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16 道试题
1 . 牛顿迭代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方法.如图,方程 的根就是函数的零点,取初始值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一直继续下去,得到,它们越来越接近.设函数,用牛顿迭代法得到,则实数          

A.1B.C.D.
7日内更新 | 39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三模数学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龙洗,古代中国盥洗用具,状貌像鼎,用青铜铸造,因盆内有龙纹而称之为龙洗,中国传说中也称作聚宝盆.其盆体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圆台,现有一龙洗盆高,盆口直径,盆底直径.现往盆内注水,当水深为时,则盆内水的体积为(       )(圆台的体积公式:,其中分别表示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

A.B.C.D.
2024-06-15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峨眉市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暨押题数学(文)试题
3 . 欧拉(1707-1783),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之一,他发现并证明了欧拉公式,从而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若将其中的取作就得到了欧拉恒等式,它是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量联系起来,两个超越数——自然对数的底数,圆周率,两个单位——虚数单位和自然数单位,以及被称为人类伟大发现之一的,数学家评价它是“上帝创造的公式”,请你根据欧拉公式:,解决以下问题:
(1)将复数表示成为虚数单位)的形式;
(2)求的最大值;
(3)若,则,这里,称的一个次单位根,简称单位根.类比立方差公式,我们可以获得,复数,求的值.
2024-05-28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数学试卷(二)
4 . 我国古代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了,勾股定理最早的证明是东汉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被后人称为“赵爽弦图”.“赵爽弦图”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图腾,还被用作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如图,大正方形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若E的中点,则     

   

A.B.
C.D.
2024-05-01更新 | 108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押题卷(三)数学(理)试题
5 . 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表明:若随机变量,当充分大时,可以用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来近似,且的期望和方差与的期望和方差相同,已知某运动员每次投篮的命中率为,则他在1800次投篮中,超过1180次命中的概率约为(       )(参考数据:若,则
A.0.65865B.0.84135C.0.97725D.0.99865
6 . 分形几何学是数学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特在世纪年代创立的一门新的数学学科,它的创立为解决众多传统科学领域的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按照如图1所示的分形规律可得如图2所示的一个树形图.若记图2中第黑圈的个数为,则       

   

A.4B.6C.8D.10
7 .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作《孙子算经》中,对同余除法有较深的研究.设为整数,若除得的余数相同,则称对模同余,记为.若,则的值可以是(       
A.2018B.2020C.2022D.2024
2024-03-20更新 | 1927次组卷 | 9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考实用性联考(三)数学试题
8 . 为了测量西藏被誉称为“阿里之巅”冈仁波齐山峰的高度,通常采用人工攀登的方式进行,测量人员从山脚开始,直到到达山顶分段测量过程中,已知竖立在点处的测量觇标高米,攀登者们在处测得,到觇标底点和顶点的仰角分别为,则的高度差约为(       
A.7.32米B.7.07米C.27.32米D.30米
2024-03-16更新 | 675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30模拟文科数学试题
9 . 如图的形状出现在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中,后人称为“三角垛”,“三角垛”最上层有个球,第二层有个球,第三层有个球,第四层有个球,,设从上往下各层的球数构成数列,则       
   
A.380B.399C.400D.400
2024-03-13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30模拟文科数学试题
10 . 南宋数学家杨辉为我国古代数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著名研究成果“杨辉三角”记录于其重要著作《详解九章算法》,该著作中的“垛积术”问题介绍了高阶等差数列,以高阶等差数列中的二阶等差数列为例,其特点是从数列的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构成等差数列.若某个二阶等差数列的前4项为1,3,7,13,则该数列的第14项为__________.
2024-03-09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4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