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均为宰相B.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处理政务
C.三省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D.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议事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诗中充分肯定秦始皇的功绩是
A.统一全国B.实行分封C.统一文字D.推行县制
3 . 自秦朝开始,中国诸多封建王朝皆修长城以防游牧民族侵扰,长城成为“夷夏之防”的标志;康熙帝当政时则断然否决官员修缮长城的建议,并决定不再修理、派兵驻防。康熙时期的这一做法表明(     
A.中央集权制进--步加强B.北方边患危机彻底消除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D.重陆轻海传统遭到了摒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学者统计,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明太祖曾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明太祖如此辛劳是由于
A.废除宰相制度,大权独揽B.他不信任别人,事必亲躬
C.事权分化,行政效率低下D.内阁失职,事事听命皇帝
6 .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皇帝→六部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皇帝→六部
C.中书省→门下省→皇帝→尚书省→六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皇帝→六部,
2021-11-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武”的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B.二府三司制C.推行均田制D.建立中朝
2021-11-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对北魏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作用。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2021-11-1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了科举制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确立
10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
A.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B.树立德政的贤明形象
C.防范西北犬戎的进犯D.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