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5 道试题
1 . 机体长时间接触病毒或肿瘤抗原时,会导致CD8+T(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丧失免疫活性的耗竭状态。
(1)正常状态下,CD8+T能够识别靶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细胞,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2)肿瘤细胞表面通过高表达PD-L1,与CD8+T表面的PD-1结合(见图1),促进CD8+T耗竭,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可用____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实现癌症的治疗。但长期使用该方法时,治疗效果会减弱。

(3)另有研究发现,在交感神经附近聚集着更多的耗竭CD8+T,故推测交感神经能影响CD8+T细胞分化为耗竭状态。
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人体的____神经系统。
②研究还发现,交感神经细胞接受病毒或肿瘤抗原信号刺激后,能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且CD8+T细胞膜上存在去甲肾上腺素受体R。研究人员向R受体过表达的CD8+T加入相应抗原,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上述信息可知,在相应抗原刺激下,____

③下列事实中,与上述结论相符的是____
A.敲除R受体的CD8+T分化为耗竭CD8+T的比例增加
B.R受体激活后CD8+T的线粒体功能受损、葡萄糖摄取减少
C.与正常小鼠相比,R受体过表达小鼠感染HIV后能更好地控制病毒
(4)请结合本研究提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
2 . 镁(Mg)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元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镁是构成________的重要成分,水稻细胞内的光合色素还包括_______
(2)为探究镁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将正常培养38天的水稻分别转移到无镁培养液(-Mg2+)和正常培养液(+Mg2+)中培养15天,对光合作用指标进行连续跟踪检测,测定光合色素含量相对值、Vc max(最大羧化速率,碳固定指标)和An(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推测前10天An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10天后,An显著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镁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将正常培养38天的水稻在缺镁和正常培养液中培养12天后,每3h检测一次Vcmax的变化,持续跟踪48h,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为了验证缺镁前期对光反应的影响,还需要检测的指标有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4)已知叶绿体中镁含量存在与Vc max相似的变化,且与叶绿体镁转运蛋白MGT3相关。为验证缺镁处理能够动态抑制MGT3基因的表达,设计实验如下表。请补全表中的检测指标______和图3中的实验结果。
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检测指标
对照组缺镁培养的水稻植株缺镁培养液持续48h检测水稻叶片中的__________
实验组正常培养液

(5)研究发现,RUBP羧化酶的活性依赖于Mg2+,根据上述研究内容解释短期缺镁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机制_____
3 . 为研究玉米的抗逆机制,科研人员利用图中的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分析玉米M5与B72蛋白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将YFP剪切为N端和C端后,分别与M5和B72蛋白连接
B.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玉米cDNA为模板扩增M5和B72基因
C.将M5和B72基因融合后连接到质粒上的YFP基因中
D.将含有M5和B72的基因表达载体分别导入不同细胞中
4 . 鱼类的肌间刺多影响食用体验。r基因是肌间刺形成的关键基因。研究者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对r基因进行编辑,构建了武昌鱼突变体F0代。检测其中54尾发现有6尾出现肌间刺缺失,缺失根数在7~43之间。将这6尾鱼互交得F1代,从5000尾F1中分离得到完全无肌间刺的鱼316尾继续互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行基因组编辑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
B.相对F1代,F2代肌间刺缺失的个体比例上升
C.人工选择使突变的r基因频率不断升高
D.基因组编辑使武昌鱼发生了基因重组
5 . 学习以下材料, 回答(1) ~(4)题。
铝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的抗铝机制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地球上多达50%的可耕地为酸性土壤, 酸性条件下地壳中的铝以可溶性三价离子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抑制植物根的生长发育。植物也通过一些机制减轻铝的毒害作用。

   

植物根尖的T区(介于分生区和伸长区之间的过渡区, 如图) 与根生长密切相关, 是响应铝毒害的主要部位。M区是细胞分裂的重要区域。对双子叶植物拟南芥的研究发现, 铝毒害可诱导大量乙烯产生, 引起生长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在T区特异性表达, 同时多种参与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的表达也受到调控, 引起T区生长素含量升高。此过程中, 参与拟南芥生长素极性运输的主要有输出载体1、2和输入载体, 其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方向如图。铝毒害时, 三种载体的表达量均升高。输入载体的缺失突变体及输出载体2缺失突变体均表现出耐铝表型,但输出载体1功能缺失突变体却表现为对铝超敏感。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在铝毒害下根伸长也受抑制, 但其根尖生长素含量下降, 输出载体Z的表达量升高。铝毒害下输出载体Z功能缺失突变体的根伸长快于野生型。这表明铝对单、双子叶植物产生毒害的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同时, 很多植物在进化过程中还形成了多种抗铝机制。小麦、拟南芥、大豆等植物根尖细胞存在苹果酸转运蛋白(ALMT), 铝离子可引发ALMT空间结构变化, 使其孔道打开, 细胞向外分泌苹果酸等有机酸可螯合根际土壤中的铝离子。再有, 铝毒害还可引起ALMT基因的表达量上升或转运蛋白在根中的重新分布。
有关植物对铝毒害的信号感知与调控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 这些为未来开展作物分子育种设计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1)生长素_________运输, 称为极性运输。
(2)研究显示乙烯位于生长素调控上游, 下列支持该论点的证据有         
A.乙烯处理后, 生长素输出载体2和输入载体的表达增加
B.外源施加生长素极性运输阻断剂使植株呈明显的耐铝表型
C.加入乙烯合成抑制剂, 可减弱铝毒害下T区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D.铝毒害时, 乙烯受体突变体T区的生长素合成基因表达量低于野生型

(3)据文中信息, 分别阐释铝毒害对双子叶、单子叶植物根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
①双子叶植物(如拟南芥):_________, 导致T区中生长素浓度较高, 根生长受抑制。
②单子叶植物(如玉米):_________, 从而造成根生长受抑制。
(4)结合文中信息, 选择单子叶或双子叶作物之一, 提出培育耐铝作物的思路_______________
2024-04-22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6 . 肠道菌群分泌的胆盐水解酶(BSH)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高脂饮食后小肠BSH活性上升,提高血液中胆汁含量,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小鼠肠道内相关菌株(B菌)进行改造,以期获得分泌更多BSH的工程菌BS菌。
(1)高脂饮食是引起高血脂症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脂质也是人体必要的物质,请写出属于脂质的2种化学物质______
(2)工程菌的制备:
①X菌的筛选:16SrRNA基因是鉴定微生物的重要依据,其大小约为1500bp,高产BSH的X菌株的16SrRNA基因有限制酶ApaI的两个酶切位点,其他菌株中只有一个。通过PCR→____________→观察,结果如图1,可知______(填图1中序号)为所选目的菌种。

②表达载体的构建:
科研人员操作如图2,进行同源重组构建表达载体。

I.将NC质粒用相关的限制酶进行酶切。
Ⅱ.在X菌株BSH基因两侧分别添加一段与上述载体同源(碱基排列次序相同)的序列A、B。
Ⅲ.表达载体同源重组过程如图2所示。如果BSH基因N链B端同源臂的碱基序列为-A-A-A-G-,则NC质粒M’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_,两者在5’-3’外切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在1、2处形成______键,完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③科研人员将表达载体用电击法导入B菌,获得BS菌株。
(3)关于图2所示同源重组构建表达载体的方法,其优点有________
A.免去传统方法双酶切的繁杂操作
B.同源重组,保证目的片段插入载体时方向正确
C.如果载体上目的基因插入位点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出现在目的基因内部,该技术可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4)用BS菌株给小鼠灌胃,同时给小鼠饲喂高脂饮食,对照组1不做处理,8周后检测小鼠肠道内容物,进行体外BSH活性检测,如图3所示,结果说明_________
(5)有人认为BS菌株适合开发为人体降脂的功能性菌剂,请辩证地评价该观点_______

2024-04-22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7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提倡科学饮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夜饭菜易产生有害物质,应少食用
B.保持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C.与长期喝饮料相比,饮用白开水更利于保持水平衡
D.熏制品和腌制品口味更佳,营养更丰富
2024-04-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8 . 茄子花色、果皮色等性状是育种选种的重要依据,研究人员对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展开研究。
(1)纯种紫花和白花茄子正反交,F1均为紫花,据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______,F1自交后,F2的紫花∶白花=3∶1,可推断茄子花色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茄子的果皮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控制。研究人员用纯种紫皮茄子与白皮茄子杂交得到F1,F1均为紫皮,F1自交,F2的紫皮∶绿皮∶白皮=12∶3∶1。基于此结果,同学们提出果皮色形成的两种模式,如图1所示。

能合理解释F2结果的是______(填“模式一”或“模式二”),从子二代性状分离比角度阐明理由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光诱导植物花青素形成的部分信号通路,光激活受体CRY,引起下游转录因子H蛋白和M蛋白积累,进而促进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CHS和DFR的表达合成花青素。
①将H蛋白与用CHS基因的启动子部分片段制作的探针混合并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该实验表明H蛋白可与CH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特异性结合,请说明理由______

注:5×10×15×表示未标记探针的倍数
②花青素在植物细胞内具有抗氧化活性、抗癌和延缓衰老等功效,强光促进花青素合成,含量过高时会通过相关转录因子抑制花青素基因表达,通过______机制维持花青素相对稳定。
2024-04-22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9 . 小鼠被多次攻击后会出现“社交挫败应激”(SDS),SDS会引起小鼠脑部与情绪相关的神经元活性增强、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据此无法得出的推论是(       
A.相关的神经系统信号传递增强
B.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
C.糖皮质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
D.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2024-04-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10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植物对传粉者的回应
绝大多数开花植物依靠传粉者进行繁殖,有些植物通过花的颜色、气味、形状吸引昆虫,有些植物通过提供花蜜、花粉等食物吸引昆虫,高品质、高浓度的食物会延长传粉者的访问时间、提高传粉者的访问频率,从而增加授粉几率促进种群繁衍,月见草就是其中之一。
月见草的花朵艳丽且能分泌大量花蜜,其主要传粉者是鹰蛾(夜晚和清晨行动)和蜜蜂(黄昏和清晨行动)。花蜜对月见草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能源投资,低浓度花蜜不易吸引传粉者,高浓度花蜜吸引传粉者的同时,将面临若长时间不出现传粉者花蜜被微生物降解、被盗蜜者(只获取花蜜不传粉)盗走等风险。因此,月见草需要平衡花蜜浓度和吸引传粉者。
为探究月见草是否能对传粉者做出回应,科学家用扬声器在月见草上方重复播放不同声音——对照组(不做声音处理)、高频组(158-160kHz,高于自然传粉者翅膀振动频率)、中频组(34-35kHz,介于低频和高频之间的振动频率)、低频组(0.5-1kHz,覆盖自然传粉者翅膀振动频率),检测花蜜产量,结果如图。

   

花朵产生同频振动(与蜜蜂翅膀振动频率相近)、花蜜增加会吸引更多传粉者,当有传粉者出现时,植物附近出现其他传粉者概率增加9倍。
很多植物都能像月见草一样感知到环境的声音,并做出具有生态意义和适应性价值的反应。
(1)月见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鹰蛾和蜜蜂通过______方式减小竞争。
(2)实验结果表明,仅在______条件下花朵才会产生同频振动。
(3)结合文中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植物和传粉者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B.植物体内缺少接收声音的相关受体
C.植物通过物理、化学信息与传粉者传递信息
D.植物和传粉者生存策略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4)只有当正确的传粉者出现,月见草的花朵才会产生大量花蜜,请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阐述该机制的意义____
2024-04-2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