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9 道试题
1 . 某植物叶形的宽叶和窄叶是一对相对形状,用纯合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相关基因用A、a;B、b;C、c……表示)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母本

父本

F1

F2

杂交组合一

宽叶

窄叶

宽叶

宽叶∶窄叶=3∶1

杂交组合二

宽叶

窄叶

宽叶

宽叶∶窄叶=15∶1

杂交组合三

宽叶

窄叶

宽叶

宽叶∶窄叶=63∶1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判断,该植物的叶形至少受________________对单位进行控制,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杂交组合二中,F2的宽叶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杂交组合三中的F1与容叶植株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纯合宽叶植株,因受到辐射影响,自交后所结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一株表现为窄叶,若只考虑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纯合宽叶植株,请设计实验判断该植株控制叶形的基因有几对是显性纯合的,写出杂交方式、预期结果及结论(不考虑3对以上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肝移植后的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常出现细菌感染而使生存质量下降。有学者就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一:将若干健康、状况相似、体内无病原体的大鼠均分为G1、G2、G3三组。各组大鼠移植A类大鼠肝脏,肝移植术后处理方法见表1。处理n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排斥反应程度,结果如表2。
组别注射试剂
G1生理盐水(灭菌)
G2大肠杆菌菌液
G3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
表1 肝移植术后的处理方法   
表2 肝移植术后的处理结果
组别排斥反应程度较轻个体比例排斥反应程度中等个体比例排斥反应程度较重个体比例
G1017%83%
G250%33%17%
G383%17%0
①移植器官中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__________,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②环孢霉素A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__________(加强/减弱)免疫系统功能。
③据表2可知,__________组免疫排斥反应最为强烈。本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
(2)实验二:提取实验一处理n天后各组大鼠的淋巴细胞,将其用A类大鼠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处理,之后置于CO2培养箱内培养。观察各组大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如右图所示(相对值的大小用于反映经A类大鼠细胞表面某些蛋白质处理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强弱)。

①CO2培养箱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与G1组相比,G2组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感染对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__________作用。
(3)实验三:机体中的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Th1和Th2两类细胞测定实验一处理n 天后各组大鼠淋巴细胞中指导上述蛋白质合成的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如表3。
表3 相关mRNA的相对含量
组别IFN-γ mRNA相对含量IL-4 mRNA相对含量
G11.4900.887
G20.7051.741
G30.6302.039
由表3推测,与G1组相比,G2组和G3组大鼠促进了T细胞分化成为__________细胞,减弱了T细胞分化成为__________细胞。
(4)综合该系列实验的结果推测,细菌感染通过改变肝移植大鼠的__________,导致其此类大鼠的免疫排斥反应程度__________。此项研究为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3 . 果蝇有4对染色体(I~IV号,其中I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果蝇表现为红褐眼、灰体,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红褐眼突变型果蝇:朱红眼(a)、朱砂眼(b)、猩红眼(d)和亮红眼(e)等类型,其中朱砂眼(b)位于X染色体上,猩红眼(d)和亮红眼(e)都位于3号染色体上。还得到了灰体突变型果蝇:黑体果蝇和黑檀体果蝇。下表是以三种突变型果蝇为亲本进行的杂交实验。
杂交

后代

组合一:亮红眼♂×朱砂眼♀组合二:亮红眼♂×猩红眼♀
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F177♀63♂0114♂:110♀
F275♂:79♀110♂:109♀0227♂:272♀

(1)亮红眼与朱砂眼果蝇杂交,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杂交,F1、F2果蝇中没有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亮红眼基因与猩红眼基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又将朱红眼果蝇与黑体果蝇杂交,F1代均为红褐眼灰体果蝇,F1代果蝇测交后代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性状,但比例为9∶9∶1∶1,其中比例较少的两种性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两种性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为判定黑檀体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26更新 | 62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32题 遗传规律-2020年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5月)
4 . 铁皮石斛具有良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资源濒危、价格昂贵。常见的石斛属植物有十多种,市场上有人用其他近缘物种假冒铁皮石斛。质检人员从市场上抽检部分商品,对这类植物中较为稳定的“matK 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得到四种碱基含量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组别

matK基因中碱基含量(%)

T

C

A

G

样品1

37.4

17.4

29.5

15.7

样品2

37.5

17.1

29.8

15.6

样品3

37.6

16.9

30.0

15.5

样品4

37.3

17.4

29.6

15.7

铁皮石斛

37.5

17.1

29.8

15.6

(1)据表可知,质检人员检测的是该基因的______(“双链”或“一条单链”),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与铁皮石斛的 matK 基因中碱基含量比较,能初步确定抽检样品中______为“假冒品”。
(3)仅依据上述信息,质检人员还无法判断样品 2 一定是铁皮石斛,理由是______。已知铁皮石斛 matK 基因中第 1015 个碱基为 T,若样品 2 在多次随机抽检中该位点均为 C,则______(“可以”或“不能”)判断样品 2不是铁皮石斛;若样品 2 在多次随机抽检中该位点均为T,则______(“可以”或“不能”)判断样品 2一定是铁皮石斛。
5 . 果蝇翅的形状有3种类型:长翅、小翅和残翅,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当个体中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A基因不存在时,表现为残翅。科研人员利用两个纯合品系的果蝇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残翅雌蝇与小翅雄蝇杂交,F1全为长翅;F1雌雄蝇杂交,F2中残翅果蝇165只,小翅果蝇121只,长翅果蝇366只。
实验二:小翅雌蝇与残翅雄蝇杂交,F1为长翅雌蝇和小翅雄蝇。
(1)实验一、二是遗传学中的________实验,常用来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据上述杂交实验分析可推出B、b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一F2中残翅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实验二的F1雌雄果蝇杂交,F2中雌雄果蝇的翅型及比例______(填“相同”或“不同”),F2雄果蝇中小翅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长翅果蝇中纯合子的幼虫在25℃条件下培养,成虫均表现为长翅,若在35℃条件下培养,成虫均表现为残翅,但基因型不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该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的结果。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可通过杂交实验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拟”,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若________,则说明该残翅雌果蝇属于“表型模拟”。
6 . 某XY型昆虫的有眼和无眼、青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青眼雄虫和一只纯合无眼雌虫杂交,F1雌虫全为青眼、雄虫全为白眼。让F1雌、雄虫随机交配得到F2,F2雌虫、雄虫均表现为青眼:白眼:无眼=3:3:2。
(1)该昆虫的有眼与无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F1雄虫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个白眼基因。F2中青眼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得到的F3青眼雌虫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
(3)该昆虫野生型翅色为无色透明。Gal4/UAS是存在于酵母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Gal4基因表达的Gal4蛋白能够与特定的DNA序列UAS结合,并驱动UAS下游基因的表达。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个Gal4基因插入到雄虫的一条3号染色体(3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上,得到转基因雄虫甲。将另一UAS-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简称UAS-GFP基因)随机插入到雌虫的某条染色体上,得到转基因雌虫乙、丙。甲、乙,丙均为无色翅。为探究UAS-GFP基因插入的位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一:甲与乙杂交得到F1,F1中绿色翅:无色翅=1:3。根据基因之间的关系分析,F1出现绿色翅的原因是___________。根据F1结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UAS-GFP基因插入的位置在乙昆虫的3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
②实验二:甲与丙杂交得到F1,将F1中绿色翅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发现F2雌雄昆虫翅色比例不同,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说明上述推测是正确的。
2023-04-27更新 | 83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6 遗传的基本规律
7 . “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影响种群存活的因素,其研究结果之一是得出“最小存活种群”(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规模),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下面是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存活能力的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特征。
(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

初始种群规模/只

10

20

25

28

30

40

50

70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0.412

0.132

0.076

0.065

0.041

0.010

0.002

0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______________只之间。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以小数表示)下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

由图可知,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________ 只。
(4)研究小组还研究了当地两种生物当年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出相关曲线,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量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的是 _______点;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___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5)随着我国政府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秦岭生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诸多生物纷沓而至,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其过程属于__________演替。
(6)如今秦岭周围景色宜人,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____结构。
8 . 雌性哺乳动物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 1 条 X 染色体会发生整体范围内的沉默(“非逃逸”基因转录活性被抑制),X 染色体失活(XCI),仅有少数“逃逸”基因仍能正常表达。XCI能保证雌、雄间 X 染色体上基因表达水平的一致,也会造成体外受精胎儿性别比例的失衡。
(1)为制备体外受精(IVF)的胚胎,研究人员采用超数排卵方法采集小鼠______期卵母细胞,另一方面,将成年健康公鼠的精子在体外条件下进行______处理,将二者置于适当的培养液中完成体外受精。收集早期胚胎,移植到经过______处理的代孕母鼠中,获得的胚胎含有______(填“单”“双”或“三”)亲的遗传物质。
(2)研究人员对体外受精胎儿性别进行鉴定,表中数据显示正常胎儿性别比例(雄/雌)______自然生产(IVO)胎儿的性别比例。

组别

胚胎数

活仔率(%)

雄/雌

自然生产(IVO)

81

56.25

1.08

体外受精(IVF)

82

45.58

1.48


(3)为进一步揭示体外受精的胎儿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研究人员剖取第 7.5 天的小鼠胚胎进行胎儿发育情况统计,结果如图 1:

①结果显示 IVO 组形态异常的胎儿的雌、雄比率相当,而在 IVF 组中,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人员收集不同组别的胚胎细胞,定量检测具代表性的“非逃逸”基因,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的表达在 IVF 雌性胚胎中显著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IVO 雌性胚胎,说明 IVF雌性胚胎 XCI 不足。
③已有研究表明,XCI 高度依赖激活因子 RNF12,研究人员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RNF12 蛋白的表达量如图 2,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XCI 造成体外受精的胎儿性别比例失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植物的雄性不育(花粉败育,但雌性器官仍然发育正常)一般分为核不育和质核互作不育两大类。类型一:核不育。根据核不育的原因又可分为基因控制的核不育和环境诱导的核不育两种。类型二: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即雄性不育受到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基因的共同控制,当细胞质不育基因SA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对应的隐性不育基因aa,即个体基因型为SA(aa)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根据控制雄性不育质核基因的对数可以分为主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类型一中的基因控制的核不育,即花粉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基因的显隐性控制,与细胞质基因没有关系。假定某植物开单性花,其雄性不育由基因R控制,取一杂合雄性不育植株与另一可育植株杂交得到F1,将F1进行自由交配,预测F2雄性不育植株与雄性可育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类型一中的环境诱导的核不育,即花粉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基因在特定环境下的表达产物控制。同一植株,在一定条件下花粉可育,在另一特定条件下花粉不育。“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最为典型的实例,其育种过程如图1所示。

①假定有温敏雄性不育植株M、N,且M的雄性不育起始温度低于N的,在制备杂交种子时,考虑到温度的日间波动,最好选用植株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来制种。
②图1中,杂合子F1表现出优于双亲的生长状况,也叫杂种优势,但我们一般不继续将F1自交留种,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在长日照下,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仍有超5%的自交结实率,为制种带来了一定困难。现有纯合的光颖和毛颖小麦若干,毛颖(P)对光颖(p)为显性,请利用小麦颖的相对性状设计一代杂交实验解决上述问题:___________
(3)类型二中的主基因不育,指一对或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细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性,在这种情况下,显性的核基因能使对应细胞质的不育基因恢复正常。假定某水稻品种为主基因不育型,其花粉是否可育受细胞质基因S、N和细胞核基因A、B共同控制,植株中出现SA(aa)或SB(bb)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的都可育。根据图2杂交实验回答:

①预测F2中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若将亲本恢复系的基因型换成SASB(AABB),F2的表型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
②预测正交SANB(AAbb)♀×NASB(AAbb)♂和反交NASB(AAbb)♀×SANB(AAbb)♂子代的育性:正交__________,反交__________
10 .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研究小组调查了该湖泊中某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1且<2,其他以此类推;该鱼在3十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十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大体为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一段时间内,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记重捕法。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填特点)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自然湖泊中,该鱼种群的__________特征直接决定其种群密度,影响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有__________(答出2项即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