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1 . 将动物的完整线粒体悬浮于含有呼吸底物、氧气和无机磷酸的溶液中,并适时加入ADP、DNP和DCCD三种化合物,测得氧气浓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浮液中含有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B.图示反应发生于线粒体基质
C.ADP和DNP都能促进细胞呼吸且促进效率相同
D.DCCD能够抑制细胞呼吸是由于抑制ATP的合成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2 . 根据S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差异,将其分为SⅠ、SⅡ、SⅢ等类型,不同类型的S型发生基因突变后失去荚膜,成为相应类型的R型(RⅠ、RⅡ、RⅢ),R型也可回复突变为相应类型的S型(SⅠ、SⅡ、SⅢ)。S型的荚膜能阻止外源DNA进入细胞,为探究S型菌的形成机制,科研人员将加热杀死的甲菌破碎后获得提取物,冷却后加入乙菌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再接种到平板上,经培养后检测子代细菌的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链球菌的拟核DNA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若甲菌为RⅡ,乙菌为SⅢ,子代细菌为SⅢ和RⅡ,则能说明RⅡ是转化而来的
C.若甲菌为SⅢ,乙菌为RⅡ,子代细菌为SⅢ和RⅡ,则能说明SⅢ是转化而来的
D.若甲菌为SⅢ,乙菌为RⅢ,子代细菌为SⅢ和RⅢ,则能排除基因突变的可能
3 . 研究人员发现大豆细胞中GmPLP1(一种光受体蛋白)的表达量在强光下显著下降。据此,他们作出GmPLP1参与强光胁迫响应的假设。为验证该假设,他们选用WT(野生型)、GmPLP1-ox(GmPLP1过表达)和GmPLP1-i(GmPLP1低表达)转基因大豆幼苗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强光胁迫时,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反应关键蛋白复合体(PSII)造成损伤,并产生活性氧(影响PSII的修复),进而影响______和ATP的供应,导致暗反应_____(填生理过程)减弱,生成的有机物减少,致使植物减产。
(2)图1中,光照强度大于1500umol/m2/s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三组实验大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均增加缓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试从暗反应角度答出2点)。该实验结果表明GmPLP1参与强光胁迫响应,判断依据是_______
(3)研究小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强光会诱导蛋白GmVTC2b的表达。为探究GmVTC2b是否参与大豆对强光胁迫的响应,他们测量了弱光和强光下WT(野生型)和GmVTC2b-ox(GmVTC2b过表达)转基因大豆幼苗中抗坏血酸(可清除活性氧)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结果可推出在强光胁迫下GmVTC2b增强了大豆幼苗对强光胁迫的耐受性(生物对强光胁迫的忍耐程度),其原理是________
(4)经进一步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GmPLP1通过抑制GmVTC2b的功能,减弱大豆幼苗对强光胁迫的耐受性。若在第(3)小题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实验组进行验证,该实验组的选材为______的转基因大豆幼苗(提示: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相应基因过表达和低表达的植物)。根据以上信息,试提出一个可提高大豆对强光胁迫的耐受性,从而达到增产目的的思路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 . 可利用重叠延伸PCR诱变技术将两个独立的基因在指定位点进行连接,以获得融合目的基因。该技术需要一对内部致突变引物和一对侧翼引物,经过三个PCR反应。下图表示将基因A序列与基因B序列在ATG处定点拼接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PCR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物质除了图中所示的物质外,还必须加入4种脱氧核苷酸、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___等,其中Mg2+的作用是___
(2)图中致突变引物1和致突变引物2序列的关系是___(填“相同”“碱基互补”或“无关”)。致突变引物1的5'端序列是根据___的部分碱基序列设计的。
(3)PCR3第一次循环中理论上复性的产物有___种,其中能进行进一步延伸的是图中的___(填序号),原因是___
5 . 在水稻的群体中出现了一个转绿型新叶黄化自然突变体(ygr)。测定突变体相关生理特征并与水稻的野生型(WT)比较,结果如图1(Car、Chlb、Chla分别表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叶绿素a)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结果显示突变体性状表现为_________
(2)分析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________μmol·m-2·s-1时,限制两者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均为光照强度,大于该光照强度时,与WT相比,限制突变体净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
(3)为研究温度是否影响该突变体的性状表现,研究人员将野生型和突变体种子分别种植在恒温20、25、30、35℃的培养箱中,调节培养箱中的湿度,生长2周(秧苗期)后对第1片叶进行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如图3

受温度调控的叶色性状的表达可分为“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和“温钝型”3种。结合图3分析该突变体是上述哪种类型?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在杂交育种中可利用该突变体的性状进行选种,既能在苗期就选择出所需性状的植株又能保证种子产量不下降。请说明该选种过程利用了突变体的哪些特性?____________
6 .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的遗传情况与性别无关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患病的概率为50%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患病
7 . 烟草易受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而大幅度减产。绞股蓝(一种植物)细胞中含有抗TMV基因,能抵抗TMV感染。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TMV烟草。
(1)下表是相关研究中的一些步骤,请结合所学基因工程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方法要点
筛选合适的目的基因从绞股蓝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得DNA;再通过①_____________技术扩增出大量目的基因片段
________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
转化细胞常用③__________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筛选转基因细胞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受体细胞
获得再生植株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
转基因植株分析从分子水平与④____________水平上,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与鉴定
部分载体结构:       LEA基因序列:

   

(2)为研究干旱胁迫基因LEA和VOC对绞股蓝油脂的积累机制,科研人员构建了两个基因表达载体。其中基因LEA与荧光素酶基因(Luc)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甲,基因VOC和标记基因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乙,相关序列及酶切位点如图所示。箭头表示转录方向。
①利用PCR扩增LEA基因时,需要在引物的__________(填“3’端”或“5’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且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酶切位点,添加序列对应的限制酶是______
②为了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甲,依据图中已知碱基序列,在PCR扩增仪中加入的引物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酰—CoA羧化酶基因(AC)是油脂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基因,甘油三酯酯酶基因(ATGL)是油脂分解过程的关键酶基因。将基因表达载体甲、乙分别导入植物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物A、B,在干旱胁迫的环境下培养两种转基因植物和正常植物,分别检测植物体内AC和ATGL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如下图。
在分子水平上,用__________方法检测AC酶和ATGL酶的含量可得到如下结果。


正常植株

转基因A植株

转基因B植株

AC酶

   

   

   

ATGL酶

   

   

   

④基于以上研究,干旱胁迫基因LEA和VOC在绞股蓝油脂积累中的机制是:在干旱胁迫的环境下,________________
8 . 切割DNA分子的工具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这类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迄今分离得到的限制酶有数千种,其中许多已经被商业化生产。
(1)限制酶在原核生物中的主要作用是___,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___键断开。
(2)如图将质粒A和目的基因正确连接构建重组质粒B,设计扩增目的基因的引物时,在两种引物的5'端分别添加___(填限制酶)的识别序列,选用___(填限制酶)切割质粒A,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___(填“E.coli”或“T4”)DNA连接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

   

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5′→3′)
BamH IG↓GATCC
Bcl IT↓GATCA
Sma ICCC↓GGG
Sau3A I↓GATC

(3)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对两种抗生素的抗性是___。若从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中提取重组质粒B,用Sau3AⅠ进行完全酶切,最多可以得到___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对重组质粒进行测序,若目的基因与质粒正确连接,则图中M连接处的序列可能是___
A.5′-GGATCCCGCAGCAA-3′
B.5′-CCCGGGATCTACGC-3′
C.5′-TGATCCATCTACGC-3′
D.5′-TGATCACGCTACTC-3′
2024-03-26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六)
9 . 具核梭杆菌为一种强粘附性消化道细菌,侵入肠黏膜后可诱导局部炎症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形成。细菌培养与鉴定等传统检测技术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科研人员采用基于滚环扩增技术(RCA)的荧光标记滚环扩增检测方法,实现了在微量样品及复杂环境下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下图1为RCA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荧光标记滚环扩增检测过程示意图,其中,nusG基因为具核梭杆菌的特异性基因,锁式探针为依据nusG基因序列设计出来的单链DNA分子,检测探针中的荧光基团(FAM)距离淬灭基团(BHQ-1)在一定的范围内时,荧光会被淬灭。请回答下列问题。

   

(1)RCA反应体系中需添加多种物质,除图1所示物质外,还应添加的物质是___RCA产生长重复单链DNA过程中,Phi29DNA聚合酶既需催化___键的形成,也需催化___键的断裂。
(2)过程②为锁式探针进行连接以实现环化,该过程中需要的酶是___过程③中,需添加核酸外切酶进行“消化”,据图分析“消化”的目的是___,推测核酸外切酶的作用是___,消化完成后,需将反应体系置于95℃条件下持续20min后再进行RCA扩增,目的是___
(3)过程④通过RCA扩增得到长重复单链DNA,与常规PCR相比,RCA缺乏___环节,说明RCA扩增过程中所使用的Phi29DNA聚合酶不具有___特性。
(4)若检测样品存在具核酸杆菌,经图2中②-④过程得到的长重复单链DNA与___特异性结合,导致FAM与BHQ-1距离增大,发出荧光。因为___,提高了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肠道中含有多种微生物,为保证检测的特异性,在设计锁式探针时需保证检测臂中含nusG基因的特异性序列,同时还需注意无关序列中___
2024-03-19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10 . 为获得转G3-GFP融合基因纯合小鼠,科研人员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G3基因拼接到一起,然后导入小鼠受精卵。目的基因和载体所在DNA上的限制酶识别位点及相关限制酶识别序列如图1所示,A、B、C、F、R为不同引物。实验获得能正常表达两种蛋白质的杂合子雌、雄小鼠各一只,利用荧光蛋白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检测,发现两者均为GFP转基因阳性小鼠。

   

(1)为了使GFP基因能正确插入载体,在PCR扩增GFP编码序列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引物F和R,在两个引物的____(填“3′”或“5'”)端需分别插入限制酶________的识别序列。
(2)在GFP基因的扩增及重组载体的构建过程中,除限制酶外,还需要的酶有________
(3)将实验获得的两只雌、雄杂合子小鼠(P)进行杂交获得F1若干,利用荧光蛋白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后,研究人员从这些小鼠中提取Gata3基因相关DNA片段,设计了引物A和C用于PCR扩增,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则________小鼠是Gata3-GFP基因纯合子小鼠;若用引物A和B进行PCR扩增,________(填“能”或“不能”)区分GFP转基因阳性小鼠中的杂合子和纯合子,原因是________
(4)研究人员常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检测时用____标记的目的基因单链片段作为探针。不对称PCR能够大量制备单链DNA片段,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不等量的一对引物,经若干次循环后,低浓度的引物(限制性引物)被消耗尽,以后的循环只产生高浓度引物(非限制性引物)的延伸产物,结果获得大量单链DNA(ss-DNA)。若反应体系中原有100个模板DNA,最初10个循环后限制性引物耗尽,再进行20个循环,理论上可制备ss-DNA________个(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在这30个循环中ss-DNA的产生量主要受________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