侃、北宋刘涣等前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或建祠,或拜谒,以此来教育民众。

——摘编自张淑生《宋代俗训与社会教化》

材料二   明代初期,朱元璋就十分注重用儒家思想来教育基层百姓,以纲常礼教为总原则,继承了以儒为宗的统治思想,通过“每年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举行“乡饮酒礼”来落实。此外,明政府还将闾阎百姓作为教化的主要对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制定州县官员条例,要求县官亲自下乡督查乡约讲授情况,以重其事;明代闾里还建有申明亭和旌善亭,“凡民间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皆书其实行,揭于其中,劝善也”。明代统治者认为“致治之道在于善俗”,洪武五年(1372年)规定“有司今后考课,必书农桑、学校之绩”,并亲作“农桑学校诏”,督促执行,以导善行。

——摘编自许燕婵《试论明代教化》

材料三   宗教改革以来,英国在不断创立对穷人进行扫盲并传播宗教的慈善学校的同时,季审小法庭也发展成为民间基层较为繁忙的司法机构,处理案件并普及司法常识。17世纪,乡绅和富商捐助建立了大批提供通识教育和宗教教育的学校,并将子弟送到欧洲大陆游学。英国基层社会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政府主动为乡村社会的转型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的举措,使更多的英国乡村民众获益。

——摘编自付有强《城市化背景下的近代英国乡村教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时期社会教化的共性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国与近代英国在社会教化方面产生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社会教化的积极影响。
2023-03-31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现代史学相继出现三种“新史学”及三次史学转型,在主旨和内涵上不尽相同,但都对传统史学加以“扬弃”,并且“弃”多于“扬”。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源远流长的传统史学范式趋于式微,而传播欧美史学理念及采用欧美范式来书写历史蔚然成风。同时,著述语言则大多采用杂糅众多翻译元素的现代白话文,书写的形式也从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札记体转变为专著、论文和通史等体裁,而历史研究的史学趋于形成;历史不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事迹,而是国家、社会和民众的经验,而历史研究的要旨在于“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而非止于“记载事实”;历史叙事也不再以华夏中心,转而接受某种世界史观;历史的功用不仅在于资治和“惩恶扬善”,而且关乎国民教育和国族构建。此后,在1946—1966年间确立了效法苏联史学的范式和体系,基于意识形态的“新史学”。否定传统史学,排斥19世纪末以来的“新史学”和欧美史学,并且学术和政治的边界不清。历史研究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以唯物史观为解释历史问题的准则。“文革”结束以后,新时期中国史学界倡导思想解放,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史学思潮经历了“回到马克思去”“回到乾嘉学去”“走向系统化”“走向跨学科研究”等交替递进的演化过程。各种史学思潮的兴替,见证了这个时期中国史学的多样性,向欧美取法逐渐成为潮流,追赶国际史学的前沿;普遍注重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来考察过往,借助各种理论工具来发掘、组织和诠释史事,以揭示过去的意义。

——摘编自李剑鸣《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

材料二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只是注解式地单向借用,而不能在细致微观的研究中加以深化、发展和修正,乃至新创自己的理论和概念,以“应对西方中国学的挑战”。因此,不可“对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视而不见”。

——摘编自《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史学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新时期史学转型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建议。
2023-03-27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60年代,经历了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沿海的大动乱时代之后,朝廷终于认识到:大海是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福建禁止海外贸易是不可能的。如许浮远说:“看得东南滨海之地,以贩海为生,由来已久,而闽为甚。闽之福、兴、泉、漳,襟山带海,田不足耕,非市舶无以助衣食。其民恬波涛而轻生死,亦其习使然,而漳为甚……当事者尝为厉禁。然急之而盗兴,盗兴而倭入,嘉靖之季,其祸蔓延,攻略诸省,荼毒生灵。”……一些官员提出:废除过时的海禁令,允许通商,以求化寇为民。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杂西二洋",终得"奉旨允行"。……这次开禁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隆庆开放"。

——摘编自冯之余《明代“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发展》

材料二   1843年制定的进口税规定1.5%的低税率,西方商品进入中国的通商口岸几乎不存在任何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外籍税务司制度更是被打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人掌握在手中、被大地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西方人评论说:鸦片战争后,"没有任何事物防阻一个外国人……在上海开舱时,卸下一船棉花;或是设若该外国人无所忌惮的话,卸下一船鸦片,或是……将这批货载到西藏的边境,或经由运河到天津和北京,或总而言之到任何地方,同时沿途兜售。”

——摘编自荣宏庆、李琪《从历史考证五口通商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1979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的报告,确认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据中共中央党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隆庆年间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和影响三个方面说明五口通商与经济特区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王室用权力垄断贸易,胡椒出库价格翻一倍,流入主室的金库。丰厚的利润激发了其他国家探险发财的欲望。1577年至1580年,英国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率领船队横渡印度洋、太平洋。1602年3月,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人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英国商人。1600年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批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随着殖民扩张加大,新兴贵族为了获得更大财富,东印度公司权力逐步加强。东印度公司在其前阶段缔造商业辉煌过程中,为股东和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促进东西方交流,为大英帝国全球崛起冲锋陷阵。

——摘编自吴敏文《鸦片战争背后的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在1595年至1602年的短短几年里,荷兰在遥远的亚洲国家陆续设立了十四家贸易公司。然而,这些公司的恶性竞争,导致货物的收购价不断抬高,而在销售国的价格反而下降。这种情况的持续,将导致这些公司全面倒闭。对荷兰东印度公司形成强有力挑战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十七世纪中叶到下半期,英国与荷兰之间一共爆发了三次以争夺海外殖民地为目的的战争。随着海外贸易商品种类的多样化,纺织品贸易逐渐成为新的贸易重点,胡椒、香料在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荷兰的海外贸易落于下风。

——摘编自王勇华《政商之殇:东印度公司兴衰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背景并说明其贸易活动对大英帝国全球崛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东印度公司衰亡的主要原因。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美国核垄断的事实面前,斯大林意识到原子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意义,而且也意识到苏联刚刚建构起来的安全体系正面临着毁于一旦的威胁,意识到苏联凭借其巨大的牺牲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赢得的力量平衡将被无情地打破。1945820日,斯大林签署秘密决议,决定建设核能设施、研制原子弹。在核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动用了数以万计的人力,投入了巨额资金,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建成并启动了核材料生产综合企业,为实现核计划、制造原子弹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另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数据,截止到1950年,苏联45%的铀矿来自东德,35%来自波兰,15%来自捷克斯洛伐克,4%来自保加利亚,只有33%来自苏联本国。19498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摘编自刘玉宝张广翔《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研发原子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货币数量理论认为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货币数量的多少决定,对于西欧“价格革命”的动因,学界过去往往据此理论侧重于对欧洲的影响。但西欧“价格苹命”的原因应当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去,15、16世纪是西欧社会经济剧烈变动的时代,随着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产品价格多呈上升趋势。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动工商业的发展,人为地扩大了国内货币储备,推动了物价的上涨,在法国,从1500到1592年,价格增长了十倍,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气候不佳导致的粮食歉收有很大关系。欧洲各国在I4、15世纪都经历了瘟疫与战争的劫难,人口或停滞或下降,15世纪后期开始出现人口增长,在整个16世纪,人口自然增长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摘编自郭进萍《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的动因析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中导致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的其他因素。
2023-06-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代周而立后,北方的契丹与西北的西夏对其形成了长期的军事与政治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北宋便形成了以满足京城与禁军驻地物资之需为主要目的,且以都城开封为重心的新的交通格局。南宋时,政治格局又为之一变,中国的交通重心发生了进一步转移,亦即以临安府为中心,形成了向周围各地辐射的水路交通网络。当然,这也与当时国家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宋朝也鼓励海洋贸易,设立市舶司,一开始就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重,获取市舶收入,认识到“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其乃“富国裕民之本”。商人为躲避苛征,便寻求不设税务、税场的路线行走。这种不征商税的道路便是“私路”,不断被商人们增辟,宋代各州县间道路愈加繁密。

材料二   北宋时,宋辽边境“甚有人户衷私兴贩”。这就突破了宋政府对边塞交通贸易种种限制措施。宋元两朝激发出的沿海百姓贸易求利的海洋意识及中国在海洋贸易中的优势,使中国对外贸易真正进入海洋贸易时代。宋代各水陆交通线上,除常规性的官物运输外,则是频繁的商旅往来。为多征商税,并防止商人漏税,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州县、关、镇皆置税务,于交通要道或贸易兴盛处,皆置税场,形成了严密的商税征收网络。但随着政府商税收入的增长,各地刁难商人、重复征税、拦截商货、高抬税额之事时有发生。

——摘编自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等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交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交通变化的影响。
2023-05-28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考前调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而且还直接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在新中国成立后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全面遏制,由此导致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敌对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材料二在任何国际政治场景中,身份界定是确定两国关系性质的根本前提。只有在明确对方的身份之后,才能够确定双方关系的性质,并以此决定交往方式和制定相关政策。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经历了一段关系良好的时期,在共同应对苏联威胁中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合作。1997年,美国政府明确表述了全面对华接触政策,中美承诺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9年,在中美建交20周年之际,李肇星大使发表《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演讲;2011年,中美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将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特朗普总统执政之后,中美关系跌至谷底,美国的一个重要行为就是明确了中国的对手身份。在这样一种身份政治的背景下,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性、挑战性的大国,将美国过去几十年试图以接触政策将中国纳入国际体系的做法视为战略失误。

——摘编自秦亚青《美国对华战略转变与中美关系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走向的认识。
2023-03-0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2023届高三区域性规模化统测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