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2014·天津河东·二模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1 . 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某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l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3)如果本水域污染严重,造成各种生物的大量死亡,该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研究该杀虫剂对动物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影响。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染毒:选择25只健康小白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食物(每只每天0.lkg)喂养,连续染毒15d。
步骤二:取血:在染毒第20d采集小鼠血液。
步骤三:红细胞、白细胞密度统计:吸取20uL血液,经适当稀释、充分混匀后,静置
15min,再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结果如下表: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红细胞密度统计,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浮液,向计数室中滴2滴悬浮液一加盖玻片一静置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上述实验操作统计的数据与正确操作时统计的数据相比________(偏大或偏小)。
2016-12-12更新 | 16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考试生物卷
2 . 利用蓝细菌将CO2转化为工业原料,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1)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质中同时含有ATP、NADPH、NADH(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和丙酮酸等中间代谢物。ATP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理过程,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蓝细菌可通过D—乳酸脱氢酶(Ldh),利用NADH将丙酮酸还原为D—乳酸这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研究者构建了大量表达外源Ldh基因的工程蓝细菌,以期提高D—乳酸产量,但结果并不理想。分析发现,
是由于细胞质中的NADH被大量用于_______________作用产生ATP,无法为Ldh提供充足的NADH。
(3)蓝细菌还存在一种只产生ATP不参与水光解的光合作用途径。研究者构建了该途径被强化的工程菌K,以补充ATP产量,使更多NADH用于生成D—乳酸。测定初始蓝细菌、工程菌K中细胞质ATP、NADH和NADPH含量,结果如下表。
注:数据单位为pmol∕OD730

菌株

ATP

NADH

NADPH

初始蓝细菌

626

32

49

工程菌K

829

62

49

由表可知,与初始蓝细菌相比,工程菌K的ATP含量升高,且有氧呼吸第三阶段__________(被抑制∕被促进∕不受影响),光反应中的水光解__________(被抑制∕被促进∕不受影响)。
(4)研究人员进一步把Ldh基因引入工程菌K中,构建工程菌L。与初始蓝细菌相比,工程菌L能积累更多D—乳酸,是因为其__________(双选)。
A.光合作用产生了更多ATPB.光合作用产生了更多NADPH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了更多ATP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节省了更多NADH
3 . 科研人员得到4种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B、C和D,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红眼,“m”表示浅红眼)。
组别亲本果蝇F1果蝇的表现型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
雌性雄性雌性雄性雌性雄性
+m+m
A野生型++762242757239
B野生型++312101301105
C野生型+m114104111102
D野生型+m160151155149

(1)据表分析,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________性突变果蝇。
(2)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________,判断理由是对应的杂交实验中F1和F2果蝇的眼色表现________
(3)突变位点一定在相同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表明它们的突变位点都在_______染色体上。
(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
①先进行“♀A×♂B”杂交,发现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进行“♀B×♂C”杂交,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由此判断,在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在F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③再进行“♀C×♂D”杂交,发现F1中雌性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浅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有1/2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只有1%表现为红眼。由此判断,F1雌性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约有_______%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这两个眼色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1次交换。
2019-02-11更新 | 902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2012·湖北黄冈·一模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4 . 大豆子叶颜色(表现为深绿,表现为浅绿,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抗病、不抗病分别由基因控制)遗传的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浅绿抗病=1:1
实验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F1: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1:1:1: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父本的基因型不同
B.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四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1:2:3:6
C.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F2成熟群体中,基因的频率为0.75
D.在短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新品种常规的育种方法,最好用与实验一的父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自交
2019-05-31更新 | 983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5 . 畜禽中色素相关性状是重要的品种特征。为揭示鸭的喙色遗传规律,研究者用两个品系的黑喙鸭与黄喙(无色素)鸭杂交,F1代的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如下图;从F1中选取不同喙色个体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F1喙色F2代表现型及比例
黑×黑黑:花:黄=9:3:4
黑×黄黑:花:黄=3:1:4
黄×黄全黄

(1)鸭喙色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据表中组合____________可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已知组合二中F1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则_______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_______基因影响黑色素在喙部的沉积,由此推测花喙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本实验亲代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由图中结果推测品系甲中黑喙鸭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杂交组合三F2中黄喙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2018-04-0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生物试题
6 . 现有五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及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其中2-5果蝇品系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形状均为显性纯合,且都由野生型(长翅、红眼、正常身、灰身)突变而来。请据表回答问题:

亲本序号

1

2

3

4

5

染色体

第Ⅱ号染色体

X染色体

第Ⅲ号染色体

第Ⅱ号染色体

性状

野生型(显性纯合子)

残翅(v)

白眼(a)

毛身(h)

黑身(b)

其余性状均为纯合显性性状

(1)若通过观察后代中翅的性状来进行基因分离规律的遗传实验,选用的亲本组合是______(填亲本序号);其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时说明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规律。
(2)若要进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选择1和4做亲本是否可行?______,为什么?______;若选择2和5做亲本是否可行?______,为什么?______
(3)核辐射可引起染色体片段丢失,即缺失;若1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若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导致个体死亡。现有一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①若______,则子代中出现的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②若______,则子代中出现的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017-04-20更新 | 5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二模)理综生物试卷
7 . 下图1是获取用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含人生长激素基因的DNA片段(DNA复制子链延伸方向是5′→3′,转录方向为左→右)示意图,图2是所用质粒示意图,其上的Ampr表示青霉素抗性基因,Tett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如下表。请据图回答:

限制酶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表
限制酶HindⅢBamHⅠPstEcoRⅠSmaBgl
识别序列(5′→3′)AAGCTTGGATCCCTGCAGGAATTCCCCGGGAGATCT

(1) ①过程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的人生长激素基因中________(选填“有”或“无”)与终止密码子相应的碱基序列。
(2) 引物1由5′→3′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物2应含有限制酶________的识别序列;从图1的过程②开始进行PCR扩增,第六次循环结束时,图中用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DNA片段所占比例是________
(3) 在构建表达载体的过程中对图中质粒、DNA片段进行合适的完全酶切后,向两者的混合物中加入DNA连接酶,若只考虑DNA切段两两连接,则混合物中将形成________种环状DNA。

(4) 2018年11月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震惊了世界,舆论一片哗然,某科研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受精卵中的艾滋病病毒受体基因CCR5进行修改,拟培育出具有艾滋病免疫能力的基因编辑婴儿。下图3为向导RNA引导Cas9蛋白切割CCR5基因(目标DNA)示意图。
①向导RNA的合成需要________酶。Cas9蛋白是一种________酶。
②“GRISPR/Cas9”技术,是利用________法将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导入受精卵中发挥基因编辑作用。
③基因编辑婴儿引起舆论的关注,很多科学家表示反对,请给出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
2019-02-28更新 | 188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生物试题
8 .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农作物。A、a是与结实有关的基因,B、b是与糯性有关的基因,b控制糯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类玉米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利用这三类植株进行了四组实验,结实情况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甲(♂)×乙(♀)乙(♂)×甲(♀)甲(♂)×丙(♀)丙(♂)×甲(♀)
结实情况结实结实结实不结实
(1)第④组杂交不结实是由于基因型为_____的雌配子不能与另一种基因型的雄配子结合导致,这种现象属于异交不亲和。
(2)为培育异交不亲和的糯性玉米新品种,研究者以甲、乙、丙三类玉米为材料进行了以下选育工作。
第一步:_____杂交获得F1
第二步:丙与F1植株杂交得F2杂交时以_____作为母本,原因是_____
第三步:通过自交筛选出异交不亲和的糯性玉米新品种。
(3)异交不亲和性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是_____
(4)雄性不育基因(m)对雄性可育基因(M)为隐性。研究人员获得了玉米新品系丁,其染色体和相关基因位置如图1,丁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丁在产生配子时,染色体正常分离且产生的雌配子活力均正常。将丁作为母本与染色体正常的Mm植株杂交,得到了如图2 所示的子代植株戊。戊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若戊与雄性不育的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则其配子应满足_____

注:6、9分别表示6号和9号染色体,69表示9号染色体的片段易位到6号染色体上,96表示6号染色体的片段易位到9号染色体上。
2023-03-03更新 | 12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新教材天津高考生物真题变式题12-15
9 . 为研究IAA(生长素)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系列实验。
(1)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1组2组3组4组
实验授粉未授粉
处理不涂抹IAA不涂抹IAA在子房上涂抹IAA在花柄上涂抹IAA
果实平均重量(g)4.105.30

①1组番茄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发育中的_____________
②比较___________组实验结果,表明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
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请利用该模型,完成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
3H-IAANPAa段b段c段d段
I组施加施加I组<II组
II组

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①l组中施加3H-IAA和NPA部位应分别位于图1的____________处。(填图1中的数字序号)
②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在表中填写a、b、c段的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IAA对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实验处理及各组所结果实平均重量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在花柄处施加NPA,“-”表示未进行该处理。)
据图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导致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均能产生生长素,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果实发育。
2019-06-05更新 | 4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10 . 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实验
编号
接种方式植株密度(x106株/公顷)白粉病
感染程度
条锈病
感染程度
单位面积
产量
A品种B品种
I单播40+ + ++
II单播20+ ++
III混播22+++ + +
IV单播04+ + ++
V单播02+ ++ +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 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设计Ⅳ、Ⅴ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植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