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1959年3月10日旧西藏政府及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武装叛乱。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周恩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废除旧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封建特权和乌拉差役、人头税,依照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建立县、区、乡农民协会,进行民主改革,逐步建立各级人民政权;通过赎买等政策废除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爱国守法的宗教界人士。此次改革为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常安《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务院对西藏进行民主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民主改革的影响。
2023-08-14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六)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发展脉络。

时间政策演变基本情况
1949年—1984“一纲一本”政策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将教科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50年底,我国组建了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文革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统编教材遭到全面禁止,教科书编写权下放至地方和学校;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修订全国统编教科书,将教科书“国定制”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
1985年—2000“一纲多本”政策的萌芽阶段为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版教材,这是“一纲一本”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1986年,教育部设立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各地教育差异性得到尊重;1996年,根据需要,国家教委对教材审定各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和规定,教科书也从“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2001年至党的十八大“一纲多本”政策的落实阶段在民主开放的政策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发生较大变化。
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部署,“一纲多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新课改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十八大至今“一纲多本”政策的调整阶段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从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事权的彰显角度重视教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2017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同年9月,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本”;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教材发行及使用过程中过于市场化的局面,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提高了教材质量。

——整理自卢德生、王垚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小学教科书政策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立论有据,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2022-10-24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中后期以来,在江南地区苏州府同里镇,吴县周庄镇,湖州府的南浔镇,地跨杭州、湖州二府的塘栖镇,沿海港口乍浦镇和地跨湖州、嘉兴二府的乌青镇,政府便开始遣府厅级官员(同知或通判)驻镇进行管理。作为府级的特派官员,督捕同知配备的主要人员涉及经制典吏、经制书办、额设清书、额设招书、门子、快手、帮役、皂役、民壮、捕役、水手、轿夫名、军健等共104名。以乌青镇为例,一个县级以下的市镇而获驻高于知县品秩的同知,实已超出了政府对县级以下基层单位的常规管理模式,这是明政府对县以下基层行政管理形式上的重大改革,反映了其行政管理体系的灵活性。从史料记载来看,这些官员基本上履行了其“平盗贼、整吏蠹、兴水利、隆教化”的职责,身体力行承担着融合国家行政体系与地方基层发展的重要职责。

——据张海英《明清政府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政府在江南地区进行基层社会管理改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政府在江南地区进行基层社会管理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鞅认为“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反对官员的“私善”,要求秦国官吏将对百姓的“私善”转变为对君主的“奉公”,将官员的为善行为限定于“自治奉公”,即对君主效忠。这反映出商鞅变法意在
A.否定官员善行B.强化社会控制C.首倡官员尽忠D.轻视民众价值
5 . 义利论是关于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及人们如何对待两者关系的理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对义利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义利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表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义利观的演变”为课题收集的史料表

史料
观点评价
顽固派
“夫士习之坏,向第阴背夫义以从利耳,今则显然逐利,并不知有义之名。民风之坏,向第尚力而未能重德耳,今则长幼无序,且并不知有贵贱之分。”(《筹办夷务始末》)
A
洋务派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但仍然没有突破封建地主阶级的伦理思想体系的范畴。
维新派
“故天演之道,不以浅夫、昏子之利为利矣,亦不以溪刻自敦、滥施妄与者之义为义,以其无所利也。庶几义利合,民乐从善,而治化之进不远欤。”(严复《天演论》)
B

(2)材料二的观点折射出近代中国人对“义与利”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参考材料二中评价洋务派观点的方法,选择顽固派或维新派的观点进行评价。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洛克菲勒创业史的突出特点。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解读图中所示漫画的寓意。
2019-01-30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漕粮由地方官征收于民,再交兑漕运部门运抵京城,历时近一年。从仓储、运输、损耗加之行政成本,使得漕粮运费远高于米粮本身价值。咸丰年间,因战乱兵婴影响,漕粮运输愈发困难。咸丰七年(1857年)湖北军务大体告竣,但仍需为省内及入江皖作战各营提供饷需,湖北巡抚胡林翼开始在湖北主持漕务改革。各州县将漕粮改折银钱征收,除部分截留充军饷外,滑折银分批运抵京师。同治末年起,湖北在漕粮折征基础上,每岁由招商局于江皖等地采买海运米三万石,由沪海运至津,交兑通仓。南方省份普遍进行漕务改革,这反映出近代不计成本的“贡赋逻辑”逐渐被改变。

——摘编自周健《改折与海运:胡林翼改革与19世纪后半期的湖北漕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林翼在湖北推行漕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各省漕务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提出,西南各省土司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1931年国民党提出在边地屯垦与移民实边。云南先后修建了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滇黔公路等相继通车。教育部要求四川、云南、西康三省制定边疆教育三年计划。但西南各省组建的边政机构五花八门,如云南机构称“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贵州机构名为“边胞文化研究会”,川康机构则谓“川康滇三省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这些机构在行动上各自为政,政令更难以贯通,加上其他因素,国民政府治理西南效果大打折扣。

——摘编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二   1949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民族自治地方纷纷建立起来。截止到1965年,全国共建立起五自治区,若干自治州、自治县(旗)。1984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2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改,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成熟。这种成熟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全面的实施;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实施的主要价值。
2021-10-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全国I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发明的时代最早,并且《后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由此后人多认为造纸术是在东汉开始发明的。然而,20世纪7080年代在新疆、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了西汉植物纤维纸片。特别是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片,上面有黑色线条,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一张西汉地图的残片。这样,关于东汉造纸就有了新的看法,一般认为东汉时是有人改进了造纸术,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原料领域,使得纸的产量、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因此被誉为网“造纸技术史上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纸与造纸术的流传,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条件,尤其是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步。西方学者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受纸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据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整理

材料二   核武器和导弹试验成功,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当时那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几乎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事情。它是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人员、职工和解放军战士怀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在中央强有力领导下完成的。二十四年后,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东汉出现的“造纸技术史上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并用一句话说明天水放马滩等地发现残纸文书的学术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十四年后邓小平在科技方面提出的重要论断,并分析这一重要论断提出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2021-05-17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北京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智利早在1924年就引进了当时欧洲流行的社会保险模式,开始实施社会保障法,创立了拉美地区最早的社会保障体制。但自50年代起,传统养老金制度逐步陷入危机,80年代改革前已处于濒临破产的境地,主要表现为财政收支上的危机、收入分配不公和低效的管理体制。19815月新制度正式实施,改革的基本内容为:

1)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存入该账户;

2)成立单一经营目标的养老金管理公司(AFPs);

3)雇员自由选择AFPs,退休时养老金给付由账户积累资产转化为年金或按计划领取;

4)成立养老基金监管局(SAFP),负责对AFPs的监管,并且由政府对最低养老金进行担保。与此同时,政府还允许旧制度的继续运行,并且还给低收入人群提供基于家庭情况调查的社会养老金救助。由此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三支柱体系。

——摘编自蒋从斌《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保障改革:价值理念与实践——以智利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为例》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智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智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特点。
2021-05-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代初年的钞法,有相当完整的制度,通行全国,信誉极好。然而,战争、赏赐和作佛事耗费巨大,每年收支亏短甚巨,中统钞价值逐渐下跌,物价上涨。1284年,忽必烈重用卢世荣着手“整治钞法”。把稳定币值和扩大财政收入、控制物价三者密切联系起来。主张“括铜铸至元钱,及制续券”以与纸币并行流通,恢复金银“听民间从便交易”。充分发挥常平仓制度的作用,多法管制物价,以谋币值的稳定。设立平准周急库。将平准库改为平准周急库,“轻其月息,以贷贫民,如此,则贷者众,而本且不失”。1285年四月因监察御史陈天祥上章弹劾被杀。

——摘编自李于、周社征《元代的理财家——卢世荣》


(1)根据材料,概括卢世荣“整治钞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世荣“整治钞法”的改革。
2021-11-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