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所以又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封国有王、侯两级。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威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地方管理上又实行什么制度?有何不利影响?汉武帝的哪项措施成功地消除了这个不利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客观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个在世界史意义上的独特制度培养并创造了优异阶级,该阶级在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社会,包括美国独立革命与法国大革命,都是由一个世袭的武士阶级所统治,并常常由传教士或神职阶级辅助。但中国则非常不同,他们是非世袭,依靠学识,而非军事和武力获取权力的群体。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华文明震撼了我——访美国著名汉学家、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艾恺》

材料二   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并非依一个平面而前进。骈文、八股、律诗、词曲,神品画,不是一般人有机会学习的。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须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就“爬成功的阶梯(科举取士)”来说,如果要一个做过官的人(无论其起点是农民或士绅)脱下长衫与劳士为伍,同农人一样生活,他所受的难堪和挫折只比自杀好一点点。

——摘编自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材料三   对于西方文官制度,可以说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有了其法制化、正规化的内容。每个国家在有公务员制度的同时,都有相关的公务员制度主体法规。如美国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法国1946年的《公务员总章程》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53年的《联邦官员法》。这些法规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出现在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口谕、圣旨就是法令,所以带有了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着皇帝的意志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可举可停。

——摘编自陈岭《比较与启示——从西方文官制度和科举制谈起》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对科举制关注焦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相较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进步性。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西选官制度中得到的启示。
3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处有官无吏,全部工作由军机大臣主持,军机章京办理,职官简练,“办事较为密速”,效率高。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等官内特简,然后应召入值。军机章京由军机大臣在内阁中书及六部司员中挑选优长文笔者传取任用,人数无定额,且属兼差。尽管地位显赫,但若皇帝不满意,随意可以斥罢回原衙门,完全是听命于皇帝的附庸。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据材料一分析军机处的主要特点?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秋由姓入人后向人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湧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通“返”)古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传》

材料二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待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登科后》,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怖景。

——摘编自《普通商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推行的新的选官制度,并分析这一选官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辽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在新大陆的征服与掠夺,都给它带来了其他欧洲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财富和资源。而西班牙的大方阵(步兵)一度是欧洲最具战斗力的作战单位。英国可以随时参与中西欧各国的斗争,又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而不易受这些斗争的影响,此外,18世纪后,英国在确保欧洲大陆均势的情况下,开始向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最后一点是,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这使它更有能力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并挫败拿破仑统治欧洲的企图。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猖獗,苏维埃政府无情镇压一切反叛活动。政府颁布了余粮收集制法令,对大工业、中等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劳动义务制。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负责具体领导各条战线的战斗。广大农民在苏维埃的领导下,同地主资产阶级复辟势力展开了生死搏斗。干涉军也在布尔什维克的宣传下发生分化,很多士兵拒绝作战。最终,红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千年。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的国家开始做出理性的判断:无论是崛起为大国还是维持大国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种依靠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来争夺霸权的老路。如果沿用传统大国的思维方式来构造今天的世界,如果以不切实际的征服幻想来鲁莽从事,都将是一种时代的错位。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和英国崛起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取得自卫战争胜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大国的崛起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022-05-31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官员监察制度日益成熟,从官员监察的范围看,不论身份高低都要接受朝廷的考核和监察。到武则天时,朝廷增设了监考使一职,这一制度对唐代监察制度的完善和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唐中后期形成了流内和流外两种官员考核标准,并形成了《四善二十七最考课法》,这一制度既对官员考核德义提出了要求,又对官员的公平和勤政提出了标准。宋代延续唐朝监察制度,并根据实际设立审官院机构,还成立了专门的考课院,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考核。宋代官员监察制度较唐代更加详细,在执行落实上也更加认真具体,这为基层官员打开了上升渠道。

——摘编自党会先《唐宋官员监察制度历史镜鉴》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历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这次转型,虽然为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冲击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还使美国陷入了一个政治腐败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政治腐败源于政党对政府的操控,集中表现在“政党分赃制”下的选官腐败及其造成的官场乱象。面对这一时期如此严重的政治腐败,美国政府一直在名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1883年,阿瑟总统签署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法律,即《彭德尔顿法》。《彭德尔顿法》的通过标志着近代美国公务员监察制度的初步建立。它使美国联邦政府最终摆脱了“政党分赃制”的困扰,把行政官员的选任真正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从而抑制美国政府腐败及腐败的继续蔓延。

——摘编自石庆环《二十世纪美国文官制度与官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官员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宋时期中国与近代美国官员监察制度认识。
2022-02-15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湖南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战胜俄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同年,慈禧诏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各国政治。一年之后,五大臣考察归来,建议清政府进行“立宪”,上书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日外患渐轻,三日内乱可弭。”19069月,清廷颁发了《宣示预备立宪谕》,“预备立宪”由此而来。在这里,明确宣布了立宪的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5月,成立皇族内阁,舆论哗然。1911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迅速土崩瓦解。19122月,在内忧外患之下,清政府灭亡。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立宪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预备立宪对当今法制建设的启示。
2022-02-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子的思想呈现为以法律为核心、术和势为两翼的架构,该思想架构是以君、臣、民为作用链条的。在此作用链条中,君主集法、术、势于一身,而臣和民不过是此宝塔式结构中下面的两个层级;该作用链条的作用顺序是人君驾驭群臣,群臣则要担负起治民的责任。

——摘编自陆玉胜《韩非子法制思想的再阐释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秦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的思想权威,而“独尊儒术”是汉代统治思想确立的根本标志。董仲舒借鉴道家、阴阳家的理论,将儒学哲理化,完成了儒家道德学说的宇宙论证明,在儒学史上首次建立了儒学形而上学的基础。此后,儒学不仅由民间升入庙堂,而且更具有了“独尊”的地位。董仲舒经学思想的传播,导致儒学的“子学时代”终,经学时代”始。

——摘编自陈寒鸣《“天人三策":武帝对儒学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法治的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独尊儒术”局面形成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新儒学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思想与社会”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索出通往东方的航线,即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史学界通常把它们叫作“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既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最终改变整个世界面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作为揭开整体世界历史序幕的新航路开辟,它带给人类的是曙光还是灾难?

——摘编自《世界走向联系的起点——新航路开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新航路的开辟“带给人类的是曙光还是灾难”。
10 .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浴血奋斗,召开过一系列会议,这些会议为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提出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李大钊和陈独秀相商,认为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成立全国性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7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通史》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摘编自《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材料三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两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程的认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