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9 道试题

1 .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勾五步,股一十二步,问勾中容圆,径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步和12步,问其内切圆的直径为多少步?”现从该三角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内切圆的概率是(  )

A.B.C.D.
2023-11-28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文)试题
2 . 法国数学家傅里叶用三角函数诠释美妙音乐,代表任何周期性声音和震动的函数表达式都是形如的简单正弦型函数之和,这些正弦型函数各项的频率是最低频率的正整数倍(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其中频率最低的一项所代表的声音称为第一泛音,第二泛音的频率是第一泛音的2倍,第三泛音的频率是第一泛音的3倍…….例如,某小提琴演奏时发出声音对应的震动模型可以用如下函数表达:,(其中自变量表示时间),每一项从左至右依次称为第一泛音第二泛音第三泛音.若一个复合音的数学模型是函数(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泛音第二泛音),给出下列结论:
的一个周期为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的极小值为
在区间上有2个零点.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023-11-28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3 .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说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每天进步一点点,前进不止一小点.我们可以把看作是每天的“进步”率都是1%,一年后是;而把看作是每天“退步”率都是1%,一年后是;这样,一年后的1“进步值”是“退步值”的倍.那么当“进步”的值是“退步”的值的2倍,大约经过多少天?(参考数据: )(       

A.19B.35C.45D.55
4 . 《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承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有圆锥的底面周长与高,计算其体积的近似公式.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近似取为.那么近似公式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近似取为(       
A.B.C.D.
5 . 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采用平面切割圆锥的方法来研究圆锥曲线,用垂直于圆锥轴的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截面是圆;把平面再渐渐倾斜得到的截面是椭圆.若用面积为48的矩形截某圆锥得到椭圆C,且椭圆C与矩形的四边相切.设椭圆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为,则下列选项中满足题意的方程为(       
A.B.C.D.
2023-11-27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6 .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过一段话:“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数学逻辑角度分析,“有志”是“能至”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必要不充分条件
2023-11-26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7 . 在中国,周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6,则这个直角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A.6B.9C.12D.18
2023-11-2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8 . 高斯是德国著名数学家,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享有“数学王子”的称号,用他名字定义的函数称为高斯函数,其中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如,已知数列满足,若为数列的前n项和,则       
A.2026B.2025C.2024D.2023
2023-11-25更新 | 93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双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9 . 战国时期成书《经说》记载:“景:日之光,反蚀人,则景在日与人之间”.这是中国古代人民首次对平面镜反射的研究,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光线从点射出,经轴反射后与圆相切,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A.B.C.D.
2023-11-25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合质量测评数学试卷
10 . 中国清朝数学家李善兰在859年翻译《代数学》中首次将“function”译做“函数”,沿用至今,为什么这么翻译,书中解释说“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这个解释说明了函数的内涵:只要有一个法则,使得取值范围中的每一个值x,有一个确定的y和它对应就行了,不管这个对应的法则是公式、图象、表格还是其它形式,函数由下表给出,则的值为(       
123
A.1B.2C.3D.4
2023-11-24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