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18 道试题
1 . 科学,一方面是一种纯粹的求知,另一方面又与社会不可分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的最基本因素。希腊人把自然作为一个独立于人的东西加以整体地看待,而许多古老的民族则缺乏一个独立的自然界概念,或者被认为与人事密切相关…自然界表面无序而多样的现象背后存在着普遍、统一而稳定的秩序和规律,而他们发展了复杂精致的数学工具,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英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伯曾经写过一首赞美牛顿的诗:“自然和自然界的规律,隐藏在黑暗里。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成为光明。”牛顿却说:“我之所以能够看得远一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哲人受牛顿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三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的低下。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爱因斯坦1938年《给后代的信》


(1)请从材料一中归纳古希腊“理性自然观”的内涵,写出希腊先哲研究和教学自然哲学的重要“学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力学为例概述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研究并纳其思想方法,说明牛顿的科学成就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爱因斯坦对当时世界的总结,并以20世纪发生的重大事例加以说明。
2021-05-18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2 .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入的过程。西学东渐的内容依时代主题变换而变换。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涂答题卡)
主题与思想:A民主与科学B三民主义C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A李鸿章B林则徐C李大钊D康有为
主题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了解世界开眼看世界④、徐继畬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䜣、⑤张之洞等
救亡图存进化论等维新思想⑥、谭嗣同等
民主革命孙中山等
科学启蒙③、马克思主义陈独秀、胡适、鲁迅、⑦等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的组织者或领导者。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

(2)将上述历史人物与其主张的观点一一对应。(填字母)(涂答题卡)。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3)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未能真正挽救中国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制度D.西方列强的破坏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人们提出的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A.B.
C.D.

(5)想要了解洋务运动时期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A.开平煤矿B.湖北织布官局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6)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

(7)陈独秀曾撰文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旨在强调(     
A.共和体制并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改变
B.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
C.北洋军阀的混战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D.政党政治的尝试只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8)下面是对近代某一时期的知识归纳,该内容主题应是(     
维新思潮的涌动
反洋教斗争逐渐展开
反清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晚清的自救运动
A.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B.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C.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9)《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宣传了“师夷长技”的主张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2024-04-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高二的小明在学习强国APP上浏览文章时,看到习总书记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开幕式演讲,他摘录了一段金句:“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的交往。”

1.小明打开笔记本整理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人物及事迹,帮他一起完成配对。(涂字母)
(1)哥伦布                         A.推行改革开放
(2)张骞                            B.启航工业革命
(3)瓦特                            C.领导古巴革命
(4)邓小平                         D.发现美洲大陆
(5)卡斯特罗                      E.沟通西域各国
2.小明整理完笔记后拿给同桌看,同桌认为张骞不应出现在这个专题里。小明却坚持张骞可以放在这个专题内。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小明在和同桌讨论后,又找到老师询问如何完善这份专题。老师建议他加入一些具体史料以增加专题的科学性与严谨度。小明借来高三学长的历史选必教材,摘录了这样一段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等部门的生产效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3.根据材料,帮助小明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
4.小明将整理好的史料拿给老师看。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小明所选史料是否妥当?谈谈你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70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座城市的人口为582.6万,1851年达2087.9万。1701年,北部和西北部在总人口中占43.5%,伦敦和南部占56.5%,1831年,北都和西北部49.9%,伦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1696.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时,全国从事农业人数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

——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642年英国成年男子的识字率仅为三分之一、到了1840年时,达到了三分之二、妇女的识字率也达到50%。同时,国家开始干预和兴办教育,19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了新大学运动,很多实用学科进入大学课堂,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科技人才。

——摘编自马建康《工业革命对英国国民教育发展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晚期英国国民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3)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发明,并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2024-01-10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的科举考试基要没有实行“糊名”制,考生的姓名都写在卷面上,这就使主考官有了“对人不对文”的方便。考生在应试前,往往多方奔走,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社会名流,希望能再向主考官推荐。虽然从理论上讲,这种制度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入仕的均等机会,但社会下层贫困之家无法接受教育,大多数人就不可能去应试。而且当时又明确规定,“刑家之子,工费异类”及部曲、杂户、奴婢等身份之人,不得入仕。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到了宋朝,中国社会再度进入一个鼓励个人奋斗的时代,科举制成为当官的最主要途径。科举最实质性的创新点还不是通过考试当官,而是“自由投考”,几乎任何一个男性,只要他肯读书,就可以自由报名参加考试,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科举的录取规模在宋代也有了实质性增长,唐代平均每年录取70人,宋代年均录取360人。据统计,北宋有宰相71人,科举出身者65人,占92%;副宰相153人,科举出身者139人,占91%。中国读书人的状元梦,从宋朝做到了1905年,就保持社会的流动和开放而言,自有其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科举异于唐代的表现,并据此归纳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你更倾向赞成唐、宋哪个朝代的科举?试加以说明。
2023-12-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6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社会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对于社会实施的管理。《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

材料

先秦时期分封制、礼乐制、世官制、《禹刑》、贡赋、为户籍相伍、《礼记·王制》论国家备荒、商鞅变法
封建时期三公九卿制、行省制、上计制、察举制、台谏合一、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唐律疏议》、《吕氏乡约》、宣政院、汉倭奴国王金印、租庸调制、乡里制、鸠杖
近代时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训政纲领》、三三制、戊戌变法、《奏定学堂章程》、《公务员任用法》、法币改革、协定关税
现代时期五四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任选材料中一个阶段的整体或部分信息,或不同阶段的部分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题并自拟论题,阐述该主题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要有结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中“渐慕诸夏之风”者不在少数,后赵(羯族建立)“续定九品”“典定士族”,前秦(氐族建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前燕(鲜卑族建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前赵(匈奴族建立)的建立者刘曜致力于儒学普及,“立大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简百姓年二十五以下十三以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敦笃学以教之”;后秦(羌族建立)继承前秦,“学者咸劝,儒风盛焉”。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整合,汉族也肯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谁也无法否认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汉族,经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汉族与北方民族之间融合而新生。

——摘编自胡玉春《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关系的特点》

(1)根据材料,归纳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吸收中原文明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所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1913年这段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由于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痛感中国落伍,急切地要求发展近代企业。辛亥革命前,主要资产阶级立宪派人所领导的收回路,矿权运动,正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具体表现,加之清末政府推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奖励工商实业的措施,随后而来的帝制覆灭,民国建成,各种鼓励与保护实业的政策、法令、章程、条例的制订、为人们发展实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这段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这些因素。

——摘编自何善川《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之再探》

材料二1882年,罗新昌机器厂在南昌章江门外瓷器街开业,这是江西第一家民族资本创办的工业企业。其资本额只有5000元,有20多个工人。但是,它的出现,标志着江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遗憾的是,此后江西的近代工业似乎停滞了,一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江西的近代工业才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阶段。这期间,江西的近代工业既有和平年代和风细雨式的持续增长,也有战争岁月暴风骤雨式的急速发展;既有江西地方政府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业化建设,也有共产党领导下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早期实践。

——摘编自刘义程《发展与困顿:近代江西的工业化进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1913年这一时期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江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据此指出影响近代江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024-02-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把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对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

——王杰《反省与启蒙: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体为例》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皇帝的姓)改号(国家的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在布道过程中,利玛窦没有强迫本地人接受天主教,即使加入天主教的人,也并不反对他们继续按照中华传统行事,如祭祖尊孔;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而祭祀祖先和孔子只属于追忆先人和缅怀哲人的仪式,与信仰不干涉。如果不增加对其他神灵的信仰、祈祷等威胁天主教信仰的内容,就算不上是违背基督救义。

——张永乐:《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载《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之际,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三,归纳利玛窦在中国传教体现了哪些特点。
2023-12-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中国农村土地过于集中和西方社会学与经济学调查方法的传入,20世纪30年代前后,尤其是在1925年至1935年间,农村调查风潮应运而生。不仅有民间自动发起,还有外国学者,以至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机关,都进行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美国学者卜凯教授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技术方面来看待中国农村问题,出版了《中国农家经济》一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组织对苏、黑等地多个村落和农村市场进行挨户调查,撰写了《黑龙江流域的农民与地主》等文章。国民政府实业部调查的重点是生产技术、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农产品价格等方面。民间团体从平民教育、村政、村民自卫、合作社着手,发展到提供新技术,推广良种,以图科学救国之道。这些调查成果,使各界对乡村社会及其诸多问题有了更切实的了解,并提供了许多复兴农村、建设农村的经验,受到广泛关注。

——摘编自陶诚《30年代前后的中国农村调查》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民生凋敝、百业待兴。为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党中央决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抽调大量干部下乡,组成工作队或工作组,围绕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农村调查。这些调查形成了《湖南农村调查情况》《新区土改前的农村》等调查报告或专著,为土地改革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充分的客观依据。

——摘编自位杰、田克勤《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的历史回溯、基本经验与前瞻启示》

材料三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实践,沉淀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从革命时期开始,党的农村调查研究就充分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并辅之阶级分析的科学方法细致地剖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党始终重视并采用科学的方法领导农村调查,以了解真情况、发现真问题、解决真困难,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中国共产党建立调查机构和制度规范并依据形势发展不断改革与调整,为农村调查提供组织保障。党的农村调查实践对于科学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叶兴庆等《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的百年实践与经验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0年前后中国农村调查之风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30年前后相比,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农村调查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进行农村调查实践的历史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