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致良知。良知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这位思想家是
A.顾炎武B.王守仁C.王夫之D.朱熹
2 . 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二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遢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针对上述问题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明清儒学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价值。28。
3 .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宋代道德教化的通俗化与普及化B.宋代儒学走向哲理化和思辨化
C.道德教化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D.宋代开始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
4 . 自宋初开始,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就宇宙万物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北宋中期的“二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
A.道理B.天理C.童心D.良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世界万物的本原
C.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D.封建伦理道德的总称
6 . 道德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思想家们对其有不同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摘编自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具备的品德。这样的道德观集中体现了孔子哪一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和阳明学说的特色。
(3)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倡导的道德观并分析其社会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道德观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古代有位思想家曾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笑问:“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时天热,他叫贼脱光上身衣服说:“还太热,为什么不脱掉裤子呢?”贼犹豫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此思想家可能是
A.程颐
B.陆九渊
C.朱熹
D.王阳明
2019-07-2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朱熹集》中记载:“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据此可知,朱熹主张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三纲五常是天理
D.知行合一
2019-07-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朱熹作为儒学大师,影响深远,后人对其评价不一。阅读材料:

材料近年来,关于朱熹哲学思想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无疑是朱熹哲学思想中知名度最高、争议最大的。朱熹将宇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特别是人与万物的关系,统统纳入到“理一分殊”的理论之中予以解释。他说:“世间事,虽千头万绪,其实只一个道理,理一分殊之谓也。”由于此命题内蕴丰富,导致学者在解读时争论不休。对朱熹心性论的理解,争议较多的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心属于理还是属于气…历史人物的评价往都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对朱的评价亦不能外。自朱熹思想官方化后,其人也受到举世尊崇,俨然是一尊万民膜拜的真神。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现实,让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孔孟儒学及程朱理学被当作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加以批判。在这样的思潮之下,对朱熹个人出现了负面评价,但多集中在对其思想的批判上。近年来,通过史学界的不断努力,朱熹的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也愈来愈接近历史中真实的朱熹。如学者不再着意于后世给朱熹所冠之道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等名号,而是将朱熹置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重视朱熹作为士大夫之一员的基本身份,并以此作为基础,对朱熹展开讨论。

﹣﹣胡坤《一个真实的朱熹是什么样子﹣﹣朱熹研究之新进展及不同见解》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概括史学界对朱熹思想的分歧集中在哪些方面?
(2)“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都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代人们对朱熹的评价,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19-07-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南宋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强调“知行合一”。
2019-07-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