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利用乳酸菌构建表达抗原蛋白的工程菌是研究抗原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口服的乳酸菌可在消化道内定植存活,其表达的抗原蛋白可锚定于细胞表面(穿过细胞膜展示在细胞表面),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科学家将某病毒抗原蛋白的部分编码序列(RBD)拼接成融合基因2RBD和3RBD,探究RBD的二聚体蛋白和三聚体蛋白能否模拟抗原蛋白中RBD的天然构象并获得高效免疫原性。重组质粒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Nco I和Sac I是pNZ8149质粒上的限制酶识别位点,U-M为信号肽-细胞壁锚定蛋白序列。回答下列问题:

   

(1)为满足乳酸菌生长的特殊需求,培养基除了提供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外,还需要添加___,并在___(填“有氧”或“无氧”)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2)拼接形成的融合基因不具备限制酶切割位点,利用PCR技术对融合基因进行扩增时,所用两种引物的5'端应分别添加___序列,以实现融合基因定向插入质粒。
(3)为鉴定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双酶切处理后电泳,结果如图2,泳道1为双酶切pNZ8149-2RBD,泳道2为双酶切pNZ8149-3RBD。泳道1两个条带大小分别为2507bp和2020bp,由此可知,融合基因3RBD的长度为___bp,泳道2呈现一个条带的原因是___
(4)实验成功构建了表达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菌,结果发现,在蛋白表达量和稳定性相同的情况下,pNZ8149-2RBD菌株表面二聚体蛋白的含量比pNZ8149-3RBD菌株表面三聚体蛋白多,该现象说明___
2 . 尖孢镰刀菌容易引起番茄枯萎症,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为研究F基因(目的基因)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同源重组交换的原理对F基因敲除,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及致病力。基因敲除过程是先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将基因敲除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经过筛选找出基因敲除成功的受体细胞。基因敲除原理如下图所示:

注:Hygr为潮霉素抗性基因;A、B为实现同源重组交换的序列,C、D、E、G为其他不同的基因片段;1~6为引物。
(1)选取限制酶________分别对F基因左右两端A、B片段进行酶切,并用____酶将A、B片段与潮霉素抗性基因连接,构建目的基因敲除载体。同时需要在潮霉素抗性基因前添加启动子,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
(2)把构建好的目的基因敲除载体导入尖孢镰刀菌细胞内,导入成功后,将菌液放在含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在这一过程中,F基因与潮霉素抗性基因发生同源重组交换,与____(填减数分裂时期)的某些行为类似。
(3)培养完毕,挑取单菌落提取其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选择引物____进行PCR扩增,其中引物会结合在DNA片段的____(3'或5')端,扩增30个循环进行电泳,如果没有F基因条带,则确定目的基因敲除成功。
(4)潮霉素抗性基因能够在尖孢镰刀菌中表达的原因是____
3 . 将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利用同源重组(将外源目的基因与受体的同源序列交换)的方法敲除葡萄糖转运系统关键酶基因ptsG,可以实现葡萄糖转运阻断,为分子水平研究葡萄糖转运提供参考。ptsG基因敲除质粒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KanR是抗生素抗性基因,SacB是将蔗糖转变为果聚糖的基因,果聚糖积累对细菌有毒害,XhoI、EcoRI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是—C↓TCGAG—、—G↓AATT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利用PCR获得上同源臂或下同源臂区段至少需要扩增_________轮。从引物角度分析,扩增得到上、下同源臂能拼接到一起的关键是_________。ptsG基因敲除质粒构建过程中,选用XhoI和EcoRI双酶切的优点是_________
(2)将敲除ptsG基因质粒导入工程菌中能实现扩增。在工程菌筛选时,可分别接种到含卡那霉素培养基、含10%蔗糖培养基,_________(填“仅能在含卡那霉素”“仅能在含10%蔗糖”或“两种”)培养基上生长的为目的菌。
(3)将筛选得到的敲除ptsG基因质粒导入野生型容氨酸棒状杆菌,通过两次同源重组可敲除ptsG基因(如图2)。
①两次同源重组共有_________个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或合成)。验证同源重组是否成功,可以设计特定的引物进行PCR,通常将扩增产物利用_________方法鉴定。
②若从细胞水平上证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ptsG基因敲除成功,还需要将该菌和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分别培养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_________培养基上,该菌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明显比野生型菌_________
4 .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一种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为了绿色、高效地防治灰霉病,研究人员从灰霉病多发的大棚土壤中取样、分离出多种单菌落并进行扩大培养,随后将各组微生物的无菌发酵滤液与未凝固的普通培养基混合后倒平板,冷却后在平板中央接种灰葡萄孢,通过比较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情况,从而筛选出高效的灰葡萄孢拮抗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灰霉病多发的大棚土壤取样,比普通土壤更有可能获得灰葡萄孢拮抗菌
B.取无菌发酵滤液的目的是用拮抗菌的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产生抑制作用
C.为筛选出高效拮抗菌,只需在普通培养基接种等量灰葡萄孢作为对照
D.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最缓慢、稀疏的组别对应的微生物即为最高效拮抗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家禽的谷物饲料中富含纤维素,但家禽消化道中缺少能降解纤维素的酶,降低了家禽对饲料的吸收与利用。乳酸杆菌是动物胃肠道中的优势有益菌之一,枯草芽孢杆菌可产生降解纤维素的一种酶,这种酶由W基因编码。研究人员将W基因转入乳酸杆菌,规模化生产后将其添加于饲料,以提高家禽的养殖效率。
(1)培养乳酸杆菌时培养基中除添加主要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以满足其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农牧业上常将以制糖工业的废液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的__________制成微生物饲料提高饲料的品质。
(2)枯草芽孢杆菌的W基因可编码一种可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已知图中W基因转录方向是从左往右。为使乳酸杆菌产生该酶,以图中质粒为载体,进行转基因。

限制酶

BamHⅠ

EcoRⅠ

MfeⅠ

KpnⅠ

HindⅢ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5′→3′)

G↓GATTC

G↓AATTC

C↓AATTG

GGTAC↓C

A↓AGCTT

①限制酶主要是从__________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应使用限制酶__________切割图中质粒,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
②W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__________。利用PCR技术对W基因进行扩增时子链延伸的方向是__________
(3)在仅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不一定是目的细胞,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为确定导入重组质粒的乳酸杆菌是否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导入了重组质粒的乳酸杆菌接种在__________固体鉴别培养基上,若出现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导入成功。
6 . 青少年型帕金森氏综合征(PD)是由ParKin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10000.图甲是某家族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系谱图,图乙是用特定限制酶酶切 PD相关基因后的凝胶电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Ⅲ1为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1/4
B.PD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C.Ⅱ1与表型正常男性结婚,生出患该病男孩的概率为1/606
D.Ⅱ1、Ⅱ4与该病有关的基因经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2024-04-14更新 | 28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生物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通用)
7 . γ-氨基丁酸(GABA)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生产 GABA安全性高、绿色环保、周期短、成本低,但其产量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为提高GABA产量,科研人员采取了多种策略。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1控制酶1合成,催化谷氨酸(Glu)脱羧生成 GABA.基因2控制酶2的合成,酶 2催化 GABA生成琥珀酸半醛。基因3 控制转运蛋白1合成,转运蛋白1将 Glu转运到胞内,将GABA 转运到胞外。基因4控制转运蛋白2合成,转运蛋白2将胞外的GABA 转运至胞内。因此,可采取的策略是上调基因_____的表达水平,敲除基因_____
(2)野生型菌种内源性酶1的活力较低,外源基因SNO1(675bp)和SNZ1(894bp)的表达产物能提高酶1的活性。科研人员拟利用原始质粒 A 构建重组质粒 B,利用重组质粒 B构建重组质粒C(如图),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①PCR扩增前,可从_____中获知基因1、SNO1和SNZ1的碱基序列,然后设计含相应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基因1时的引物应含__________酶切位点。
②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将大肠杆菌涂布在含_____的平板上培养,挑选菌落提取质粒。通过对质粒进行双酶切和_____初步检验重组质粒构建是否成功,结果如图。泳道4是重组质粒C被__________双酶切的结果。重组质粒B的酶切产物位于泳道_____,重组质粒C的酶切产物位于泳道4和_____

③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进行发酵,结果发现,与导入重组质粒 B的大肠杆菌相比,导入重组质粒C的大肠杆菌生产GABA的产量低,可能原因是_____基因的表达需消耗较多的物质与能量,不利于 GABA的合成。
(3)酶1在低pH值下发挥作用,而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条件pH偏中性,因此在发酵中可采取的策略是_____
8 . 下图是大肠杆菌控制乳糖代谢的相关DRA结构J调节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碍 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而该阻遏蛋白会与乳糖分子结合面失去活性。CAP 结合区能与被cAMP 激活后的 CAP 蛋白综合.从而促进/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但葡萄糖能显著抑制cAMP的合成。启动子、操纵基因、结构基因Z、结构基因 Y、结构基因 A 依次紧密相连。结构基因 Z、结构基因Y、结构基因 A 共用启动子,分别编码与乳糖分解有关的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想大量获得结构基因 Y 的表达产物,可将大肠杆菌培养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
B.若调节基因发生甲基化,可能会增强大肠杆菌对乳糖的利用能力
C.结构基因 Z、结构基因Y、结构基因 A 表达时分别转录形成三条 mRNA,有各自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D.在葡萄糖、乳糖均大量存在时,人为增加细胞内cAMP 含量也能促使结构基因Z正常表达
9 . PET是一种聚酯类塑料,全球每分钟生产约100万个PET塑料瓶。科学家从能够利用PET作为碳源的细菌中分离出了一种能降解PET的解聚酶。PET在70℃时才能完全变为液态,便于降解,但PET解聚酶不耐高温。为此,科研人员借助定向进化策略,提高PET解聚酶耐受高温的能力。该策略经历多轮定向进化(每一轮均在上一轮筛选出的目标菌株上开展),其涉及的信息如表所示。

每一轮的基本流程

定向进化(轮次)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①基因突变和转化

将突变后的PET解聚酶基因导入大肠杆菌

②分离纯化和鉴定的菌株

5种

13种

4种

3种

5种

9种

③提取出的PET解聚酶预保温和酶活测定条件

1h/55℃

1h/60℃

1h/65℃

1h/70℃

1h/80℃

7h/70℃

④选出的PET解聚酶中变化的位点数

2个

1个

2个

3个

3个

5个

(1)研究人员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能产生PET解聚酶的细菌时,所使用的培养基成分应包括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NH42SO4   ②淀粉   ③PET   ④无机盐
(2)据所学知识判断,分离PET解聚酶的细菌所使用的培养基类型属于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天然培养基   ②合成培养基   ③液体培养基
④通用培养基   ⑤固体培养基   ⑥选择培养基
(3)表中流程②宜选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其目的是_______
A.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                    
B.扩大大肠杆菌种群数量
C.便于分离提取PET解聚酶             
D.将导入不同突变基因的大肠杆菌分离开
(4)本研究采用的定向进化策略,相比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区别是_______。
A.发生基因突变B.实现个体进化
C.加快进化速度D.模拟自然选择
(5)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分析,研究人员在第6轮中设置70℃且长时间保温(7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据题干信息判断,获取耐高温PET解聚酶的过程涉及_____。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发酵工程D.蛋白质工程

天然PET解聚酶基因(792bp)部分编码链序列以及用于表达载体构建的质粒结构如下图所示:
5’ATGCAGACTAACCCCTATGCTCGCGGG………GATTTTCGCACTGCTAACTGCAGC3'

(7)已知天然PET解聚酶基因不含合适的酶切位点,但可借助PCR解决该问题。据图信息判断,为了便于表达载体的构建,在设计PET解聚酶基因PCR反应体系时,应选择引物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5’TACATATGCAGACTAACCCCTATGCTCG3’
②5’TGCTCGAGATGCAGACTAACCCCTATGC3’
③5’TACATATGGCTGCAGTTAGCAGTG3’
④5’TGCTCGAGGCTGCAGTTAGCAGTG3’
(8)为鉴定表达载体构建是否正确,研究人员从目标菌株中提取质粒,并经XhoI和NdeI充分处理后进行凝胶电泳。根据下图结果判断,含目的基因的菌落是___________

10 . 黑水虻是重要的资源昆虫,体内H基因编码的抗菌肽HI-3具有抗菌、抗癌和免疫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利用酵母菌生产抗菌肽HI-3,并避免基因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H基因,需根据H基因设计两种引物,引物的作用有____。
A.为Taq酶提供结合位点B.决定扩增产物大小
C.决定反应的特异性D.决定变性时间

(2)已知H基因编码链的编码区序列是:5'-CTCGAGATGCTGCAG………GGATCCTC-TAGA-3',扩增H基因的编码区段时,结合到编码链上的引物序列是_____________(方向为5'→3',写出5'端8个碱基序列)。获得H基因产物后需要进行凝胶电泳,将符合要求的条带______________以便提取纯化并进行测序。
(3)由于抗菌肽HI-3会损伤酵母细胞,组成型表达(持续表达)H基因的酵母菌最大种群数量偏低,限制了最终产量。科研人员通过构建诱导型启动子来降低抗菌肽HI-3对酵母菌的伤害。在酵母菌基因组DNA中插入P和S基因,使质粒上H基因的表达受红光控制。红光调控H基因表达的原理如图1所示。

   

P和S基因表达应为_______________(从“组成型表达”“红光诱导型表达”选填)。红光调控H基因表达的原理是S基因指导合成的S蛋白直接与启动子Jub结合,P基因表达的P蛋白在_____________,启动H基因的表达过程。
(4)发酵后菌体和产物分离是发酵工艺的基本环节。定位于细胞表面的F蛋白可使酵母细胞彼此结合,进而沉淀在发酵罐底部。科研人员引入蓝光激活系统如图2,在酵母菌基因组中插入了两个均能合成E蛋白的基因(E1、E2),使F基因的表达受到蓝光控制如图3。

   

图3中E2基因持续性表达少量的E蛋白时,酵母细胞具有接受蓝光刺激的能力,E1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制药过程中需避免工程菌泄露到环境中引发基因污染。科研人员利用两种阻遏蛋白基因(T和L)和调控元件,使酵母细胞在红光和蓝光同时照射时才激活致死基因N的表达,进而诱导工程菌死亡,如图4。

   

若图中①选用的启动子为Jub,②处选用的启动子为CYC,则③④处结合的阻遏蛋白分别为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上述分析,利用该工程菌发酵生产抗菌肽HI-3各阶段需控制的光照条件是:I菌种培养阶段_____________;Ⅱ菌种发酵阶段____________;II产物分离阶段_____________;IV安全处理阶段红光、蓝光同时照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