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循东渚放歌三首

杨万里[宋代]

前山欺我船兀兀,结约江妃行小谲。

乘我船摇忽远逃,见我船定还孤出。

老夫敢与山争强,受侮不可更禁当。

醉立船头看到夕,不知山於何许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自己夜宿东渚,乘坐小船在江上航行的特殊情境,颇有意趣。
B.诗人写出了自己酒醉后的感觉:船晃动不止,山就不知去向;船停下来,山就在面前。
C.颈联采用对比手法,山虽然高大雄伟,但是自己却敢于与山斗争,表现士不可侮精神。
D.全诗格律灵活,表达感情狂放不羁,而又童趣十足,体现了标题中的“放歌”的特点。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2 .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中送别

袁崇焕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首联“别路”“寒浸”等词语,可推知当时作者身处边关险境、心境凄寒。
B.颔联下句形式上是问句,实含感叹之意,表现了诗人不顾生死的坚毅果决。
C.颈联直抒胸臆,与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暗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典,回应了“留”之因。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5-1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韵

范成大

眼看白露点苍苔,岁月飞流首屡回。

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

闻鸡午夜犹能舞,射雉西郊不用媒

自笑支离聊复尔,丹心元未十分灰。


注:①淳熙三年(1176年),范成大在成都四川制置使任上作此诗,其时诗人51岁。按阅,检阅士兵。②媒,猎雉时以家雉诱出野雉,称雉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点明时令,寓情于景;后一句暗写老境,为下联作铺垫。
B.颔联“若飞来”与“随忘却”对举,构成语意的转折和情感的波澜。
C.颈联“闻鸡”“射雉”用典贴切妥当,对仗严谨工稳,音韵流转自然。
D.尾联前一句感叹国土虽破碎,但还有恢复的希望,后一句点明原因。
2.陆游称赞范成大“风采震羌胡”,你从这首诗中读出范成大怎样的风采?请简要概述。
2021-05-08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二模(5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释】①小蘋,作者朋友的歌女。②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心”字形熏香熏过的衣服,有人认为是衣上有“心”字状花纹。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自己所见,楼台已经“高锁”,帘幕已是“低垂”,昔时的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令人感慨。
B.“春恨”是作者在春天来临之时产生的一种莫名惆怅,很可能与小蘋有关。“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由来已久。
C.“落花”与“微雨”营造了低沉悲凉的氛围。诗人在落花之时,“独立”于微雨之中,意境凄美,感情哀伤。
D.整首词并没有一句直言自己对小蘋的思念,但因思念而起的惆怅又弥漫全篇。这首词的抒情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021-05-0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以看出,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裁相同。
B.中间六句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作者在诗中既写自己的观感,又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户户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2.“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与《蜀道难》的相似之处,来证明本诗确为李白所作。
6 . 阅读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未全忠而被贬。②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D.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追寻隐士生活。
2.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2021-04-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因徐知道据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二月,听说严武再度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也来信相邀,诗人于是决定重返成都。“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被封为郑国公。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成都尹,故称“黄阁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诗人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的所见之状以及所虑之事。
B.颈联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对朋友的真诚信赖。
C.尾联“行路难”语意双关,“信”字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因苦后的无限感慨。
D.诗人将情绪与感慨融合,将瞻望与回顾同叙,更显出了思想情感的深厚。
2.本诗颔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4-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节选)

李颀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撼撼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注]①撼撼:落叶之声。②酸:悲痛、悲伤。③乌苏: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昆莫。④逻(luó)娑(suō):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董大轻拂琴弦,与《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异曲同工。
B.琴声一起,惊动得秋天城郊的树叶纷纷飘落,“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
C.董大弹琴慢揉快拨,往复回旋,指法灵活娴熟,得心应手,琴声传递着感情。
D.“空山”以下四句,运用通感手法,以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2.“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和“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分别是如何表现胡笳声的?
2021-04-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①清洛:清清的洛水,洛水可通扬州。②鸡头:芡实,俗称鸡头米。③竹西:亭名。在扬州城北西门外。歌吹:音乐演奏。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的标题推断,先是王定国从扬州寄诗给黄庭坚,黄步其韵而成此诗,原诗也是以“愁”韵作结的。
B.古人常以流水作比,表达悠悠不尽的情思,这首诗的首句就是如此,用想象之景喻对朋友的相思之情。
C.在三四句中,诗人对朋友现在的处境表示了关切。“犹”“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感慨。
D.五六句具体写王定国在扬州的生活,既是倒装句,又是比喻句,以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充分联想。
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谒金门

李好义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楼歌舞?谁在玉关辛苦?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义(约1169-1207年),华州下邽(今陕西省蒲城西南)人。南宋将领,忠义传家。②玉关:即玉门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对景抒怀,前两句虽是描写春雨过后百花鲜艳之景,然则一个“又”字却隐含时光流逝之意。
B.上阕后两句托物言志,运用拟人手法描摹燕子难觅旧巢之愁,实则表达河山半壁、故园难归的愤恨。
C.下阕借“玉关”“玉楼”对比发问以抒情,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之效异曲同工。
D.全词语言浅近、通俗易懂却也含蕴丰富,构思巧妙却无雕琢刻意之感,诗人思想情感表达真挚动人。
2.本词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义?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