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2月底—19203月,梁启超到欧洲进行考察,发表了《欧游心影录》,里面记录了他的震惊:战后惨状使“我们素来认为天经地义、尽美尽善的代议政治,今日竟会从墙角上筑筑摇动起来,他的寿命,竞没有人敢替他保险”。欧洲“科学万能论的梦”的破灭:因为它使“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他看出:“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社会革命,恐怕是20世纪史唯一的特色”。他发现他所崇拜的泰西思想界,“正在那里横冲直撞寻觅曙光,许多先觉之士,正想把中国、印度文明输入,图个东西调和”。而“这种大业,只怕要靠我们才得完成哩”!最终“图个心物调和”。

——摘编自《陈旭麓文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欧洲文明反思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启超对欧洲文明的态度。
2023-03-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文化运动期间,学衡派被称为“新派中的旧派”。他们有留美背景,其知识结构完全是现代的,但文化关怀却是古典的,以守护中国文化本位为己任,他们试图将中西古典传统融合、将新旧之学贯通,与胡适这些启蒙知识者展开激烈辩论。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使国人受到新思想洗礼
C.在文化继承上存在激烈交锋D.难以调和中西文化冲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学者指出,“人们难于想象,如果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仍然匍匐在孔孟脚下,沉溺于汉宋之学,我们的国家会是什么局面!”这种观点认为(     
A.辛亥革命涤荡了儒家思想的残余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
C.传统文化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D.新文化运动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2023-03-06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传统文化范畴内,屈原形象往往被界定为忠君的“忠臣”。到20世纪初,屈原作为文豪、诗人、文学家的“伟人”身份被重建起来。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废除B.民主思想的传播
C.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D.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3-03-04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届高三二模(3月质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陈衡哲出身缙绅之家,后留学美国,成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她回忆清末初读林纾翻译的小说《不如归》时,因其所言情事类似从小背诵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才更好接受之,而缺乏此类成分的新文类就很难戚戚于心”。这一材料说明(     
A.思想启蒙需要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B.新文化运动借传统文化宣扬新思想
C.古典文学蕴含大量婚恋自由的主张D.社会环境对人的观念具有决定作用
2023-03-02更新 | 533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古代医家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殷墟卜辞》中有针刺治病的卜辞2条,艾灸治病的卜辞5条等。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有的外治理论,既是对前人零散外治经验的总结,更是成为后世如外科、骨伤等诸多专科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来源。唐代外治法的运用更加广泛,中医外治也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有外治方达1200余首,外治法50多种,尤其在妇科、儿科疾病中使用了大量药物外治法。宋代随着印刷、造纸业的进步,医家著述开始大量增多;另外,由于医政改革,官方统一编写综合性著作,并对大量医籍系统地校订和整理,推动中医外治法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创新。明清时期,中医外治法不仅在中药外治方面有了更多的突破,同时伴随着体表手术的发展,还出现了适用于手术的外治器具。

——王鹏《中医外治法历史源流与现代研究进展》

材料二:民国初期,经历了近代半个多世纪的耻辱之后,许多人认为只采用西方技术与政治制度是不会成功的,要让中国走向富强就必须在思想和观念上彻底西化。新文化的发起者陈独秀曾指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新文化运动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医。在当时的那种氛围下,作为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中医自然被认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绊脚石。随着对西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西医借助近代科学技术,在临床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相对而言,中医则几乎徘徊不前。西医飞速发展,不断攻克医学难题,而中医却没表现出这类似的特质,这让人们对中医感到更加不满。所以在这种情形下,中医走向衰落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过程。

——郎栋《质疑,被边缘化到被否定———近代中医衰落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二十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外治法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代中医走向衰落的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医发展的有利条件。
2023-03-01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文化论战中,文化学家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论,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主张“要格外努力去采纳西洋的文化,诚心诚意地全盘接受它”,并指出“在今日,西洋文化就是世界文化”。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旨在(     
A.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B.否定文化应有的民族性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以时代性改造传统文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实行民主政治。然而,哀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而不仅仅是推翻帝制,成为以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他们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旗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材料二   “五四”以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少数几个,“五四”以后,这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五四”后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多达四百多种。191912月,《新青年》在《本志宣言》中提出了自己构制的新的社会蓝图。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
9 . 下面是近代某位学者关于“新思潮”的看法,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维新变法B.否定了传统文化
C.体现了理性精神D.脱离了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20年代,国内的诸多政治团体竞相标榜自己的“革命”性,如无政府主义派倡导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倡导阶级革命,中国国民党倡导国民革命,中国青年党倡导全民革命等,政治氛围仿佛变成了“不革命即是反革命”。这(     
A.是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的表现B.体现了国人彻底改造国家的意愿
C.说明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已开辟D.反映出当时各派救国方案的趋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