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国王制定并颁布的,是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前期的法典,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古巴比伦尽管比古罗马早一千多年,可是两者同处于奴隶制历史阶段。《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不仅作为奴隶社会的法律制度而存在,而且在法律文化上也是属于初始时期。但是,建立在不同经济基础上的古巴比伦与古罗马法律文化各有特色。古巴比伦的法律文化带有农业文化色彩,古罗马的法律文化却有较多的工商文化色彩。《汉谟拉比法典》是案例汇编,缺乏法的抽象,法律规范程度偏低。《十二铜表法》条款的制定从法理角度加以抽象,不是参照某一案例,具有普通性意义。《汉谟拉比法典》表露了汉谟拉比王的志高气扬,突出了政治伦理价值取向,《十二铜表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反映出经济价值取向。总之,《汉谟拉比法典》适合于古巴比伦奴隶制社会,却因其保守成为阻碍古巴比伦社会发展的紧箍咒。《十二铜表法》反映了古罗马的政治经济需求,大大促进了罗马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编自夏祖恩《(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比较论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十二铜表法》。
2023-06-0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按察使凌在《西江视臬纪事》一书中,回忆了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八年他在江西的任职经历,其中不乏对清朝乡村治理的看法。他针对当时流行秘密宗教,建议“凡寺院歇店等处,如有容留来历不明之人,保甲一并惩处。”他发现约长宣讲《圣谕广训》成效不大,提出各州县要“勤于宣布”,“不难易俗移风”。谈及江西推行族正制的情形,他指出族长未必都是公正之人,最好在族正之外另设族约,以举、贡、生、监中下层士人担任最佳。他认为治理宗族和乡村主要靠教化,不能给予宗族和保甲太大的权力,不能使之成为摆脱国家的乡村自主力量。

——据凌《西江视臬纪事》等

材料二       雍正四年,族正制作为保甲的一环出现,保甲、乡约渗透到宗族中,称为宗族的保甲乡约化。学者常建华根据闽浙总督觉罗满保的两篇奏折及朱批等资料,探讨了族正制出现的过程。他查阅了乾隆六年二月广东按察使潘思榘奏折、乾隆十五年广东督抚批准该省《设立族正副约束子弟总理尝租》的文件,认为广东族正是作为保甲系统设立的。他通过研究乾隆七年江西巡抚陈宏谋推行的族正制,指出族正由宗族内部选举出来,经州县“查验确是”,给予牌照产生,族正的首要职能是讲读《圣谕广训》。

——据常建华《清朝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清朝乡村治理的主要举措。
(2)评析材料一、二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曹操,字孟德,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并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在政治上确立了优势,后以汉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打败袁术、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其后,曹操进位丞相,亲率大军南征,败于赤壁。后进封为魏王。子曹丕在他死后即代汉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执政期间,推行屯田制,广兴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废止汉代的赋税制,颁行租调制,促进了北方自耕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立士家制度,保障了兵员的供给。提倡“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招揽了大批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操纵选官的局面,抑制了豪强大族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当时曹魏统治区域内出现了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的良好局面。针对有人言曹操有“不逊之志”, 要求其放弃兵权和权位,他亲撰《述志令》表明:“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据郭东旭等主编《丹青难写是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封建王朝下统观念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视角评价曹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曹操《述志令》所表达的观点。
2022-05-02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重点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末以来,百姓“唯兵革是闻”,统治者“惟刑罚是用”。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宇文泰接受了苏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的建议,改革诏书中首先就强调“先治心,敦教化”。与此同时,宇文泰又提出“恤狱讼”,要求治狱之官务必“不苛不暴,有疑则从轻,未审不妄罚”。宇文泰用人上有一个明显特色,不论原先属于哪个集团,不论民族、出身,量才而用,一旦任用,以诚相待。西魏还将役龄由十五岁改为十八岁,并规定“丰年不过三旬,中年二旬,下年则一旬。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在革新政治的同时,宇文泰在思想文化领域还进行“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的革新运动以倡导儒学。

——摘编自施光明《宇文泰改革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宇文泰改革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新权威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萧功秦在评价清末新政时特别强调废科举的影响。他认为科举制是以儒家的政治标准和价值来选拔人才、凝聚人心和构成获取地位、名望和权力的基本途径。科举制的废止,使国家丧失了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1905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因此废科举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辛亥革命。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等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12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 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彩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

——整理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材料二   联邦制按照美国政治传统,管理经济活动的权力属于各州内政权,联邦政府无权干涉。19世纪末,新成立的大型铁路托拉斯集团损害公众利益,然而它的营运范围已经超出州际,各州束手无策。1895年,最高法院否决了国会授予联邦政府管制州际商务的权力,这种情况直到1904年才得以改变。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联邦获得管辖各州贸易的内政权。

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联邦向各州提供经费,监督和领导各州,与各州合作修建公路、建立学校、发展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新政使联邦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了对州的控制。新政初期,最高法院奉行经济放任主义,先后十多次否决了国会立法。罗斯福总统意图对阻扰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改组,迫使最高法院最终作出让步。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重重,联邦对州的干预减少,要求各州承担更多社会福利任务。在巩固联邦权力的基础上,向地方适度放权以重新发挥州的作用。

——摘编自唐芳:《内战后美国宪法联邦主义原则的演变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并说明《权利法案》确立的宪政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末以来,美国联邦政体权力分配的演变。
2022-04-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开元初年,长安有许多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个名叫三卫的人来到长安卖绢,“后数日,有白马丈夫来买,直还二万,不复踌躇,其钱先已锁在西市”。长安富商窦义经常施钱给胡人米亮,并将钱存在西市柜坊。当他听米亮说崇贤里有小宅出售时,窦义在“西市柜坊锁钱盈余,即依值出钱市之”。

——摘编自《广异记》《乾馔子》等

材料二

时间国家事件
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设立分行,两年后在香港发行钞票,第一批外国纸币在中国开始流通
1848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增设分行
1857年英国麦加利银行(香港称渣打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其业务以存款、放款、汇兑为主,并发行钞票
1864年英国开办汇丰银行,总行设在香港,是第一家总行设在中国的外商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行
1897年清朝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其组织制度和经营管理办法模仿汇丰银行,并聘外国人担任“大班",执掌业务和行政大权
1889年德国开办德华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并在青岛、济南、天津、汉口、北京等地设有分行。该行曾在中国发行银两票和银元票,并参加帝国主义对华货款的银行团
1893年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作为执行日本政府政策的工具陆续在上海、天津、汉口、北京、营口、大连、铁岭、长春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1899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上海设分行,以后又陆续在广州、梧州、天津、北京、汉口等地设立分行

——根据钱亦石《近代中国经济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开元年间长安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评析近代前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及反映的问题。
2022-10-2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稳派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如此形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革命一旦启动,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如高山滚石,越滚越急,越滚越猛。下图为这一进程的简单图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