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2019-09-07更新 | 371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4年李鸿章就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观察后提出以下言论: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874年12月《李鸿章奏折选》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言论中提取一个变化角度,概述体现中国变局的历史现象,并对此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逻辑清晰)
3 . 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
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4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据此判断,作者对近代中国人“中体西用”式学习西方的态度是
A.基本否定
B.基本肯定
C.全面否定
D.完全肯定
5 . 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提出成为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开始。
2019-08-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6 . 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晚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海防。以下人物对发展中国的海防有一定影响的是
①林则徐   ②魏源   ③洪仁玕   ④李鸿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2-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符合材料描述的思想特点
A.洪仁玕B.曾国藩C.康有为D.孙中山
2020-02-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8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2020-09-21更新 | 337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选修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
2019-01-30更新 | 1684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10 . 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表明他
A.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B.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C.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D.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