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记为函数阶导数,,若存在,则称阶可导.英国数学家泰勒发现:若附近阶可导,则可构造(称其为处的次泰勒多项式)来逼近附近的函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处的3次泰勒多项式为
D.(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024-05-18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训练(三)数学试题
2 . 碳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原因.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中国做出了减少碳排放的承诺,2010年被誉为了中国低碳创业元年.2020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主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如图为本世纪来,某省的碳排放总量的年度数据散点图.该数据分为两段,2010年前该省致力于经济发展,没有有效控制碳排放;从2010年开始,该省通过各种举措有效控制了碳排放.用x表示年份代号,记2010年为.用h表示2010年前的的年度碳排放量,y表示2010年开始的年度碳排放量.

表一:2011~2017年某省碳排放总量年度统计表(单位:亿吨)
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年份代号x1234567
年度碳排放量y(单位:亿吨)2.542.6352.722.802.8853.003.09

(1)若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根据回归方程估计若未采取措施,2017年的碳排放量;并结合表一数据,说明该省在控制碳排放举措下,减少排碳多少亿吨?
(2)根据,设2011~2017年间各年碳排放减少量为,建立z关于x的回归方程
①根据,求表一中y关于x的回归方程(精确到0.001);
②根据①所求的回归方程确定该省大约在哪年实现碳达峰?
参考数据:
参考公式:
2023-12-26更新 | 57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3 . 我国古代著名的《周髀算经》中提到:凡八节二十四气,气损益九寸九分六分分之一;冬至晷(guǐ)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六寸,意思是: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日影长度差相等;且“冬至”时日影长度最大,为1350分;“夏至”时日影长度最小,为160分.则“立秋”时日影长度是(       
A.450分B.C.D.
2022-11-01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等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较易(0.85) |
4 . 杨辉是我国南宋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在他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画的一张表示二项式展开后的系数构成的三角图形,称为“开方做法本源”.现在简称为“杨辉三角”.下图是,当时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表示形式.按这个规律,第9行第8个数为________
2022-04-03更新 | 72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5 . 筒车亦称“水转筒车",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水利灌溉工具,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用图画描绘了筒车的工作原理(如图).假设在水流量稳定的情况下,一个半径为4m的筒车按逆时针方向做4min一圈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筒车的轴心O到水面的距离为,以筒车上的某个盛水筒P(视为质点)刚浮出水面开始计时,设转动时间为t(单位: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盛水筒P到水面的距离为
时,盛水筒P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③经过30min,盛水筒P共7次经过筒车最高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022-03-30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三二模数学(文)试题
6 . 2019年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这座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城迎来了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高光时刻”,标志着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2010年,考古学家对良渚古城水利系统中一条水坝的建筑材料(草裹泥)上提取的草茎遗存进行碳14年代学检测,检查测出碳14的残留量约为初始值的55.2%,已知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y与生物死亡年数x之间符合,其中k为死亡生物碳14的初始量.据此推断,此水坝大约是距2010年之前(  )年建造的.
参考数据∶
A.4912B.4930C.4954D.4966
2022-02-15更新 | 158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一)数学(文)试题
7 . 中国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三斜求积术”,即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则三角形的面积可由公式求得,其中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一秦九韶公式,现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满足,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发现了求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公式:设△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面积.若,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A.B.C.D.
2021-07-31更新 | 91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10 .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圆亭,下周三丈,上周二丈,高一丈.问积几何?”题中的“圆亭”是一个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是高为1丈的全等梯形,俯视图中的两个圆的周长分别是2丈和3丈,取,则该圆亭外接球的球心到上底面的距离为(       
A.B.C.D.
2021-05-28更新 | 32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训练(三)数学(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