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下列属于他们所作的努力的是(     
A.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B.“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C.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论D.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2 . 南宋时期,两浙路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文荟萃,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大量出身庶族的百姓家庭逐渐成为通过家族成员的个人奋斗而不是凭借门阀血缘关系取得政治地位和权力的新型科宦家族,并由此建构起新型的家族制度和家族礼仪。在新型家族制度和家族礼仪的重构中,有三本著作发挥重大影响:司马光的《书仪》、吕祖谦的《家范》和朱熹的《家礼》。……其中,南宋时期两浙路婺州吕祖谦的《家范》尤具承上启下意义,……阐述了其家训思想,《宋史》赞之为“居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其开创的婺学更是成为南宋理学阵营中一面灿烂的旗帜。

——改编自曾礼军《吕祖谦<家范>与朱熹<家礼>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两浙路地区河网密布,水上交通发达,江河沿岸的市镇增多。如:绍兴府萧山县的渔浦镇、山阴县的柯桥市、会稽县的东关市。……本来,宋廷一般在市镇设立监镇官,主要负责商税,酒税的征收,不得受理婚田词诉。但由于市镇社会的复杂化和城市化,一些江南市镇监镇官的权力不断扩张。如绍兴十四年(1144年),湖州官员以该州管下乌墩,梅溪镇官“系在文武京官以上,及许断杖罪以下公事”,要求“人烟繁盛”的四安镇也依两镇例

——改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

材料三   就“皇权是否下县”,有两种观点可供讨论。①)自秦置郡县以来,历史上从来都是“皇权不下县”。……在宋代以后的历代王朝统治中,国家的行政治理局限在县一级,县以下基本属于自治无为的状态,官员不负责治理,乡绅构成了县以下社会秩序的主要支配阶层。……县城以外的乡村是由宗族和乡绅自治的,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②从东汉一直到中古时期唐朝甚至宋朝早期的基层社会,常见情况还是由皇权下县控制的编户齐民。……根本就没有后世所谓皇权不下县那种“乡绅自治”的影子。

——据温铁军《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制度演进的角度,分析宋代大量出现新型“科宦家族”的原因,并概括南宋理学重构新型家族制度和家族礼仪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浙路地区“监镇官”职能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宋代相关史实,从基层治理和社会救济等角度,任选一种观点进行阐述。(只做选择,不加阐述不得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宋两代的诗各有千秋,唐诗偏重抒情,而宋诗偏重议论,普遍缺乏修辞技巧,不符合主流诗人的审美。这是文学史的通义。宋诗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B.受理学影响为社会现实服务
C.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D.城市生活丰富导致思维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术界曾就“佛教化中国”还是“佛教中国化”展开讨论。能够分别反映两个主题的现象是(       
①宋明理学出现        ②禅宗成为主流        ③诗词注重境界        ④宣扬因果轮回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的是一种道德主义政治思想。公民们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有良好的政治行为,那么国家也就会安定。对于统治者的产生,苏格拉底并不赞成民主制,其所主张的是一种贤人政治和专家政治……孔子认为执政必以德,对于三代的尧舜禹,孔子更是极尽赞美之词……与苏格拉底不愿首先去谈论人事之外的“客观存在”方面的问题一样,孔子的政治哲学更关注的是现世生活。

——摘编自何霖《苏格拉底与孔子之政治思想比较》

材料二   宋明理学为孔孟的伦理学说提供了一个理论根据。孔子、孟子对天道讲得很少,宋代的理学家就对他们所提倡的仁义孝悌等伦理思想提出本体论的证明,从而创造出比较完整的体系。……然而……它的基本性质就是以孔孟学说为蓝本,给以自然观上的根据,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孔孟的学说。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张岱年《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政治思想的相同点。并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反映的不同的社会本质需求。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传统与现实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17、18世纪中外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政治、经济原因。
6 . 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南宋时期的胡安国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讲道:“汝在郡,当一日勤于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勉思其未至,不可忽也。”这体现了(       
A.淡泊名利的道德修养B.由孝而忠的政治伦理
C.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D.笃实力行的理学精神
2022-06-0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汉时期的皇家宫苑以皇权为中心的园林风格盛行,园林成为法天象地的宇宙观和帝王统治的象征。而宋朝时期,园林设计开始偏向雅致精巧,注重营造清幽深远的意境。推动宋朝园林风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古典科技取得突破B.传统主流文化的新发展
C.皇权体制受到冲击D.市民阶层力量不断壮大
8 . 北宋初年,私人讲学的书院大量产生,陆续出现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石鼓等著名书院。但到北宋仁宗末年,朝廷直接向州学派出教授,削弱书院和县学,北宋前期较有影响力的书院全部消失。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仁宗时期
A.理学官方地位确立B.书院脱离社会需要
C.地方官学得到发展D.私人书院基本消失
2022-06-01更新 | 433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民国初年学生崇拜的对象

材料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材料二: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崇拜的对象是哪位?”结果如下:

姓名孙文陈独秀蔡元培段祺瑞胡适梁启超吴佩孚
票数47317315345452927
姓名李大钊章太炎冯玉祥袁世凯康有为孔子庄周
票数2510753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看,学生崇拜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2)将下列材料二中所提及的历史人物与其相关的事件相匹配。(在序号后面写字母)
①李大钊       A.颁布《临时约法》
②胡适          B.创办《青年杂志》
③孙文          C.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陈独秀       D.提倡改良中国文学
⑤梁启超       E.制造“洪宪”帝制
⑥袁世凯       F.发表《变法通议》
(3)谈谈你对这两则材料显示的民国最初十余年间学生崇拜对象变化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化”的人,将先秦时期儒家教化思想系统化。荀子认为礼与乐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他以礼来规定君臣、上下、长幼尊卑的等级规范,明确士农工商的职业分国工,使其各守其分。此外,荀子还主张“隆礼重法”。他提出“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
汉代汉初,从惠帝汉开始,汉代皇帝都以“孝”称谥号。此外,汉初统治者还厉行节俭,并形成很强的社会感代召力。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传统伦理道德基础上,加以总结形成“三纲五常”思想,成为伦理法则。
宋代宋代一改唐代《开元礼》以君主、宗室、官僚为对象制定礼仪制度的特点,其修订的宋《政和五礼新仪》多涉及庶人礼仪。宋代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教化,宋仁宗皇祜年代间,陈襄知仙居县,撰制《劝谕文》,劝诫乡民:和睦宗族,救恤邻里;各依本分,勤修本业。这是宋代地方官颁布“谕俗文”的开端。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由民间自行推举年高德劭之人掌教化,其主要职责即是向民众代宣读并讲解《大明律》及《教民榜文》,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

——摘编自邢丽芳(儒家教化及其有效性研究)等

材料二   “社会要能改进,国家和民族要想复兴,就要全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各界领袖能尽到教导全体民众的责任。”……现在我主张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军队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从衣食住行开始,都使受教的人一切生活合乎礼义廉耻,然后才能使全国国民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和知……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使全国国民的生活能够彻底军事化!……有形无形之中使个个学生、个个部下以及所有的国民生活统统能够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而合乎礼义廉耻,能够养成勇敢迅速,刻苦耐劳,能随时为国牺牲!”

——摘编自蒋介石《新生活运动之要义》(1934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国至明朝历代加强教化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生活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的目的。
2022-05-2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