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一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格关辩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机关中实行了公费医疗制度,1952年起逐步扩大到全体国家工作人员、革命残疾军人、高等学校学生等。19492010年,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从3670个发展到93.7万个。60年代末以来,农村三级保健经历了形成、改革、发展、提高的过程。王1996年全国共有高等医药院校123所,中等医药学校550所。2000年以来,一批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从中央到地方新建了一批医学研究机构。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在社会卫生健康保障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克分利用机代科学技术手段,发展和创新了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世界医学所瞩目。

——摘编自王振国、张大庆《中外医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现代医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景祐五年(1038)十月,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大夏国。此后,宋夏血战数年,宋军每战必败。康定元年(1040)五月,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八月,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面全被西夏荡平。范仲淹自请兼知延州。他淘汰老弱,分部训练士兵;修复城寨,招还流民垦荒,募商贾贸易。同时上书朝廷,主张坚壁清野,进行持久防御战。但未被朝廷采纳。康定二年、三年,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之战、定川寨(今固原西北)之战,宋军皆败,折兵万余。庆历二年(1042)十一月,仁宗采纳范仲淹建议,复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范仲淹等人一方面筑寨,加固边城;另一方面选将练兵,招募善于骑射的当地百姓以补充军队,又招还流民兴垦营田。范仲淹还以朝廷名义犒赏羌族各部,与之签订条约,严明赏罚,蕃部纷纷归附宋朝。庆历四年(1044)五月,庆历和议成,元昊削去帝号对宋称臣。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戍边西北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范仲淹的戍边策略。
3 . 有学者提出: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                                                                 

——摘自《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请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西欧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论及君主出现之前到君主出现及演变过程时曾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及至到了诸如尧、舜,“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然则,历史的演进似乎又使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且更甚于前。今之人君的演变现状,“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

材料二

他在谈到臣之责任时又说:“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关于君主制度出现前后及演变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析黄宗羲的观点。

2017-06-02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世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下表)。
航线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备注
葡萄牙里斯本—
印度果阿—澳门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
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
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
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
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
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菲律宾
马尼拉—墨西哥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
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产品运到拉美,
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
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
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
大循环——“丝银之路”。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银丝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2017-05-04更新 | 50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班牙的内战,自1936年7月18日开幕以来,已经整整地20个月了。……自所谓“不干涉西班牙内战协议”完全失败之后,法国和苏联见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以无数的飞机与正式军队从意德两国不断地运到佛朗哥统治的西班牙,于是它们也相当改变它们一向的“封锁政策”,而以一部分军火和志愿兵资助亚柴拉政府。法国和苏联(英国也在内)的这种援助,自然是加强了亚柴拉政府对佛朗哥的抵抗力量,但同时也就削弱了西班牙无产阶级革命民众对反革命的抵抗力量。因为法、苏、英不仅帮助亚柴拉反佛朗哥,而且还帮助亚柴拉反对西班牙的革命民众。在英法看来,佛朗哥的胜利固然对于它们大有不利,但西班牙革命民众的胜利,对于它们更属危险。

——引自彭述之《西班牙内战与国际局势前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班牙内战时的国际形势。

(2)依据材料指出作者对西班牙内战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析。

7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B.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C.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D.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2019-01-30更新 | 16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玄奘和尚(602—664年),俗姓陈,洛阳偃师县人。隋炀帝大业末年出家,广泛阅读佛经著作。他曾说当时的佛经译本有很多谬误,所以“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既辩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他在西域十七年,遍访了一百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语言全都懂得,于是收集山河风俗,当地特产,后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高昌以西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内容包括这些地方的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文艺、语言、文字、货币、国王、宗教等。玄奘回国时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太宗常常“逼劝还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唐高宗李治上台以后,也多次提出令玄奘还俗的要求,但都遭其拒绝。

玄奘毕生致力于翻译佛经工作,据载,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共计1335卷。所译之经,后人均称为新译。此外,玄奘又奉敕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作梵文,传于天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要求玄奘还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玄奘的历史贡献。
2019-03-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祖冲之(429—500),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发明家……他“专功数术,搜炼古今”,广泛地收集了从上古时代起直到6世纪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公余之暇坚持进行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并改革了闰法和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积累了大量的新资料……他在《九章算术》少广章开立圆术的注释中说,“欲陋形措意,惧失正理,敢不阙疑,以俟能言者”,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留待后人去解决,表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虚心和慎重的科学态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祖冲之科学成就及其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祖冲之的科学态度。

2018-05-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4月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全国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辜鸿铭(1856—1928),祖籍福建厦门,他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他将中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在清末民初的中书英译中最享盛誉。他“长于西学,而服膺古训”,独尊孔子,却又放荡不羁,敢讽慈禧“万寿无疆,百姓遭殃”,敢骂袁世凯为“贱种”。时人称他为“怪杰”。北大讲学时,学生印象最深的要算那条拖在他脑后的长辫子了,学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辜鸿铭认为,中华民族养成了一种重感情、求忠厚、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度,是主“王道”的文化。而欧美一味恃强,是主“霸道的文化”,终致“酿成千古未有之战祸,饱受夫创巨痛深之苦。”其解决办法还得仰靠中国文化。他还说:“忠信,笃敬,德也,此中国之所长也;大舰、巨炮、力也,此西洋各国之所长也。”正因为中国人讲求精神,所以辜鸿铭认为中国史永不衰老的民族。而欧洲人,由于缺乏精神生活,空虚无聊,经常处于“感情与理智”、“心肠与头脑”的冲突之中,面对严重民族危机,辜鸿铭强调:“所恃以御侮而救亡者,独有以德服人之一理而已”。辜鸿铭对中国士大夫的两种极端心理给予批评:“自来我中国士大夫夜郎自大,其贻讥外人固不足怪,惟今日慕欧化者,又何前倨而后恭也。”
——据马克锋《中国近代文化思与辩》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述辜鸿铭的文化观。
(2)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简要评析辜鸿铭的文化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