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十七年(1419年)郑和第五次远航返回,带回的贡品中就有阿丹国所贡麒麟,木骨都束(今非洲摩加迪沙)所贡花福鹿(长颈鹿),足证圣天子的声威无远弗届,也证明大明已是千古未有的太平盛世,一向声教不及的远人才会贡献如此珍贵的瑞兽。皇家画师奉命绘图记载,文武百官观赏后恭呈颂扬诗文。这些活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遍及明朝各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民间对朱棣的负面影响,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也使朱棣自我陶醉。正因为如此,郑和的船队才会一次又一次出发,并且越驶越远,直到东非。

——摘编自《葛剑雄:郑和究竟为何下西洋》

材料二   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间革命与建设经验的转移。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间改革与开放经验的转移。1985年,中国选派农业专家帮助改造早先在布基纳法索援建的三个水稻垦区,参照中国国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进行生产制度改革。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中国将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传向世界,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其标志性表述是“要致富,先修路”。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的铁路,连服务员端茶倒水的姿势,都是中国铁路局直接过去培训的。在农业领域,以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技术培训为主导的“科技兴农”成为援非农业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小云《中国援助非洲既非“殖民”,也不是“冤大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援助非洲的变化,简要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援助非洲的认识。
2019-11-2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百所学校2019年高三年级上学期半期联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有史料记载:彼得一世改革时,如果要留胡须就得出钱买留须权,富商溜须每年征税100,官吏每年征税80,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征一文,许多保守的贵族和农民反对剪胡须,但由于“胡须税”重,只好把胡须剃掉了。
结合这段材料评说彼得一世改革
2019-09-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观点认为,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集权统治的最大帮手,是阻止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力量。如学者任继愈就将宋明理学看成科学发展的对立面.后来又有学者认为,儒家对中国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巨大。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发明的。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儒家也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学著作,如《考工记》《天工开物》等。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推动科学进步的关键。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或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就所定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定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5-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西方社会有关“中国元素”的记载
公元前1世纪凯撒曾穿戴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去看戏,结果在罗马引起了巨大轰动。
4世纪”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品繁而量众。““那里的城市较为稀疏,但规模较大,物产丰富,人烟稠密。”
(13~14世纪)大汗统治下的繁荣富有的大帝国,不仅是财富与王权的象征,也是西方资本主义早期世俗精神和政治欲望的一种隐喻性投射。
(15~17世纪)传教士们为欧洲人建构了一个文明智慧与道德秩序的真实清晰的中国形象,使之成为了西方中国形象演变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的起点,为其后在欧洲持绘了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热“提供了全面的、权威的认知参照体系。
(18世纪初~18世纪中叶)1687年,柏应理、殷怿泽等四位神父编译的《孔夫子:中国哲学家》一书在巴黎出版。此书一出版便风靡一时,因为它第一次使西方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向西方展现了一个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
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精神上是愚昧的、道德上是堕落的、政治上是专制的、历史是停滞的,此时的中国形象,完全演变成了为了映村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需要而生的对照物。

——摘编自《西方的中国形象演变历程与规律分析》《误读中国1000年》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火药沿着丝路西传,一开始并非用于战争。硝石引入伊朗,最早作为治疗癫痫病的药物或者作为炼丹的药引。火药和火器的出现具有提高贸易安全程度的作用。直到13世纪上半叶,伊斯兰国家才明确出现用硝石配制火药和运用到火器中的记载。在其更多地成为攻伐手段时,中世纪的顽固封建城堡被轰塌了,一个看似无序但终归有序的新时代由此开始了。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西传路线图

——据冯并《丝绸之路与四大发明西传》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0-04-23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一词有双重内涵,一是常识意义上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即客观史实;二是对这些事情的记载、考订、叙述,即历史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不同时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材料二:新政时期,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冲突,现列举如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中美关系有何变化?1990年对新政的认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请根据上述材料,以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为例,围绕“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简明,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字数不少于280字)。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请求忽必烈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十七岁的姑娘,叫阔阔真,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

据《永乐大典》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

《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游记只是据传闻写成,但吴芳思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文中提出:“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可·波罗游记》的史料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05-14更新 | 543次组卷 | 13卷引用:【校级联考】山东省实验中学、淄博实验中学、烟台一中、莱芜一中四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历史事实·历史记载·历史解释

材料一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和日本部分教科书关于中日历史上的某些事件叙述如下:



(1)阅读材料一,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日教科书在编写上的相同做法,结合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状况,对此进行分析。

材料二   “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2)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19-12-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玛雅的预言】神秘的玛雅预言,绚丽的好莱坞大片,让“2012年世界末日论”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引发社会争论与反驳。

材料一:西班牙国王委任的尤卡坦地区主教迭戈兰达曾以清除异端为名主持过一次大规模毁坏玛雅神像和抄本的行动。他的著作《尤卡坦纪事》记载了尤卡坦半岛玛雅人的生活习俗.文化和文物。其中,记载玛雅的长历法编到2012年结束。……玛雅的象形文字已经失传,无法完全破译。

——《失落的玛雅》

材料二:大多数玛雅文明研究者所引用的都仅仅是一块出土于墨西哥南部塔巴斯克州的名为第六纪念碑(Monument 6)的石碑……由于碑文残破,上面的文字内容中提到,在第13个白克顿周期结束时(即2012年),上帝将降临人间。……根据波士顿大学考古学家萨图诺的观点,碑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在碑文中我们没有看到这样写着,比如说‘这里将是世界末日,世界将毁于火海’这样类似的语句。整个碑文中都没有这样的描述。”……名为皮克的玛雅部落长老曾对美国媒体称……2012年12月21日只是玛雅历法中重新计时的“零天”,表示一个轮回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并非指世界末日。

——《2012年为何不会发生世界末日》美国太空总署

材料三:美国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玛雅文化遗址取得重大发现,包括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玛雅天象表,记录着天象和日历。日历延续至今后7000余年。

——2012年5月美国《科学》杂志


问题:请你站在“末日说”反驳者的立场上,根据上述材料进行论述。
2019-11-01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模)

10 . 2017年9月,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幕,展品诠释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展现文明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人类历史新时代的到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文献记载,宋代海船以载重60—120吨左右者居多,载重300吨左右者亦不少,此外还出现一些载重600吨左右的大海船。宋代造船数量亦相当可观,每年仅明州和温州造船便在六百艘之上。此外,船上还有抛泊、驾驶、起旋、转帆、测深等部件,设备齐全,安全可靠。这时,指南针的使用更先进,更广泛。为了使指南针有固定的装置,罗盘的雏形诞生了。到了十三世纪,罗盘导航已成了航海的唯一依据。出洋航海“全凭南针,或有少差,即葬鱼腹。”凭借这些有利保障,宋代外销瓷才得以完整无损地如期抵达各国。

       ——戴鸿文《论宋代瓷器外销的历史条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瓷器外销的条件。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①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②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③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2)我们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往往从多个视角进行分析。

视角一: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只填写序号)

视角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纵向看是文明的转变过程。材料二观点中属于此视角的是(只填写序号)

视角三:新航路开辟开始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血腥暴力与殖民争夺。请你结合所学用史实论证此视角。(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8-06-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