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2 道试题
1 . 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论点论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

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
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
C.甲的论点错误
D.乙的论点错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在这方面的一句名言是
A.人始终是独立的
B.人非工具
C.认识你自己
D.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2018-02-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学分认定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极刑之后,拒绝了在朋友帮助下可以获得免刑的机会。他宁愿承受法律惩罚,也不愿做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并认为人们对于他不正义的惩罚是出于无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苏格拉底注重道德实践
B.民主制度存在局限
C.司法裁决失去了民心
D.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对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是
A.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B.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C.知识能够充实道德D.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是基于对智者学派主张的反思
B.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C.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认为美德比知识重要
6 . 古代希腊文明萌发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下列言论体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是
①理念论
②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人非工具,自由和自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8-02-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只要仔细地阅读《论语》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就不难发现二者都有其中心概念。二者的“中心概念”分别是指
A.“仁”“感觉”
B.“礼”“德性”
C.“仁”“德性”
D.“礼”“感觉”
2018-02-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针对当时雅典公民以个人感觉代替理智的现象,苏格拉底认为,自然是瞬息万变的,甚至是一种破坏性的因素,而那种按照理性的规则组织起来的社会是坚实可靠的。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恢复理性的权威
B.建立全民性军事组织
C.法制与民主并重
D.人性本身是邪恶的
2018-02-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哲学家治国”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社会政治建构的独创,他把理想国家的实现寄托在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柏拉图的这一主张旨在强调:
A.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B.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C.将一切教育赋予政治意义
D.人的品性是良好政治的基础
10 . 苏格拉底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这里他认为雅典政治
A.不能够确保公平和正义
B.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C.没有给予下层公民权利
D.激化了平民和贵族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