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元代在地方设行御史台,其主要职权是监察行省官。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劾,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各行省数度奏请将行御史台划归行省下辖,但始终未能实现。上述现象表明元代(     
A.监察制度具一定效能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行省的权力缺乏监督D.行御史台形同虚设
2022-12-1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抽测二(12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自秦以来,多数朝代的监察机关职责就是监察百官。自中央至地方垂直领导, 具有相对独立性,监察官员摆脱了行政、司法桎梏,被誉为“天子的耳目”。历代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均十分严格,而对监察官员的考核,比一般官员更加严苛,奖优罚劣力度极大。 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六条》、唐代的《监察六法》、明代的《宪纲条例》等都是以法律的形式严格规制监察权行使。为使监察机构既发挥应有效能,又要防止监察机构形成社会和地方独立政治势力,皇帝一方面赋予监察官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同时又不得不压低他们的官职品级。

——摘编自巩建萍《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评析及其现代镜鉴》

材料二     孙中山、章太炎等人主张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坚决反对沿用封建监察模式,认为监察官员是对民选的国民大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并主张监察官员应从考试、选举、任 命等较为民主的方式中产生。要求监察机构作为政体的一个独立部分,加强对所有政府官员的监察,充分保证监察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它的效能。同时,他们吸取了中国古代监察思想的合理成分,反对只依赖议会对政府进行监察,认定建立独立的,有较大权力的监察机制是必要的。

——摘编自马克敏《略论民国时期的监察思想》


(1)据材料一说明统治者为实现监察效能最大化所做的制度设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监察制在汉、唐、明三代发挥“天子耳目”作用的具体史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监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 . 曹魏以汉《刺史六条》为基础,由豫州刺史贾逵创立《察吏六条》:察民疾苦冤失职者;察墨绶长吏以上居官政状;察盗贼为民之害及大奸滑者;案犯田律四时禁者;察民有孝悌廉洁行修正茂才异等者,察吏不簿入钱谷放散者。所察不得过此。据此可知,《察吏六条》的制定(     
A.以郡县长官为主要的监察对象B.使监察机构独立性得到增强
C.将察纠奸官与探访民情相结合D.重在维护国家“大一统”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2021-06-13更新 | 15636次组卷 | 12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掌考课、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汉武帝时,设丞相司直,协助丞相纠察百官的不法行为。这说明汉代
A.中枢权力结构混乱B.行政职责分工合作
C.廉政建设不断加强D.监察体制日趋完善
6 . 宋仁宗在位四十余年,所用宰相二三十人,其进退皆取天下公议,未尝辄出私意,公议所发常自台谏,凡台谏所言,实时行下。其言是则黜宰相,其言妄则黜台谏。这体现了当时
A.监察体制发挥作用B.君主权力受到削弱
C.宰相更换非常频繁D.仁宗皇帝疏于政事
2021-04-16更新 | 592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元鼎四年(前113年)起,汉武帝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结果发现郡国存在不少严重问题,如“新秦中(关中以北新开发地区)或千里无亭徼(防御工事)”,但是中央政府并未得到监郡御史的举报。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汉武帝
A.设置十三州部刺史B.为王国置“相”
C.发兵平定地方叛乱D.确立察举制度
2021-02-0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苑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建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明代统治者对监察官员的选任给予了高度重视,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监察官员选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监察官员的选任方式


——据张国安《论明朝监察官员的选任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明)弘治年间左都御史马文升:“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官,任风纪之重,必得人方称阙职。我朝自洪武、永乐、宣德年间,不分进士、知县、教官皆得除授,但选之甚精,而授之不苟。”

——摘自《明会典.都察院一》

材料三“监察官员的选任也不乏中间多有不分贤否,但资格相应得授者,所以未尽得人......明中叶以后,监察机制渐趋衰落和瘫痪,沦为结党营私的工具。监察官员的选任制度亦遭严重破坏,实际上难以推行,成了一纸空文。”

——张国安《论明朝监察官员的选任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列举明代监察官员选任的方式,并概括明代监察官员选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明代监察官员选任制度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明代监察官员选任制度反映的本质与其现实意义。
2020-12-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顾炎武曾指出中国汉代的某种制度:“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这种做法
A.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B.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
C.有助于削弱诸侯王的势力D.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唐代之前,监察官监督普通案件的审理,纠正冤案错案。到了唐代,监察官可以参加三司推案(即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共同审案)。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监察领域的不断延伸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