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希罗多德已经有了编纂世界史的实践,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人们所认为的“世界”并不能包括整个人类世界。中世纪的基督教史学致力构筑所有人、所有民族都在上帝目的规划之中的世界史。16世纪,鲍杜安构想了“世界史”体系,他在《世界史的创立及其与法学的联系》中认为:“史必须是囊括一切的,就像一个有机体,各部分是不可分的。”他指出人类历史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空间上都应当是世界性的。1599年,波普利尼埃尔的《带有完美历史观念的史学史》提出了“整体历史”的概念,他根据文化表征将整体世界历史分为歌曲、舞蹈阶段,诗或史诗阶段,散文历史写作阶段,证明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这种指向未来、重视今世而不是古代的完美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人类文化、文明不断向前的进步史。而同时代的勒卢阿将世界历史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他将欧洲文明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

——摘编自张井梅《1617世纪历史进步观与西方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欧社会整体历史观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6世纪西欧社会的整体历史观。
2024-01-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的歌词在内容方面大部分是表现男女爱情生活的。在那个时代,在封建礼教强大的统治威力的笼罩下,男女的正当爱情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热烈而大胆歌唱男女爱情的而又较为婉转动听的民歌就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北方民歌保存于《乐府横吹曲辞》,《横吹曲》是军队中应用的音乐,要求雄伟悲壮。当时北方各民族间常起争端,战争频繁。长期的行伍生活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北方人民的性格锻炼得勇武刚强,北方民歌以很多篇幅反映了战争和人民的尚武精神。

——摘编自晏天丽《浅论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

材料二   唐人饮酒姿态豪迈不羁。一些酒肆轻歌曼舞,宴饮游戏丰富多彩,这种氛围带给诗人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新鲜与愉悦。在酒肆交易中,现钱买卖、质酒、以物换酒、赊贷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诗人买酒的欲望,极大地改变了唐代诗人的生活方式,助长了饮酒习尚,由此酒更能迅速融入诗人生活。酒肆题壁诗推动诗歌传播,酒肆成为酒妓歌舞表演的场所及其与诗人认识交往的媒介。在酒肆文化中,诗人作诗技艺的精进与诗歌风貌的嬗变都在悄然进行着。

——摘编自于帅帅《唐代酒肆与唐诗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民歌风格的不同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酒肆文化对唐诗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3-11-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其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商人形象,其中明确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故事有37篇,占据总篇幅半数之多,而商人的结局也呈现出多元变化(如下表),凸显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小说主人公人物经历
阿寄阿寄,徐家仆人。他不忍看着分家后的徐家三房孤儿寡母被欺负,主动提议外出经商。他积下了巨额财富,却分毫不取,送还给徐家
王禄王禄在山东做盐商时,日夜欢歌,酒色无度,不到两年就死掉了
郭翰郭翰为人贪婪,做生意缺斤少两。他在回乡时遇上暴雨,丢失了财物和官凭,最后沦落到替人执艄勉强度日的境地
程宰、程寀程宰、程寀“世代业儒”,自幼习诗,但在“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的风俗熏陶下,二人弃儒从商,最终成为徽州巨商,结局完满
蒋生传统儒士冯少卿,打破门户之见,将女儿嫁给蒋生,并认同了蒋生的商人身份
施复、吕玉施复、吕玉在经商途中捡到巨额财物,但他们没有将其据为己有,反而能设身处地地为失主着想,将失物归还给失主。最后,吕玉得以与走失多年的儿子团聚,施复更是避免了生命危险,生意越发红火

——编自曹舒婉、李跃忠《“三言”“二拍”商人形象之结局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三言二拍”主要以商人为主人公来叙事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言二拍”中商人的形象和结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赛曲》翻译改动的部分情况

“麦须尔诗”(1873年王韬译)用中国古典七言诗的格律来翻译,认为诗的主旨是反对国王的残酷统治,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中高度肯定该译稿。
“法(佛)兰西革命歌”(1904年侠民译)用文言文翻译,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中国革命记》等转载,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马赛曲”(1920年马骥良译)用白话文翻译,对“citoyen”的翻译,从“体团”变为“国民”,此后白话文翻译的《马赛曲》版本不断出现。

材料二   抗战时期,《马赛曲》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战歌》、《新马赛曲》等改编作品应时而生,歌词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国难危机,“呼吁中国同胞:‘不分恩怨,不分你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作一全民族革命战争’。”《马赛曲》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也有启发作用,《马赛曲》中“用肮脏的血液,灌溉我们的田野”与《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义近似,《马赛曲》中多次出现的“前进”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被不断强调。

——摘编自宋逸炜《〈马赛曲〉在近代中国的多重变奏》

(1)据材料一、概括《马赛曲》翻译改动变化的表现,并说明变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马赛曲》翻译改动的积极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元明天皇即位后,仿照唐都长安在奈良建造平城京,并于和铜三年(710年)迁都至此,日本进入奈良时代,走上急速封建化的道路。当时上自统治集团内部,甚至是天皇年号,下至黎民百姓的衣冠服饰,民间风俗习惯,无一不模仿、学习唐风。汉学成为皇族以及王公、大臣的必备修养,被认为是官方正学,日本经过学习、改良骤然成为东亚仅次于唐王朝的文明国之一。

——摘编自林范武《从唐风文化的影响看奈良时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唐风文化”指的是日本杂良时代受到中国影响形成的文化,其对于奈良文化的影响涉及各个领域,如宗教、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至平安前期,“唐风文化”仍然盛行,表现在桓武天皇时期高僧最澄、空海将中国佛教——天台宗、密教传入日本,后形成日本佛教。可以说平安时代前期,“唐风文化”仍活跃于日本社会。所以,在一些正式的公共场合,人们还是会挂中国画,诗宴吟咏的还是汉诗。

——摘编自林幼仙《浅谈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与“唐风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奈良时代“唐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奈良时代“唐风文化”的影响。
6 . 《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刊物,影响了恢弘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卷第1号(1919年9月出刊,主编陈独秀)目录:

《敬告青年》

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

陈独秀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高一涵

《妇人观》

陈独秀(译)

《春潮》

陈嘏(译)

《现代文明史》

陈独秀(译)

《青年论》

(译)

《艰苦力行之成功者:卡内基传》

彭德尊

《国外大记事》《国内大记事》《通信》《世界说苑》

第6卷第5号(1919年9月出刊,主编李大钊)目录:

《马克思学说》

顾兆熊

《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下)

起明译

《药》

鲁迅

《诗》

胡适、陈衡哲

《马克思研究》

含陈启修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贞操问题》、源泉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马克思奋斗的生涯》

《马克思传略》

刘秉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

李大钊

《巴枯宁传略》

克水

《老子的政治哲学》

高一涵

《随感录》

唐俟、张赤

——倪延年《〈新青年>杂志三次转变与共产党新闻事业起源标志》


(1)两则目录中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诉求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化?
(2)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对中国民主革命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11-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针对官僚政治的弊端,吸取了范仲淹改革失败的教训,以及为变法更好地培养接班人,提出“教之”“养之”“取之”“任之”,试图改变以诗赋声病”取进士、记诵默写明经的科举考试,进行科举方面的改革,具体规定:废除明经诸科: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任选“诗”“书”“易”“周礼”“礼记”中的一项(称之“本经”),并兼治“论语”“孟子”(称之为“兼经”)考试分为四场,第一场为“本经”,第二场为“兼经”,这两场考试只要通晓经文的主旨大义即可,不必局限于注疏的讲说,第三场试论一首,第四场试时务策三道……整顿宋初以来有名无实的太学,并在太学外,建立了武学、律学、医学等学校。

——摘编自曹永忠《略论宋朝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改革》

材料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政府机构不断膨胀,公务员队伍日益扩大,各国的文官制度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英国首相威尔逊上台后力主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一直以来存在的“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1968年初,文官事务委员会向英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包括158项具体建议的调查报告,简称《富尔顿报告》。主张实行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改变传统的以通才为标准的官僚选拔和任命制度:政府组织现任的各级文官进行培训工作,对新录用的文官,政府进行为期20周的培训、考察,称为见习期。采用“功绩制”来考核文官的个人表现,取消了“六等级制”,文官结构的调整、开放,使得上下层之间的升迁变得正常而通畅。完善文官的奖励机制、退休制度、养老金发放制度等,进一步激发个人的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文官系统的活力。

——摘编自孙仁斌《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科举教育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措施。
2023-10-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乡间卖唱者)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韦楚老《蚊诗》云“十幅红绡围夜玉”,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一》

材料二   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注:《夫妻对坐宴饮图》出自河南禹州白沙宋墓壁画。本图的场景是夫妻对坐宴饮,并侧身看乐舞表演,身后有侍者手捧食具站立。


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根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
2023-06-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闻喜宴,又名琼林宴,是为庆贺新科进士及第而举行的宴饮活动,其前身是盛行于唐代的“曲江宴”。设宴地点经历了由寺庙、皇家园林到礼部贡院的转换,皇家园林具有开放特色,普通民众亦可耳闻目睹。闻喜宴上除美酒佳肴、歌唱奏乐之类传统内容之外,尚有各种必备仪程逐一展开,大体上包括簪戴宫花、赐诗与文章等环节,蕴含着十分浓郁的政治色彩。从赴宴赐花到拜谢花礼、簪花乘马而归,场面壮观且隆重,宋人杨侃强调此举“盖我朝之盛事,为士流之殊荣”。宋太宗赐新进士孙何等御制箴一首,后又赐《礼记·儒行》篇各一轴,“令至治所著于壁,以代座右之诫”。闻喜宴作为宋代国家的科举盛宴,很好地见证了寒士的崛起与世族门阀的没落,宋人赵彦卫就有所谓“本朝尚科举,显人魁士,皆出寒畯”之感慨。明清时期举行的恩荣宴更是与之一脉相承,在凸显及第之后的荣耀和帝王恩宠方面一以贯之。

——摘编自纪昌兰:《庆酬与传宣:闻喜宴所见宋代国家治理方式探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闻喜宴特点及统治者积极组织闻喜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代闻喜宴。
2024-01-15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宋朝·流动的王朝。

材料一   百物周流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72家,……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 《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四民流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代汪洙神童诗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

——摘编自(宋)朱彧《萍州可谈》

释其耒耜(指农具)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开封)的经济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呈现的新变化并简单分析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