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下横岭望宁极舍

[宋]韩维

驱车下峻坂,西走龙阳道。

青烟人几家,绿野山四抱。

鸟啼春意间,林变夏阴早。

应近先生庐,民风亦淳好。


注释:这首诗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韩维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有一个朋友叫孔旻,字宁极,隐居在汝州龙兴县(今河南宝丰)龙山之嗤阳城,韩维知汝州时,过从甚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篇,紧扣标题,交代行踪,渲染气氛,暗含情味。出访的交通方式是“驱车”,表明路途遥远,造访艰难。
B.“人几家”说明人家不多,村寨安宁,再加上炊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来。
C.鸟的啼鸣,打破了山的宁静,也增添了幽静的氛围。诗人以动写静,以声衬静,目的在于突出山村的祥和宁静。
D.中间两联,描写了诗人朋友隐居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静谧祥和,是人间乐土,是世外桃源。
2.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2021-04-2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道

崔颢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拜揖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一朝天子赐颜色,世上悠悠应始知。


【注】①霍将军:指西汉的霍光。汉武帝临死时让他担任司马大将军辅佐幼帝,他执政二十年权倾天下,死后被灭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句突兀,劈头便写长安道边高耸入云的宅邸,首先给人一个炫目的印象,以此引出下文。
B.第二句使用典故,表面写居住在高宅的是西汉权臣霍光,实际上指诗人生活时期的当朝权臣们。
C.三四两句用宾仆拥随散朝回家的权臣,以及宾仆等待在路旁纷纷打躬作揖表现权臣的权势之盛。
D.诗人把贫贱者的转机放到皇帝的恩赐上凸显了诗人思想的局限性,但抑强扶弱的思想是可取的。
2.对比是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诗歌使用了哪些对比?要说明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和分析。
2021-04-20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4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诗人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自己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仿佛谙练世情,却又觉得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有茫茫身世之感。
B.首联下句写当看到年复一年,时光流逝,而自己功业未就,老大无成,诗人又有岁月蹉跎、流年虚度的嗟叹。
C.颔联中“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刻画出环境的凄凉,从中不难悟出诗人旧愁添新愁的内涵。
D.尾联诗人开始想念自己的儿女,并把思念说给闽北渔梁村的同行之人,抒发了思念家人、盼望团圆的情感。
2.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李白(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①天宝三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三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浮云而思游子,是诗家常用的比兴手法,以云彩飘浮比喻游子漂泊。
B.诗人说三更半夜难以入眠,几次梦到李白,可见作者与李白情谊之深。
C.李白魂魄在将离开杜甫梦境时,诉说了江湖险恶之境和舟覆落水之忧。
D.诗人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落魄失意的李白形象,其形可见。
2.请对“冠盖满京华……寂寞身后事”句主要运用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2021-04-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4月冲刺联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许浑

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水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注】①一说该诗作者为杜牧。此处采信罗时进的观点,认为该诗为许浑所作。②许浑:晚唐时期江南诗人,寓居湘岳。此时正值唐朝末年,战乱频发,百姓流离。③衔芦:口含芦草,以防低飞时被箭射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大雁既是诗人所咏的对象,也是诗人言志抒怀的载体。
B.诗歌首联写大雁离别故乡,伴云而飞,傍水而宿,不远万里飞往南方。
C.诗歌颈联描写大雁南飞的状态,或翩翩展翅,或临风成行,生动传神。
D.全诗运用了象征、借代等手法,看似写雁,实则写己,写人,写时事。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

陆游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

食尝甘脱粟,起不待鸣鸡。

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

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鉏犁。


【注】①脱粟: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②园官菜:典出杜甫《园官送菜》诗,杜甫有感于园吏所送菜多杂野菜,赋诗寄怀。③齑(jī):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出自于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形容生活清苦。④鉏(chú):古同“锄”,锄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示儿”即让儿子看之意,这首诗写出了对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舐犊情深。
B.“见贤思与齐”运用了《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典故。
C.“园官菜”与“太学齑”相对,代表贫困清苦的生活,彰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D.这首诗与李商隐的《锦瑟》异曲同工,都运用了很多典故,而且语言典雅清丽。
2.诗人对儿子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马荆州

黄庭坚

六年绝域梦刀头,判得南还万事休。

谁谓石渠刘校尉,来依绛帐马荆州

霜髭雪鬓共看镜,茱糁菊英同送秋。

它日江梅腊前破,还从天际望归舟。


注释:①该诗是诗人五十七岁时被贬荆南所写,诗人其时已长期遭遇贬谪,马荆州指荆州知州马瑊,写该诗的第二年便是马瑊荆州任满东归之时。②[梦刀头]古时刀头有环,“环”与“还”谐音,因此“梦刀头”又指还归之兆。③[判]甘愿。④[刘校尉]西汉刘向曾在石渠阁讲论五经,又曾为中垒校尉。诗人曾做过著作郎。⑤[马荆州]东汉马融曾为南郡太守,常挂上绛纱帐以教授门徒。⑧[茱糁]茱萸和着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韵指按照原诗所用韵脚的次序所写的诗,属于和诗的一种,题目点明了写作对象。
B.首句以梦境虚写自身处境,“六年”突出诗人遭贬谪、处逆境时间之长,感情色彩极为凝重。
C.颔联用典巧妙,借历史人物来比喻自己和马碱的身份:诗人自比刘向,把马荆州比为马融。
D.颈联表现诗人与马荆州友情笃厚,两人对镜共叹岁月流逝,以茱萸和菊花酒共度重阳佳节。
2.请从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角度对该诗尾联进行赏析。
2021-04-1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初春的景物,首句“自”有本来、自来的意思,表明今年春阴已非一日。
B.颔联运思精巧细致,“花冷不开心”一语双关,体现出诗人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
C.颔联颈联景物描写层次鲜明,由远及近,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中更多事物的合理想象。
D.本篇虽只就“春寒”着墨,但不难从中领略到诗人对当年社会政治气氛的感受和反映。
2.本诗题为“春寒”,可全诗未着一“寒”字,却处处体现寒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岑参

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

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

北堂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注】①南郑:地名,今属陕西省汉中市。②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代称母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岑参为送别友人归家探望父母所作。
B.诗人写送别,却不落俗套,从极力赞美友人开始,语言富有盛唐的豪迈。
C.颈联虚实结合,第五句实写两人分别,第六句想象友人回家路途的情形。
D.尾联写母亲对友人的思念,但友人来不及陪伴母亲,又要踏上边疆征程。
2.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赞美友人文思敏捷的?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
B.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虚到实,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
2.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