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本不等式求和的最小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一种锥底孵化桶常用于鱼虾类的孵化,其桶底采用上大下小的漏斗状设计,底部设计成锥形便于收集幼苗.铁匠老张准备用一个半径为的扇形铁片作为圆锥的侧面,制作成一个圆锥形无盖漏斗(接缝处忽略不计).若该漏斗的容积为,且漏斗的顶点及底面圆周都在球O的表面上,则当R最小时,球O的表面积为(       
A.B.C.D.
2024-04-18更新 | 47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套 复盘提升卷 (中等)【高一期末复习全真模拟】
2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胁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现有这样一个相关的问题:被除余且被除余的正整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记数列的前项和为,则的最小值为(       
A.60B.61C.75D.76
2024-03-25更新 | 846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北京专用)
3 . “费马点”是由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并征解的一个问题.该问题是:“在一个三角形内求作一点,使其与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意大利数学家托里拆利给出了解答,当的三个内角均小于时,使得的点即为费马点;当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时,最大内角的顶点为费马点.试用以上知识解决下面问题: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1)求
(2)若,设点的费马点,求
(3)设点的费马点,,求实数的最小值.
2024-03-03更新 | 4520次组卷 | 38卷引用:第六章 本章综合--方法提升应用【第三练】“上好三节课,做好三套题“高中数学素养晋级之路
4 . 2006年5月20日,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蹴”有用脚蹴、踢的含义,“鞠”最早是外包皮革、内饰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踢皮球的活动.如图所示,若将“鞠”的表面视为光滑的球面,已知某“鞠”的表面上有四个点,满足平面,若的面积为2,则制作该“鞠”的外包皮革面积的最小值为(       

A.B.C.D.
2023-12-25更新 | 1451次组卷 | 7卷引用:技巧03 数学文化与数学阅读解题技巧(4大题型)(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文化之美照亮生活,宋代的几何图案(图1)注重理性和逻辑的文化风气,中式美学的另一种浪漫,蕴含着数学对称之美.几何图案由函数,与函数)图像(如图2)分别关于轴、轴及原点对称所得(如图3).
         
(1)若图3构成正八边形,求实数m的值;
(2)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①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②求的最小值.
2023-11-13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模块四 专题8 新情境专练 拔高 期末终极研习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人教A版
6 . 基本不等式是均值不等式“链”中的一环(时),而利用该不等式链我们可以解决某些函数的最值问题,例如:求的最小值我们可以这样处理:,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那么函数)的最小值为(       
A.B.C.D.
2023-11-08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模块四 专题8 新情境专练 基础 期末终极研习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人教A版
7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步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若,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有(       
A.若
B.
C.若,则有最小值4
D.若,则的最小值为
2023-10-19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模块四 专题1 题型突破篇 小题入门夯实练(3)
8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现有这样一个相关的问题:被3除余2且被5除余3的正整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的最小值为(       
A.30B.C.D.41
2023-10-07更新 | 431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5 数列中的数学文化 2024届高考数学考点总动员【练】
9 . 我们都知道: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定值(不为1)的动点轨迹为圆.后来该轨迹被人们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已知平面内有两点,且该平面内的点满足,若点的轨迹关于直线对称,则的最小值是(       
A.10B.20C.30D.40
2023-09-04更新 | 943次组卷 | 7卷引用:考点09 直线与圆的最值问题 2024届高考数学考点总动员【练】
10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步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当时,
B.当时,的最小值是2
C.当时,的最小值是
D.设,且,则的最小值是
2023-08-10更新 | 51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1讲 基本不等式(练透8大重点题型)-【练透核心考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