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在共产党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为此中共在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政权,即在政权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49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同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三制”的特点与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就其发展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2 .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前27年)
①权力结构
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由____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____,负责提出建议,协调行动
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____

②政体实质:具有浓厚的____特征。
③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为了防止专制独裁,执政官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解决处理危机事件,称为“狄克推多”。独裁官拥有最高统治权,但在危机结束后即卸职,任职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施治生等《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____
④政体局限: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____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
(2)罗马帝国(公元前1世纪末建立)
①帝国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____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②政体特征: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____的重要工具
2022-09-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1政治制度-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3 . 阅读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阶级

努力

结果

1861—1895

洋务运动

失败

1901—1911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失败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失败

资产阶级

1895—1898

维新变法

失败

1901—1912

辛亥革命

失败

无产阶级

1919—1949

胜利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题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秦朝,西汉版图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与此同时,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在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斗争中,巴西1822年独立,1889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894-1896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保持了独立。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6 . 辽宋夏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民族政权相关制度建设
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并行;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契丹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党项西夏基本模仿北宋,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沿袭唐宋制度,同时推行猛安谋克制度
蒙古在地方实行②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
(3)文化名人余秋雨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请从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方面任选两个方面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英】狄更斯《艰难时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和甘薯在明清时期种植和推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成就。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大力倡导宽容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洛克。洛克不仅由于反对君权神授、捍卫自然权利和开创三权分立理论而成为西方现代民主理论的奠基人。而且也以提倡宗教宽容而确定了英国启蒙思想的基调。1685年,洛克在一封长信中说:“任何私人都无权因为他人属于另一教会或另一宗教以任何方式危害其公民权利的享受。他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一切权利以及作为一个公民而享有的公民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他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都不得对他使用暴力或予以伤害。”

——摘编自赵林《宽容·启蒙·革命》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初期到1688年“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渡,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而结束的。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作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启蒙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I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特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9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的民主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2022-08-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联结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递河。英国运河基本由本国私人企业和个人筹措资金并负责开凿,政府投资和银行投资只占运河建设资金的一小部分。煤是运河上的最大宗货物,多伦特—默西运河、福斯—克莱德通河、利兹—利物浦运河等绝大多数运河都是为运煤而兴建的。英国政府运用国家力量,通过立法形式排除运河建设道路上出现的私人无法克服的阻力和障碍。从宏观政策上给运河开浚以必要的指导和扶持。1760—1774年,议会至少通过了28项运河法案。1835年伯明输—曼彻斯特达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英国第一次成功地建立起全国性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 1865—1916年,美国铁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战争后,美国迅速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到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4万英里,超过当时世界其他各国铁路里程的总和,铁路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美国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整个交通周转量的77%,而客运周转量则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运河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5—1916年美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交通建设的认识。
2022-07-12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