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将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利用同源重组(将外源目的基因与受体的同源序列交换)的方法敲除葡萄糖转运系统关键酶基因ptsG,可以实现葡萄糖转运阻断,为分子水平研究葡萄糖转运提供参考。ptsG基因敲除质粒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KanR是抗生素抗性基因,SacB是将蔗糖转变为果聚糖的基因,果聚糖积累对细菌有毒害,XhoI、EcoRI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是—C↓TCGAG—、—G↓AATT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利用PCR获得上同源臂或下同源臂区段至少需要扩增_________轮。从引物角度分析,扩增得到上、下同源臂能拼接到一起的关键是_________。ptsG基因敲除质粒构建过程中,选用XhoI和EcoRI双酶切的优点是_________
(2)将敲除ptsG基因质粒导入工程菌中能实现扩增。在工程菌筛选时,可分别接种到含卡那霉素培养基、含10%蔗糖培养基,_________(填“仅能在含卡那霉素”“仅能在含10%蔗糖”或“两种”)培养基上生长的为目的菌。
(3)将筛选得到的敲除ptsG基因质粒导入野生型容氨酸棒状杆菌,通过两次同源重组可敲除ptsG基因(如图2)。
①两次同源重组共有_________个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或合成)。验证同源重组是否成功,可以设计特定的引物进行PCR,通常将扩增产物利用_________方法鉴定。
②若从细胞水平上证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ptsG基因敲除成功,还需要将该菌和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分别培养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_________培养基上,该菌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明显比野生型菌_________
2 . 细菌X合成的tcel蛋白和tcil蛋白使其在与其他细菌的竞争中占优势,其中tcel蛋白是一种有毒性的分泌蛋白。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细菌X及其不同突变体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放置一张能隔离细菌的滤膜,将一种菌(下层菌)滴加在滤膜上后再放置第二张滤膜,滴加等量的另一种菌(上层菌),共同培养后,对上、下层菌计数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和滤膜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B.对上、下层菌计数可以将滤膜菌体稀释后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C.由甲、乙,丙三组结果可推测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
D.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tcil双突变体和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
3 . 绍兴是黄酒之乡,“麦曲酶长,酵米复芳;白梅酒酿,伴淋寒香;压滤琼浆,煎煮陈藏”是对绍兴黄酒精致复杂酿造工艺的描述。在黄酒的主发酵过程中,“开耙”(搅拌)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麦曲有利于淀粉的糖化,有利于“酒酿”菌种发酵
B.煎煮的目的是除去发酵产品中的杂菌,利于酵母菌繁殖
C.陈藏有利于黄酒中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使酒更加芳香
D.发酵过程中“开耙”可适当提供O2,调节pH,活化酵母
2022-11-12更新 | 446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3年新教材山东高考生物真题变式题11-15
4 . 双层平板法是一种利用底层和上层均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噬菌体进行检测的常用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先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是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是1%的培养基融化并冷却至45~48℃,然后加入宿主细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在上层平板上看见由于噬菌体侵染周围细菌而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形成的空斑即噬菌斑。通常一个噬菌斑来自原液中的一个噬菌体。根据噬菌斑的数目计算原液中噬菌体的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作为选择培养基选择出噬菌体的宿主细胞
B.加入混合液后,使用灭菌后的涂布器将混合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C.上层培养基中琼脂浓度较低,因此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有利于计数
D.双层平板法获得的噬菌斑不易发生上下重叠现象
2022-03-24更新 | 297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一)生物试题变式题16-20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这种菌株能积累正常菌株不能积累的某些代谢中间产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产物。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

(1)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_________等。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图中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存在差异的成分是__________。根据用途分类,图中基本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2)进行过程②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__________(填“基本”或“完全”)培养基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不同培养基中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所以,挑取_______________(填“菌落A”或“菌落B”)即为所需的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鉴定菌落种类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赖氨酸在人体内属于必需氨基酸,在医药和食品业上有大量的需求,但是由图可知,当_______________的积累过量时,会抑制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则使细胞难以积累过多的赖氨酸,这种现象在微生物代谢中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但赖氨酸单独过量积累时却不会抑制上述酶活性。科学家对黄色短杆菌进行了诱变处理,选育了不能合成______________酶的新菌种,使其代谢过程中能大量积累赖氨酸。

2021-05-08更新 | 1680次组卷 | 5卷引用:预测卷02-【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生物大题限时集训(山东专用)
6 . 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针对下表中的三组培养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基成分

a

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甘露醇、水

b

葡萄糖、尿素、NaCl、K2HPO4、酚红、琼脂糖

c

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甘氨酸、水、琼脂

A.a组培养基可用于醋化醋杆菌的扩大培养,该培养过程需用到磁力搅拌器和摇床
B.b组培养基可用于分离含脲酶的微生物,该实验中需用全营养LB固体培养基作对照
C.c组培养基可用于诱导植物愈伤组织再分化,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需事先过滤灭菌
D.上述培养基不仅要为相应的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还要为其生存和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
2020-12-22更新 | 3687次组卷 | 10卷引用:一轮巩固卷0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山东专用)
7 . 为了检验某城市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含量,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先将5L水样浓缩至5mL,再取水样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进行接种,最后计算菌落数。其中甲组每次取浓缩水样1mL,乙组每次取浓缩水样0.1mL,丙组每次取浓缩水样0.01mL结果如下表:

菌落数

第一次取样

第二次取样

第三次取样

甲组

1000

1150

1200

乙组

110

100

120

丙组

13

15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要设置空白对照组,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需要在实验组数据的基础上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
B.原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要取三个小组三次取样所得菌落数的平均值
C.该过程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二者都会稀释分散菌种,实现目的菌的分离、纯化
D.每0.1mL浓缩水样中的活菌数通常比乙组的统计结果偏大
2020-09-13更新 | 7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5)
8 . 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实验是在涂有细菌的培养基上按照规定要求铺设浸有不同药物的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抑菌圈的大小,从而测试受试菌株对各种药物的敏感程度。下图为某一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图示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法接种病原菌
B.若两纸片位置相距较近,可将其中的一个纸片重新放置
C.形成的抑菌圈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受试菌株对药物较敏感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020-04-27更新 | 7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5)
多选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表示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所用的器具、培养基均需灭菌处理
B.①—②—③重复培养能提高目的菌的比例
C.④—⑤的培养过程可以纯化并计数目的菌
D.⑥⑦中的培养基中都应含有对羟基苯甲酸
10 . 《水平稳基因转移》是指在生物个体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交流的现状,主要发生在微生物中。野生物型大肠菌足够在基础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种营养素,而不能在基础培养基础上生长。科学工作者利用菌株A和菌株B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础培养基础上,结果如图1 ;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设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或吸力以后,培养液可自由选择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过几次小时候培养后,将菌液A 、B分别涂在基础培养基础上,结果如图2 。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可以用“水平基因转移”来解释上面描述的现状
B.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
C.混合培养的菌树都能在基础培养上长寿
D.菌株A和菌株B互为提供所缺乏的营养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