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3年,哥伦布在美洲设立据点,引发了欧、亚、美一连串病菌、新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与人种等的交换与碰撞,史称“哥伦布大交换”。1493年之后,曾经在数个独立大陆上相对稳定的文明体系,在一系列看似微弱但影响广泛的因素下,加速变成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化的实体。是的,“全球化”的进程从那一刻就开始了。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欧洲贵金属供给量在16世纪上半叶增加了三倍多。这些金银都是用劫掠的方法和强制的无偿劳动获得的,故其价值也相对降低了,欧洲大陆各国的物价遂相对高涨,其中西班牙物价上升幅度最大。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物价高涨的机会,获得丰厚的利润。但依靠工资收入的手工业者的实际收入却因物价上涨,特别是日用品和食品价格的上涨,而大大降低。

——摘编自杨思正《资本的原始积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陆各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的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6年,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了机器制造公司负责人王先谦等创办学堂的计划,并将学堂命名为“时务学堂”。熊希龄接手时务学堂的管理责任后,邀谭嗣同、黄遵宪等人参与其事,黄遵即力荐梁启超担任中文总教习。梁启超到长沙之后,正式公布《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十章,以此作为学堂办学原则。这个学约,强调学生在深通儒家六经的同时,实际上更多地强调了向西方学习。梁启超刚到长沙时,受到湖南各界的一致欢迎,然而没过多久,他却与湖南的旧势力发生了极为激烈的冲突。18983月,梁启超因故离开长沙,不久,熊希龄去职,时务学堂在维新运动早期的使命结束。湖南时务学堂的开办,极大地改变了湖南的社会风气,湘中志士于是靡然发奋,湖南很快成为全国瞩目的中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创办时务学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南时务学堂对近代湖南的贡献。
2022-05-25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十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流士执政初期,因连年对外战争和内部动乱,波斯帝国几近土崩瓦解。为巩固政权,他把全国划分为大约20个省,每省设立总督、将军和收税官各一人,分别向国王汇报工作,依据土地测量及各地的平均产量,规定每省应纳税额。帝国每年可得税银1.456万塔兰特。大流士除了利用赫梯、亚述原有的驿道外,又大规模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附近设旅馆,随时都有信差备马以待。大流士将各地不同的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标准,规定中央政府有铸造金币的特权。同时,他号召人们崇尚善神阿胡拉·马资达,将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宣称他之所以成为万民之主乃是阿胡拉·马资达的旨意。波斯帝国在短短的历史时期内,从部落联盟一跃成为世界上领土空前辽阔的奴隶制大帝国,其兴盛是与大流士的改革密不可分的。

——摘编自谢玉珊、徐虎《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

材料二   公元前1千纪中后期,波斯帝国与秦帝国相继兴起于亚洲大陆两端。大流士、秦始皇为维护帝国统治,都进行了改革,但在治国方略的实施过程中,两者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大流士“巧妙地利用了旧的机构和各民族的自治”来治理被征服地区,把以往赋税的任意强征改为固定税额。秦始皇在严厉镇压六国旧贵族的同时,大兴土木,对民众横征暴敛,时人称“田赋二十倍于古”“力役三十倍于古”。此外,秦始皇还专任狱吏,取缔私学,轻罪重罚,排斥异端思想。结果,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公元前330年)延祚200余年,顺时而立的秦帝国则只存在了15年。

——摘编自陈德正《大流士与秦始皇治国方略辨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流士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始皇的治国方略与大流土的不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形成一股潮流。来华传教士将中国的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输回欧洲,推动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融合和吸收。在18世纪动荡的欧洲面前,中国的道德哲学及开明君主专制更是为渴望改革的欧洲社会提供了实践依据。但是,到晚清时期,西方在华传教士和学者更加热衷于构造儒学与现代化不相容的逻辑。中国文化代表着束缚和停滞,而基督教才能带来一种崭新的生活。这种宣传在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广为传播的社会背景下,“西方思维方式(在中国)取得控制地位的日子一定会来到”的预言逐步变成了现实。

——摘编自吴礼明《17-19世纪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分裂》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西学无统一称呼,多以“夷学”字称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对西方有了比较切实的了解,改变了对西方的偏见,加之有关条约明文禁止称西洋为“夷”,时人对西方文化比较广泛的称呼是“西学”。戊戌变法时期,西学之名日日见诸报刊,但也有人用“新学”概括西方文化,西学、新学之名并行不悖。庚子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使用“新学”之名,新学与旧学被赋予了明显的价值判断色彩。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到晚清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学”在近代中国称呼变化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并对这种社会心理作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2-05-14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A)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925日,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向总统杜鲁门的“建议”中强调:“即使美国不分享相关信息,苏联也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发原子弹。”12月,美国提出建立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建议,为苏联所接受。1946124日,联合国大会批准成立原子能委员会。6月,美国提出了“巴鲁克计划”,规定只有别的国家承诺不生产核武器,美国才会销毁库存原子弹。苏联针锋相对地提出:除非美国先销毁核武器,否则苏联拒绝接受任何国际原子能管控计划。同年12月,原子能委员会通过了“巴鲁克计划”,但苏联先是在安理会中否决了该计划,后又在1949年核试验成功后退出了该组织。1952年,原子能委员会最终与联合国常规军备委员会合并为裁军委员会。

——摘编自王道《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中叶,在葡萄牙亲王亨利的组织下,葡萄牙人已航行了非洲大西洋海岸的一半路程。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航行到了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东行,最终抵达印度西海岸,从而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与葡萄牙人开辟东方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也在积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坚信“地圆学说”的哥伦布扬帆西航,开辟了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521年麦哲伦率西班牙船队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产物,是应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欧洲人企盼已久的获得黄金和香料贸易的梦想。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大钊(1889-1927)面对内忧外患,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他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封建顽固势力展开斗争;十月革命胜利后,连续发表文章,讴歌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证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需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21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中共成立以后,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他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必须建立统一战线,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积极奔走。在革命斗争中,他始终同学生、工人、农民打成一片,深入群众开展工作。他还留下大量著作、文稿和译著,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领域。

——改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的主要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   (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国为秦开凿水渠的企图,并分析秦王嬴政在郑国的企图暴露后仍坚持修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废逐客令的目的,并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詹天佑在光绪七年(1881年)回到了上海,听候清政府派用。其时洋务派的新政,因筹款困难,重心逐渐由“自强”转到“求富”。洋务派在“求富”的目标下,开始注意到修铁路,不过洋务派对于修铁路只知借洋债,用“洋匠”,对本国的铁路人才,不但不知培养而且有意识地加以摧残,他们对詹天佑当然也不例外。詹天佑遂在这种情况下,由当时的上海海关道刘瑞芬派往福州船政局遣用。总理船政大臣黎兆棠以“宣力有年和技艺素优”的名目“赏给”他五品顶戴,派在水师学堂学习驾驶,詹天佑接受了这个学习任务,在一个名叫泰勒的外国人手下学习,以期待将来待机献身于铁路事业。詹天佑在学习中非常虚心和努力,毫不以自己有专长而自高自大。次年六月,他以一等第一名在水师学堂毕了业。十一月派往“扬武”兵轮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

——摘编自徐启恒、李希泌《詹天佑和中国铁路》


(1)根据材料,指出清政府是怎样派用詹天佑的,并对其派用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说明詹天佑是如何对待政府派用的,指出其行为体现出的高贵品质。
2022-03-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昌宁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林巧稚(1901~1983年),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妇女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疾病的调查。让很多人不理解。林巧稚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负责组织了大规模子宫颈癌的善查和防治。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克服思想上、物质上的困难,走门串户、逐人检查,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使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同一时期。林巧稚推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妇女宫颈涂片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直到今天仍具价值。她曾主编《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大全》《农村妇幼常识问答》等科普读物,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从中受益。1965年,年过花甲的她,仍然活跃在农村巡回医疗的第一线。在湖南湘阴农村,白发苍苍的她仍步伐轻快,在关公潭、新泉等村镇坎坷不平、多雨泥泞的田埂上来回奔走。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听得见"林老"的亲切称呼。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0918日)


(1)根据材料,概括林巧稚对中国现代医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巧稚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现代医疗工作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2022-03-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3+3+3”2022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