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埃及的金字塔、神庙、祭庙规模雄伟壮丽、造型宏大神秘,但有学者认为,这些建筑物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结果,它们呈现出墨守成规、没有个性、功利性强的另一面。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古埃及
A.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交流B.宗教与王权的高度结合
C.建筑工艺水平相对落后D.民族性格保守而且内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高宗时期,薛元超凭借门荫入仕,官至宰相,却认为自己“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张翃,祖父为刺史,父亲为兵部郎中,“童年以门荫补斋郎,立志不就”,后以国子明经上第,官至刺史。这反映了当时
A.门阀士族始终把持着朝政B.尚未形成稳定的选官制度
C.科举入仕越来越得到重视D.门荫入仕是主要做官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商代,“公”只是商王对其亲属的称呼,以显示其崇高地位。商周鼎革之际,周王也把“公”这个尊称授予异姓功臣,“公”的政治性含义逐渐增加。这一变化反映出西周初年
A.宗法血缘的观念日趋淡化B.君主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营造天下一家的政治格局D.彻底否定商代政治传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王朝建国后,面对唐末五代分裂割据战争造成的惨相,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刻不容缓。建隆三年(962)十一月,宋太祖重申唐朝考课令中户口增损的课绩标准,对州县官“抚育有方、户口增益者”,按增加比例进行奖励。而“抚养乖方、户口减损者”,则按减损比例予以处罚。当年还规定:县令、县尉在任内能保持所部“无贼寇”者,即书“上考”,如果出现“劫贼、杀人贼”,县令、县尉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捉获,限内捉获者赏之,限内不获者罚俸。县尉三次受罚,县令四次受罚,皆“殿一选”,三度被殿选者,勒令停官。太宗朝,诏令诸道转运使分三等考核所属知州、通判、监临物务京朝官。三等的标准为:治状优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

   ——摘编自杨方旭《宋代官员考核内容与方法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官员考课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初考课制度的作用。
6 . 北洋政府时期,铨叙局掌管全国荐任以上文官的任免,直属国务总理。而事实上文官的任免权在大总统手中,文官任命状也均由大总统署名盖印;文官惩戒由大总统掌管,一切文官惩处都由大总统凭个人好恶核定执行。这些规定
A.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B.利于保持行政工作的稳定性
C.表明文官运作机制仍待完善D.推动民国初期政治的民主化
2022-03-17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2届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初,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录制度、议员选举制度等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但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与考职,举贡会考,截取选官,封赠和荫典,保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仍然沿袭了下来。这一现象表明
A.选官制度处于转型时期B.新式文官制度已然形成
C.民主选举成为时代潮流D.新式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颁布了考核州县官的上、次、下三等标准:“公勤廉干,文武可取,利益于国,惠及于民者为上;干事而无廉誉,清白而无治声者为次;畏懦而贪,漫公不治,赃状未露,滥声颇彰者为下。”这说明当时州县官的考核
A.政绩是唯一评判标准B.对文化水平要求较高
C.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D.突出强调官员的品德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有同学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

序号名称表述
世官制主要实行于先秦时期;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该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官职;该制度以门第作为选官主要依据,为士族政治的实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不利于中央集权。


参照①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②④的表述。
2022-03-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选官春秋

官员,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家政权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中国古代,为封建王朝选拔合格的官员一直是中央政府统治的重要一环,选拔官员的方式与标准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在不断进步与变化。


(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请将与下列选官制度与时代相对应(填字母)。

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官制E.军功爵制
针对选官制度的史料历来相当丰富,以下是两段相关史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其长策,嫌得英雄尽白头!”

——【五代】《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

材料二: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

——【元】《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涉及什么选官制度?两位论者对该制度态度有何不同?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论者为何会持这样的态度?

图片说明:

左图是老北京的一款游戏“升官图”的部分截图,玩法类似于“大富翁”。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

(3)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否拥有史料价值?通过升官图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4)有一种说法称这种游戏形式在汉代就出现了,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如认同,请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证明,如不认同,则依据历史知识推测其大致可能出现的时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