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本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上等兵与驴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表现当代军人的人性美以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美。
B.小说采用双线结构的设计,明线是写上等兵将驴驯服的过程,暗线写上等兵的进步与成长。
C.下士的驯驴方式与上等兵的驯驴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D.上等兵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名字,暗示他不仅是个体形象,也象征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士兵。
2.小说的主人公“上等兵”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中两次写上等兵发现“黑家伙”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两次的情形不同,上等兵的心情也不一样。请简要分析两次的情形及上等兵的心情,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

夏阳

父亲娶母亲时,母亲不大乐意。媒婆在一旁劝导:他就孤家寡人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负担轻呢。父亲也在一旁接话道:你嫁给寡人,就不是一般人了。这事在全村传为笑谈,寡人一词从此落地生根,成了父亲的绰号。父亲似乎毫不在乎,张口闭口也是寡人如何如何,以此取代

父亲没有撒谎,他确实不是一般人,偌大的夏阳村,很长时间里只有他这个孤儿勉强念过初中,算是半个文化人,有好事者曾经找父亲理论,一副文革时的口吻:你自称寡人,什么意思?想做皇帝?

父亲大度地笑道:全村人叫寡人都叫了三十多年,你以为寡人愿意啊!打小爹死娘亡,全家光光,你喜欢,拿去用好了!对方立马避瘟神一样逃之夭夭。一边逃,一边说:还是你用好,还是你用好。

父亲常年奔波在外,照顾他的生意,不愿待在家里老老实实耕田种地。父亲所谓的生意,无非是鸡毛换糖,走村串户,和收破烂没什么区别,但他不这样认为,他每次出去,衣着体面整洁,中山装。上衣的口袋里,常年别着一支钢笔。

有一年除夕,父亲照例是踩着团圆的爆竹声走进家门,照例带回了一家人过年的年货。父亲特别高兴,喝了几杯谷烧酒,满脸红光,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匣子,匣子是木头做的,上面雕龙画凤,极为精致。他打开匣子,从里面捧出一枚鸡蛋大小通身碧绿的印章,诡秘地说:这个啊,古董,是武则天赐给太平公主订婚用的。我们那时年龄尚小,不知道谁是武则天,也不知道订婚是怎么回事,但隐隐约约感觉这次家里发大财了。

父亲招了招手,让我们俯首过去,咬着我们的耳朵说:其实呀,这个是赝品,假的。

母亲紧张地问:你怎么知道是假的?

嗤,就这货色也骗得了寡人?寡人是干什么的?你们看看这上面的字‘生日快乐’,洋人流行的玩意儿,怎么可能出现在唐朝的印章上?

接着,父亲讲述了他收购这枚印章的过程。他说是在湖南的一个古镇上,一户人家经济拮据,刚好遇到他去鸡毛换糖,就把他拉到里屋,问他要不要,说这个是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御用之物,和玉玺差不多,开价一百块钱。父亲接过来看了看,瞅见生日快乐四个字,心里便有底了,父亲不好点破对方,委婉地说:寡人一个鸡毛换糖的,哪有这么多钱?对方认真看了看父亲,说:我看你非平庸之辈,眉宇间隐隐有天子之气,拿去吧,这叫弃暗投明,物归原主。对方接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哽咽着说:要不是阶级成分不好,要不是等钱过年等米下锅,打死也不可能出卖这祖传几十代的宝贝。父亲皱了皱眉,说:寡人身上只有五十块钱。对方说:那我就半卖半送,谁叫我三生有幸,遇到您这样的贵人呢?

我们听了沉默不语,要知道,那时的五十块钱,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算是一笔巨款。镇长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八块钱呢。许久,母亲坐在墙角垂首啜泣道:人家夸赞你一句有天子之气,你就鬼迷心窍了?

父亲赔着小心说:我们不是还应付得过来吗?寡人主要是看不得人家为难,再说了,那户人家也是良善之辈,说不定也不知道是赝品呢。能够让人家好好过个年。我们不也开心吗?继而,父亲一脸正色地说道,寡人顶着一个‘寡人’的名号,虽不能兼济天下,但面对路有冻死骨,施以援手也是天道。

那晚过后,很少有人再提起这件事,我们都以为再也不会有下文了,二十年后,我刚刚结婚,妻子第一次加入这个大家庭过除夕之夜,她偶尔听母亲当笑话一样数落起印章的故事,便提出想看看。父亲翻箱倒柜寻了半天,把一个蒙满灰尘的木匣子递给她,妻子对那枚印章反反复复端详了许久,又掏出手机打电话问了好几个人,然后郑重地对父亲说:这个不是赝品,是真的,确实出自唐朝,价值不菲。

妻子是历史考古专业的硕士,她的话毋庸置疑,父亲愣了一下,嘀咕道:都‘生日快乐了,还真什么真?”

妻子轻轻地笑了,纠正道:什么生日快乐?这是吉日良辰,小篆,所以说,那家湖南人没有撒谎。”

妻子的话立即引起了一片沸腾,大家脸上洋溢着欢笑,彼此小心翼翼地争相传看这唐朝的宝物,叽叽喳喳,像一群欢闹的喜鹊。

父亲杵立在客厅中央,面红耳赤。好一会儿后,他陡然一拍脑袋,喝道:你们不要再看了,寡人明天送还给人家,就明天,完璧归赵。

母亲急了,壮着胆儿辩白道:我们是花钱买的,又不是偷的,凭什么送回去?

父亲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吼道:当初买,以为是假的,如果知道是真的,那不是趁火打劫?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儿,平民百姓都不屑去做,更何况寡人乎?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大年初一,双眼布满血丝的父亲执意登上了去湖南的火车。我们都劝阻说过完年去也不迟。父亲摇摇头,道:这东西在身边多一天,寡人心里就多遭一天罪,再说了,现在大多数人出去打工,过年人在家,好找。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事者和父亲“理论”的情节,点出了父亲的身世背景,也隐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态度。
B.“常年别着一支钢笔”这一细节,让“和收破烂没什么区别”的父亲有了别样的弧光。
C.妻子最终确定印章是真品的事实,是父亲执意要在春节出门“完璧归赵”的重要原因。
D.母亲“不乐意”“垂首啜泣”“急了”等神态描写,表现出父母间感情疏远、缺乏理解。
2.“寡人”一词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
3.小说中父亲讲述其收购印章过程的情节,着笔较多。作者的这种设计有无必要?请结合文本给出理由。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

孙犁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登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漱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和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五天后,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用给她父亲做袜子的布,先给我做了穿上。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

“等赚了钱,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大伯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半个月后,在曲阳,大伯买了架好织布机,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鬼子,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那个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1949 年 12 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
B.小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是围绕山地回忆串联起日常生活情景,反映抗战时期的军民生活。
C.“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让“我”感动。
D.作者以清新自然的文笔,深情地回忆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的军民鱼水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小说后半部分的贩枣买织布机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说:孙犁笔下的普通妇女形象,总给人留下美的回忆和联想。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文中“女孩子”的形象特点。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旗手

石钟山

前国旗手回到故乡已半年有余了,不知为什么,心里仍是别不过劲儿来。他总是觉得此时此刻不是在自家田地里,而是在天安门广场猎猎飘扬的国旗下,他两眼目视前方,把自己站成一道风景线,那情那景,这一切怎么能让他忘记呢。四年国旗手生活,已经改变了他的一生,融入了他的血液中,那是怎样的四年呀!

崔成能成为一名国旗手是自己的幸运,他是从众多新兵中被选出来的。一下子,他就住进了国旗中队。国旗中队住在世人皆知的天安门城楼下,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崔成幸福得几夜睡不好。崔成在成为一名国旗手之前,流了多少汗,流了多少泪,他自己也说不清了。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国旗手,首先要学会走路。学会像一名真正的国旗手那样走路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抬腿落地都有着极严格的讲究,崔成的鞋一连磨破了几双,脚上打了一层又一层的血泡又变成了老皮,崔成才终于学会了国旗手的走路方式。

接下来,崔成不定期要学会站立,站立成真正国旗手的样子。那正是盛夏时节,太阳如火,崔成和所有的新兵一起,背靠着红墙,笔挺而立。汗水先是湿透了帽子,然后是领口,接下来全身都湿透了。汗水流进了眼里,热辣辣的难忍难挨,泪水也随着流了下来。

崔成这些新兵,终于能站成国旗手那样了。班长望着他们笑了。班长说:行了,你们合格了。那天晩上,崔成他们这批新兵站在国旗下唱了一首歌——《国旗理解我》。

回乡已半年有余的崔成耳畔仍时时回响起那首歌的旋律。每次这首歌的旋律回荡在崔成心尖的时候,他都充满了感动和力量。

崔成成为一名真正的国旗手之后不久,班长复员了。班长那批老兵复员时和他们这些新兵一起,也唱了那首歌。班长也是泪流满面,一直把自己的嗓子唱哑了。那天,班长蹲在中队门的地上,一直默默地待了许久。班长眼前青砖铺起的地面上,留下了一串又一串他们走步和站立时磨出的深抗。那些坑是一代又一代国旗手留下的足印,班长凝视那些足印许久。崔成复员的时候,也曾在班长蹲过的地方蹲了许久,当他那时以一个老兵的身份望着砖地上留下的那些足印时,他理解了班长,理解了一个国旗手的含义。四年的风霜雨雪,四年的春夏秋冬,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崔成终于成了一名国旗手,他终于可以护卫着国旗走出天安门城门,走过金水桥。当他站在广场上,护卫着头顶那面猎猎飘扬的国旗时,他觉得自己已经换了一个人。长安街上,车流、人流,永远地川流不息,广场上前来一睹天安门风采的中外游客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这里的一切。崔成知道,自己和国旗已经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许多照相机对准了自己和国旗,连同身后的天安门城楼。

当兵第二年的时候,他站了一班八点到十点的岗。上岗之前,肚子就有些隐隐的疼,他并没有把这疼当回事,他准时接了岗。当他站在哨位时,疼痛却愈来愈烈了。此时,正有外国一个军事代表团在中央领导的陪同下在天安门城楼上参观。

疼痛使他的脸色苍白起来,豆大的汗珠从他的帽檐下涌了出来,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时间一分分流逝着,外国军事代表团参观完了天安门城楼,又向广场走来。崔成的身体因疼痛哆嗦起来,就在这时,一个外军上将冲他举起了照相机,也就是在那一瞬,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把自己站成了一个标准的国旗手。在外宾面前,他露出了中国军人的微笑,闪光灯闪过,外军上将冲他举起了大拇指,他礼貌地用目光向上将问候。接下来,所有外宾成员,都以他和国旗为背景纷纷留影。他忘记了时空,只剩下国旗在他的身旁飘扬,他的眼前一片国旗的色彩。不知外宾什么时候离开的,直到又一个哨兵来接岗,他刚走下哨位便一头栽倒了。

他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一晃离开国旗中队已经半年有余了,每天清晨,不管阴晴雨雪,他都能准时醒来。复员半年以后,前国旗手崔成已经适应了回乡后的生活。每天太阳升起时,他和新婚妻子秀下田做农活,太阳落山时也是他们收工回家时分。日子一如每天的升旗、降旗。

那一天,他和秀坐在地头休息,秀突然说:等到秋天,卖了粮,俺陪你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他望着秀好半晌没回过神来,后来,秀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这一次他听清了。他一把抓住了秀的手,仿佛看见了田地里播下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先是长出了芽茎,最后就是一片金灿灿的庄稼……

似他乎又站在了国旗下,听着猎猎的国旗声在耳边响成一片。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几次写到国旗手退伍回家的生活时都会出现国旗,从一个侧面说明四年的国旗手生活已经融入到了崔成的血液之中了。
B.崔成的班长在小说中是一个次要人物,但他的出现也是为了突出“国旗手”这一个群体,为塑造崔成这一主要人物服务的。
C.崔成在身体极度不舒服的情况下强忍疼痛,在外宾面前站出了一个国旗手应有的姿态,展示了中国形象,维护了祖国尊严。
D.小说开头所写崔成成为国旗手所经历的磨练,既交代了他成为国旗手的不易,也交代了他能在病痛折磨中坚持到换岗的原因。
2.小说中写崔成退伍时“理解了一个国旗手的含义”,你认为国旗手的何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小说的叙事转换于新兵时期、国旗手时期和复员后时期三个时空,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叙事的好处。
2021-02-1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逆 行 者

蔡中锋

她走出重症室的大门,看到走廊里空无一人,在柔和的灯光下,沿墙的那几组沙发静静地躺在那儿。看到沙发,她突然感到自己像散了架一样,浑身上下一丁点的力气也没有……她慢慢地走到沙发那儿,轻轻地躺下,就再也不想站起来。这时候,她多想回到医院的医生临时休息区,脱下这身穿了整整一天、里面早已经湿透了的防护服,好好地冲上一个热水澡,再美美地睡上一个大觉。可是,现在她却真的不想再动,甚至连一根手指头也懒得再动。她只想就这样自由自在地躺在沙发上,美美地闭上自己的眼睛,享受这份极度劳累之后的轻松和安静。

在似梦似醒之间,她的脑子里出现了二十来岁的医生朱晓丽。在刚才走出重症室之前,她对身边的朱晓丽说:“在和其他医生值班期间,你一定要处处小心,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不希望我们这个团队中,再有任何一个人发生意外!”晓丽说:“海燕姐,您就放心吧!我会保护好我自己的。您从上一个班到现在一直都没休息一分钟,已经二十四个小时还要多了吧?现在都凌晨五点了,您快去休息室吃点东西再休息一下吧。”她笑了笑说“我没事的,在咱这个团队中,你是最年轻的。你已经回到了老家过年,但一听我们医院组建赶赴武汉的救援小组,就第一时间赶回来了。你说你还没有结婚,没有负担,这个时候就应该由你轻装上阵,冲在最前面……晓丽,等这场灾难一过去,姐就给你找个天底下最帅的男孩当对象……”

迷迷糊糊中,她的脑海里又出现了自己的老公和女儿。她和她的老公是2003年非典最严重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她刚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不到一年,非典爆发后她就立即投入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而她的老公赵旭刚当时是一名年轻帅气的政府公务员。赵旭刚作为一名抗击非典的志愿者,就编在了他们的那个医疗组。经过三个多月的生死考验,他们就结婚了,到了2010年正月二十五,他们的爱情结晶——活泼可爱的女儿诺诺就出生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日,居然都是正月二十五。

当武汉因新冠病毒肆虐封城时,她就对爱人说:“经过这十几年在实践中的学习和锻炼,我现在已经是我们医院传染科的资深专家了,并且还有过抗击非典的工作经验,所以,现在,我必须到武汉去!”爱人听她这样说,也立即毫不犹豫地说:“那我仍当一名志愿者,跟在你身边给你打下手!”她笑了笑说:“现在孩子还小,父母也需要人照顾,你还是先待在家里吧,注意监督老人和孩子出门要戴口罩,回家勤洗手,没事宅在家里别乱跑……”爱人说:“那你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回来!等你回来以后,咱家所有的家务,都由我一个人承包了。”

2020年2月14日一早,她们医院组成了由她任组长的21人的医疗小组,带着大批医疗物资,一路逆行,从山东济南直达湖北武汉。

到达武汉,她才知道,武汉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比她想象的更加严重,不但存在人传人的现象,而且在一个人病情没有发作之前就有很强的传染性,且目前还找不到对症治疗的有效药物,只能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因人而治。

这时,正在迷迷糊糊中的她突然听到了女儿诺诺在不远处向她甜甜地喊叫:“妈妈,妈妈,祝您生日快乐!”她惊喜地朝着女儿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重症室大楼紧闭的玻璃门外,在微微的晨曦之中,女儿诺诺和她的爸爸一起捧着一个燃着无数红烛的大大的生日蛋糕向她微笑……她想起来了,今天是2020年2月18日,农历的正月二十五,正是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日。

“今天中午,将再有三位患者从我们这儿治愈出院,四位患者转入普通病房……”

当幻觉消失后,她从沙发上站起来,向着东方的曙光微微笑了一下,然后转过身,迈着坚定的步伐,像一名常胜将军一样,挺胸昂头走向了重症室的大门。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很典型,空无一人的走廊、柔和的灯光、静静地躺在墙角的沙发渲染了医院里安静的氛围。
B.在他们一家三口生日的那一天,她丈夫带着女儿诺诺捧着生日蛋糕来看她,让她十分感动,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C.小说善于设置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如文章中前后两次提到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日都是农历的正月二十五。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能更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利于作者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小说的情节。
2.赵旭刚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它的妙处。
2021-02-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奥地利]茨威格

一天下午,我带着我的那只西班牙狗去散步。突然,狗显得极为不安,它在地上翻滚、在树上蹭痒,同时不断地狂叫并发出呼噜声。

就在狗反常的当儿,我发现有人从我身边经过,他是一个差不多三十岁的男人,衣衫褴褛,没戴帽子。是一个乞丐,我想并准备从口袋里掏出零钱。可这个陌生人非常安详地朝我微笑,用清澈的蓝眼睛望着我,像一个老熟人。

这只可怜的小东西有些不舒服,他说着,并用手指着狗,你到这儿来,我们马上会弄好的。

他用来称呼我,仿佛我们是好朋友似的。从他的语气中流露出的这样一种热心的友情,使我根本不能表示拒绝。

于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这只向来对陌生人极不友好的卡斯巴尔竟跑过来,顺从地把头伏在他的膝上。他开始用他那长长的手指检查狗的皮肤。终于,他发出一声满意的啊哈,随即进行了一次看来是非常痛苦的手术,因为我的卡斯巴尔多次狂叫,可即使如此,它并没有跑开。

好了。””他笑着说道,可爱的小狗,你现在又能跳了。狗跑开了,这当儿,陌生人立起身来,跟我说了声再见,点了点头就匆忙地离开了。

回到家,我还一直在想这个男人的奇怪举动,并把这次邂逅告诉了我的厨娘。

他是安东,她说,他对这类事情可在行了。

我问她,这个人的职业是什么,他靠什么来维持生活。

职业?他要职业干什么?

哦,就算没有职业,我说,但毕竟每一个人都需要做某种工作来养活自己吧?

可安东不是,她说,每个人都给他所需要的。钱对他来说不重要,他根本不需要钱。

人们必须为每一口面包和每杯啤酒付钱,也必须为住处和服装付钱。这样一个衣着破旧、不起眼的人怎么能绕开这个牢不可破的法则而无忧无虑地生活呢?

我决定去探寻这个人的秘密,不久就证实,我的厨娘说得完全正确。安东真的没有固定的职业。他优哉游哉,从早到晚在城里游荡,看起来毫无目的,实际却用一双警醒的眼睛观察一切。他拦住一辆马车的车夫,让他注意马的挽具松了:他发现-个篱笆里的一根柱子已经烂了,于是就去喊主人,建议他把篱笆加固,多半情况下,人们就委托他来做,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从来不是出于贪心才给人出主意,而是出于真正的善意。

安东的独特之处在于,不管工作多么劳累,他总是拒绝多拿一分钱,所得报酬够一天生活就行了。若是这天恰巧日子过得去,那他根本就不要报酬。我会再次找您的,他说,若是我真的需要什么帮助的话。

我必须老实地承认,在安东与我打交道过后,每当在路上,他经过我身边只是轻轻地点一下头向我致意时,我都感到恼火——仿佛在他眼里,我是随便某个陌生人一样。显然他不希望因为这件小事受人感谢,可这种客气的、无拘无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被排除在一种伟大的和亲密的团体之外。于是,当我的房子要进行修理时——屋檐水槽滴水——我就让我的厨娘去叫安东。他这个人不能随便去叫。他从不长时间待在同一个地方,但我能把消息告诉他。她这样回答。

事实上,他在当天下午就到我这儿来了。他用审视的目光环顾四周。在穿越花园时,他说,这儿得加一道树篱笆,那儿需移植一棵小树。最后他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屋檐水糟,就开始工作了。

两个小时后,他说修好了,随即离开——又是在我向他道谢之前。但这次我至少委托我的厨娘。郑重其事地付给他钱。我问她,安东是否满意。

当然啰,她回答,他从来都是满意的。我要给他六个先令,但他只拿了两个,这就够他今明两天用的了。但是,如果博士先生有一件多余的旧大衣能给他的话——他……

我很难描述我的喜悦之情,在我熟悉的人中,他是第一个奉献得多、索取得少的人。我急忙尾随他而去。

安东,安东,我朝他喊道,我有一件大衣给你!

我又看到他那明亮安详的目光。他对我跟在他身后跑来一点儿也不感到惊奇。在他看来,一个人把他多余的一件大衣送给另一个极为需要的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我的厨娘翻找着我的那些旧衣服。安东看了看,从一堆衣服里拿出一件大衣,试了试, 随即非常平静地说:这件我穿着合适!

说这句话时,他像在一家商店陈列的货物里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随后,他对其他的衣服又投去一瞥。你可以把这双鞋送给住在萨尔泽巷的弗里茨,他太需要了!那些衬衣给正阳大街的约瑟夫,它们对他有用处。若是你认为合适的话,我替你把这些东西带去。

他把鞋和衬衣包起来并补充道:您真是一个高尚的人,这些东西就这样送掉了!

后来,我再也没有听到安东的消息。但是我几乎能向任何人表明,我对此毫不担心:他不会被上帝抛弃,并且,更为少有的是,也从不会被人们抛弃。

(选自《茨威格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安东的第一次接触是因为“我”的小狗生了病,安东从出现到离开的过程很短暂,但已经表现出与别人的不同,很“奇怪”。
B.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以“我”的情感变化作为线索来串联,在平静的叙述中交代了。“我”与安东的两次交往过程。
C.安东的行为对周围的人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后来再也没有听到安东的消息,但“我”相信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都不会忘记他。
D.安东出现后,作者对他的外貌、神态和心理进行细节上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厨娘是这篇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一个人物,试分析其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3.小说结尾段可为颇具匠心,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段有哪些作用。
2021-02-10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士石

超侠

①当我接受了这个任务,登上这座小岛的那一刻,心情是多么愉悦。

②这岛是如此之小,从东走到西,不过一公里,从南走到北,也不过一公里,岛上只有我一个人。一个人驻守在一座孤岛上,刚开始想法很纯粹,远离喧嚣,恰好能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栽几株好看的植物,看湛蓝的天,看天边的云,看海浪飞卷、鲸鱼出没的奇异之景。这是多么幸福而美妙的事啊!

③那为什么要离开小岛呢?我不理解,前面先后上岛的三个战士,怎么会好端端地当了逃兵?这茫茫大海,又能逃到哪里去?

④这样清静的日子过了还没一个月,我似乎渐渐理解他们了。重复,重复,再重复。没有人讲话,只有风,只有石头,只有一棵树。渐渐的,你能听到风的哭声,听到石头的喊叫,还有树的冷笑。这些,都能将你从睡梦中惊醒,后背惊出一身冷汗。

⑤无聊透顶,枯燥而漫长的日子。

⑥有时候,半夜里会听到外面传来莫名其妙的哭声,甚至还能看到有朦胧的影子,趴在窗口,向内张望。噩梦连连,黑夜里睡不好,白天又睡不着。我开始疑神疑鬼,几乎快要神经错乱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这个地方必须有人守卫。

⑦大海像一个蓝色的男人,脾气古怪,时而狂风巨浪、暴躁野蛮,时而风平浪静、安静慈祥;石头就是一个傻傻的小孩,痴里痴气,愣怔发呆,像是在沉思宇宙的奥秘;那棵树是一个妖娆的女郎,摇曳生姿,顾盼流波,时而发些小性子,遇到事情只会惊声尖叫。和它们在一起,我也变得时而暴躁,时而默然。又过了一段日子,连牙膏、饭碗、冰箱、水龙头、电视机,也都活了起来。有一天,我听到牙膏在呕吐,听到饭碗说肚子饿,冰箱说想暖和暖和,水龙头要游泳,电视机沙沙地笑。

⑧我是不是疯了?陡然渗出一身冷汗,难道,那些不见了的战士们是因为发疯跳进大海里去了?

⑨当夜,久久不能入睡,窗外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还有那一道道紫红色的光。它们忽远忽近,有节奏地跳动着,像是行走的火焰。我推开窗仔细观察,海岸边好像有影子在移动。我心中一惊:难道是敌人来犯?我提着枪冲了过去,原来是石头。是石头在动!

⑩岸边那三块大石幻化成了人形,迎向海上射来的光束。海上升起的那块不明礁石,也似人形般,红光就是从他手中发射出来的。我看得瞠目结舌,感觉像在做梦。

⑪它们,到底是什么?是人,是石,还是什么别的生物?

⑫我的心突突跳动,岸边的三块石头在变化,渐渐露出人类的面孔,这形象有几分眼熟。记忆的火药线被点燃了,爆炸出清晰的图像,那不是在我之前守岛的三位战士吗?他们怎么成了石头?

⑬我仗着胆子,靠前想去查看,却不料被对面礁石发出的红色光波射中。一团冻气,沁入了我的体内,身体渐渐冰冷,我挣扎着想要回观察室报告情况,却发现不对劲儿,头脑昏沉,皮肤上生出了硬壳。过了十几秒钟,这种状态才慢慢解除,那层外壳如烧融的蜡一般退却了。我试图联系指挥部,可通信线路因暴风雨中断,暂时无法联络。

⑭我又回到海边,与那三块大石站在一起,对面的礁石正缓缓下沉,红色的光波已然消退。我听到身旁的石头发出声音。第一块石头说,你也中招了,你的频率与我相同了。第二块石头说,这化石光束,又将我们的时间凝固了,我们永远也走不动,只能挡在这里,对付这些可怕的敌人。第三块石头说,想不到,敌人采用这样缓慢的战术,要悄悄占领我们的小岛,我们只能和敌人耗下去。我惊恐至极,想要跑回去,但已经动弹不得。我的双脚全都成了石头!

⑮我问他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告诉我,他们没有死,只是被敌人的高能降速石化射线射中了,这种射线会改变人体细胞的构成,碳基分子逐渐硅基化,柔软的肉体也就石化了。尽管意识和记忆还在,但自我的时间也与周围完全隔离,行动速度更是降到了平时的百万分之一。不过这种射线还会有反弹作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反弹一次,将石化的身躯,快速变为柔软的肉体,但时间短暂,犹如钟摆,摆动过后,还会变回来。敌人同样也是如此,他们化为水中礁石,提着那具高能降速石化射线枪,企图悄然攻占我们的岛屿。

⑯当我恍然大悟时,腰部和头脑,都已经开始石化。幸好我随身带着笔记本,在还有行动力时,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以供未来首长和战友们查证。

⑰我们没有因为条件艰苦和寂寞难耐而逃避,我们一直站在这里坚守,和敌人进行着无声而漫长的战斗。哪怕我们变成石头,哪怕要战斗千年万年,也无怨无悔……

(选自2020年7月《小说选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长久地独自守卫孤岛,生活单调枯燥,心中十分寂寞,非常渴望与人交谈,以至于饭碗、冰箱等生活用品都成了“我”的交流对象。
B.第⑦段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小岛上的大海、石头、树等事物,渲染了神秘的气氛,暗示将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
C.当“我”的腰部和头脑开始石化时,“我”从容镇定地记录下敌人将我方战士石化的事件始末,突出了“我”钢铁般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形象。
D.科幻小说要勇于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比如文中“化石光束”“战士石”等内容想象大胆,为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在驻守小岛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战士们化为“战士石”坚守小岛,但前半部分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写“我”独自守岛的经历,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02-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国

冰心

英士独自一人凭在船头阑干上,一轮明月,照着太平洋浩浩无边的水,一片晶莹朗澈。船不住的往前走着,船头的浪花,溅卷如雪。

他心中都被快乐和希望充满了,回想八年前,父亲朱衡从美国来了一封信,叫他来美国学习土木工程。他年纪虽小,志气极大,乘风破浪的去到新大陆。

那时还是宣统三年九月,他正到太平洋的中央,便听得国内已经起了革命。朱衡本是革命党中的重要分子,得了党中的命令,便立刻回到中国。英士只由他父亲的朋友,替他安顿清楚,他便独自在美国留学了七年。年限满了,课程完毕了,他的才干和思想,本来是很超绝的,他自己又肯用功,因此毕业的成绩,是全班的第一,师友们都是十分夸美。毕业后不及两个礼拜,便赶紧收拾了,回到祖国。

这时他在船上回头看了一看,便坐下,背靠在阑干上,口里微微的唱着国歌。心想:“中国已经改成民国了,虽然共和的程度还是幼雅,但是从报纸上看见说袁世凯想做皇帝,失败了一次,宣统复辟,又失败了一次,可见民气是很有希望的。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正合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两句话。我何幸是一个少年,又何幸生在少年的中国,亲爱的父母姊妹!亲爱的祖国!我英士离着你们一天一天的近了。

两个礼拜以后,英士提着两个皮包,向着家门走着,朱衡和他的夫人,都站在门口,英士上前了躬,彼都喜欢得不知说什么好。

吃过了饭,英士便问父亲道:“现在国内的事情怎么样呢?”朱衡笑了一笑,道:“你看报纸就知道了。”英士又道:“关于铁路的事业,是不是积极进行呢?”朱衡说:“没有款项,拿什么去进行!现在国库空虚如洗,动不动就是借款。南北两方,言战的时候,金钱都用在硝烟弹雨里,言和的时候,又全用在应酬疏通里,花钱如同流水一般,哪里还有工夫去论路政?”英士呆了一呆,说:“别的事业呢?”朱衡道:“自然也都如此了!”

夫人笑对英士说:“你何必如此着急?有了才学,不怕无事可做,政府里虽然现在是穷得很,总不至于长久如此的,况且现在工商界上,也有许多可做的事业,不是一定只看政府……”英士口里答应着,心中却有一点失望,便又谈到别的事情上去。

芳士回来后,他兄妹两人,同向球场去了。

夫人笑道:“英士刚从外国回来,兴兴头头的,你何必尽说那些败兴的话,我看他似乎有一点失望。”朱衡道:“这些都是实话,他以后都要知道的,何必瞒他呢?”夫人道:“我看你近来的言论和思想,都非常的悲观,和从前大不相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朱衡叹气说:“自从我十八岁父亲死了以后,便入了当时所叫做‘同盟会’的。成天废寝忘食,奔走国事,父亲遗下的数十万家财,花去大半。二十年之中,足迹遍天涯,也结识了不少的人,无论是中外的革命志士,我们都是一见如故,‘剑外惟余肝胆在,镜中应诧头颅好’便是我当日的写照了。……”

夫人忽然笑道:“我还记得从前有一个我父亲的朋友,对我父亲说,‘朱衡这个孩子,闹的太不像样了,现在到处都挂着他的像片,缉捕得很紧,拿着了就地正法,你的千金终于是要吃苦的。’便劝我父亲解除了这婚约,以后也不知为何便没有实现。”

朱衡笑道:“我当日满心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热气,是很愿意解除婚约的。不过你父亲还看得起我,没有同意。”

朱衡坐下,又说道:“当时真是可以当得‘热狂’两个字,整年整月的,只在刀俎网罗里转来转去,有好几回都是已濒于危。”朱衡说着声音颤动,脸上渐渐的红起来,目光流动,少年时候的热血,又在他心中怒沸了。“以后在我离开广州以先,我去到黄花岗上,和我的几十位同志,洒泪而别。咳!‘战场白骨艳于花’,他们为国而死,是有光荣的,只可怜大事未成,吾党少年,又弱几个了。——还有那一次奉天汉阳的事情,都是你所知道的。当时那样蹈汤火,冒白刃,今日海角,明日天涯,不过当他是做了几场噩梦。现在追想起来,真是叫人啼笑不得,这才是‘始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了。”说到这里,不知不觉的,便流下两行热泪来。夫人笑说:“那又何苦。横竖共和已经造成了,功成身隐,全始全终的,又有什么缺憾呢?”

朱衡猛然站起来说:“要不是造成这样的共和,我还不至于这样的悲愤。只可惜我们洒了许多热血,抛了许多头颅,只换得一个匾额,当年的辛苦,都成了虚空。数千百的同志,都做了冤鬼。咳!那一年袁皇帝的刺客来见我的时候,我后悔不曾出去迎接他……”

夫人道:“你说话的终结,就是这一句,真是没有意思!”

朱衡道:“我本来不说,都是你提起英士的事情来,我才说的。英士年纪轻,阅历浅,又是新从外国回来,不知道这一切的景况,我想他那雄心壮志,终久要受打击的。”

这时英士和芳士一面说笑着走了进来,他们父子母女又在一处,说着闲话,直到夜深。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明朗、宁静的氛围,衬托了英士对未来充满希望、快乐的心情。
B.文章叙述故事不疾不徐,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来展开情节,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C.当母亲说工商界也有事可做时,英士“失望”,表明他认为当时的社会现状不利于实现报国理想。
D.父亲回忆时多次引用诗句,除了契合父亲当时的情感外,主要还是为了展现父亲的文学底蕴。
2.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英士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后半部分大篇幅地穿插了英士父亲年轻时期奔波救国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
2021-02-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狗不理

冯骥才

天津人讲吃讲玩不讲穿,把讲穿的事儿留给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人重实惠。人活世上,吃饱第一。天津人说,衣服穿给人看,肉吃在自己肚里;上海人说,穿绫罗绸缎是自己美,吃山珍海味一样是向人显摆。天津人反问:那么狗不理包子呢,吃给谁看?谁吃谁美。

天津人吃的玩的全不贵,吃得解馋玩得过瘾就行。天津人吃的三大样——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不就是一点面一点糖一点肉吗?玩的三大样——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不就是一块泥一张纸一点颜色吗?非金非银非玉非翡翠非象牙,可在这儿讲究的不是材料,是手艺,不论泥的面的纸的草的布的,到了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手里一摆弄,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宝贝了。

运河边上卖包子的狗子,是当年跟随他爹打武清来到天津的。他的大名高贵友,只有他爹知道;别人知道的是他爹天天呼他叫他的小名:狗子。那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个贱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为了叫阎王爷听见不当个东西,看不上,想不到,领不走。在市面上谁拿这种狗子当人?有活儿叫他干就是了。他爹的大名也没人知道,只知道姓高,人称他老高;狗子人蔫不说话,可嘴上不说话的人,心里不见得没想法。

老高没能耐,他卖的包子不过一块面皮包一团馅,皮厚馅少,肉少菜多,这种包子专卖给在码头扛活儿的脚夫吃。干重活的人,有点肉就有吃头,皮厚了反倒能搪时候。反正有人吃就有钱赚,不管多少,能养活一家人就给老天爷磕头了。

他家包子这点事,老高活着时老高说了算,老高死了后狗子说了算。狗子打小就从侯家后街边的一家卖杂碎的铺子里喝出肚汤鲜,他就尝试着拿肚汤排骨汤拌馅。他还从大胡同一家小铺的烧卖中吃到肉馅下边油汁的妙处,由此想到要是包子有油,更滑更香更入口更解馋,他便在包馅时放上一小块猪油。之外,还刻意在包子的模样上来点花活,皮捏得紧,褶捏得多,一圈十八褶,看上去像朵花。一咬一兜油,一口一嘴鲜,这改良的包子一上市,像炮台的炮一炮打得震天响。天天来吃包子的比看戏的人还多。

狗子再忙,也是全家忙,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顶忙的时候,就在门前放一摞一摞大海碗,一筐筷子,买包子的把钱撂在碗里。狗子见钱就往身边钱箱里一倒,碗里盛上十个八个包子就完事,一句话没有。你问他话,他也不答,哪有空儿答?这便招来闲话:“狗子行呀,不理人啦!”

别的包子铺干脆骂他“狗不理”,想把他的包子骂“砸”了。

狗子的包子原本没有店名,这一来,反倒有了名。人一提他的包子就是“狗不理”,虽是骂名,也出了名。

天津卫是官商两界的天下。能不能出大名,还得看是否合官场和市场的口味。

先说市场,在市场出名,要看你有无卖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名没人稀罕,骂名人人好奇。“狗不理”是骂名,却好玩好笑好说好传好记,里边好像还有点故事,狗子再把包子做得好吃,“狗不理”这骂名反成了在市场扬名立万的大名了!

再说官场。三岔河口那边有两三个兵营,大兵们都喜欢吃狗不理的包子。这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来天津,营中官员拜见袁大人,心想大人山珍海味天天吃,早吃厌了,不如送两屉狗不理包子,就叫狗子添油加肉,精工细做,蒸了两屉,赶在午饭时候,趁热送来。狗子有心眼儿,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时先送上狗不理。人吃东西时,第一口总是香。袁大人一口咬上去,满嘴流油,满口喷香,心中大喜说:“我这辈子头次吃这么好吃的包子。”营官自然得了重赏。

转过几天,袁大人返京,寻思着给老佛爷慈禧带点什么稀罕东西。谁知官场都是同样想法,袁大人想,老佛爷平时四海珍奇,嘛见不着?鱼翅燕窝,嘛吃不到?花上好多钱,太后不新鲜,不如送上前几天在天津吃的那个狗不理包子,就派人办好办精,弄到京城,花钱买好御膳房的人,赶在慈禧午间用餐时,蒸热了最先送上,并嘱咐说:“这是袁大人从天津回来特意孝敬您的。” 慈禧一咬,喷香流油,勾起如狼似虎的胃口。慈禧一连吃了六个,别的任嘛不吃,还说了这么一句:

“老天爷吃了也保管说好!”

这句话跟着从宫里传到宫外,从京城传到天津。金口一开,天下大吉,狗不理名满四海,直贯当今。

(选自冯骥才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以民间故事为创作素材,记叙了“狗不理”从出现到兴盛的传奇故事,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
B.小说故事生动有趣,塑造的传奇人物,奇异非凡,跃然纸上,文笔简练传神,形象地再现了清末时天津的社会风貌。
C.小说中,狗子“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袁大人“花钱买好御膳房的人”等情节,展现了当时行贿成风的社会背景,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D.小说使用了一些天津方言和不断句的句子,具有浓郁的天津地方特色,显示了叙述语言口语化的特征,契合小说集名称中“俗世”一词。
2.小说在刻画狗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前三段在构思上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号外号外(节选)

张恨水

这是个半阴晴的天气,太阳在白灰色的云层里,时时地透露出来。这是四川的春季,已经是很好的天色了。

自搬到这旅馆里来以后,妻始终是皱了眉头子的。我想起朋友介绍的新市区一所房子,立刻就去看房。西式的楼房,背靠了一座小山,六七层台阶的八字门楼,上面一带走廊,并排五开间房屋,心里自己告诉自己,假如这里有房子的话,决定在这里住下了。正如此想着,出来一位五十上下的人,身着蓝绸长夹袄,鼻梁上架着大框圆眼镜,手里捧了一支水烟袋,缓缓走了出来,问道:做啥子?

我听他是本地口音,我只得勉强操了下江川话,答道:贵处有房子出佃吗?

他点头道:房子是有两间,我们要熟人介绍来的才出佃。阁下是不是姓张?

我说:是。

他捧着水烟袋,走下了台阶,又问道:阁下在银行里服务吗?

我心想:这好像就是房东。恐怕不会欢迎穷措大,又含糊答应了一个字。但我的良心立刻裁判我犯罪了。所以那个字,说出来是很低微,几乎我自己都听不到。

他又问:府上有多少人?

我说两个大人,两个小孩。

他问:你贵处沦陷了吗?

我说:一度沦陷的,但已经收复多时了。

他点点头说了一个字。

就是这个,房子很好,用不着看。不过他虽这样说了,倒是捧着水烟袋走上了台阶,引着我到门边,推开了门让我张望。这是西式建筑,房子是前后间,地板油漆得光亮,靠墙一排纱窗,光线也很充足。

我相当满意,但是要多少钱一季呢?

他说:本来我们不出佃的,这不过是分给朋友住。每间屋子要一百六十块钱一个月,一季三个月,先交,另交押租两个月。

我沉吟了一会,笑说:两间屋是三百二十元一月,季是九百六十元,再加押租六百四十元,共要交出一千六百元,才可搬进屋子来住了。

他说:押租是要退还的。你看看,我们房后面这个防空壕,有多么结实。

我本不想看,这样高贵的房价,我根本无力负担,话不必向下说了。但是他既提到了防空壕最好,我倒要看看,便道:在什么地方?是打的山洞吗?

那人满脸是笑容,点点头道:可以来看看,就在这屋子后崖脚下。

说着,他就在前面引路。在石壁脚下,开了一个洞门,他开着外面的两扇白木门,扭着洞里的电灯,笑道:你看吧,全市也不会找到我这样的几座防空壕。不说房租,就光是这座飞机洞洞,我们也可以卖人家五十元一张的防空证。假使府上有四个人,这房子算是白住,不过是出了四张防空证的钱罢了。

房子我是十分满意的,这房钱可不可以……

他不等我说完,仿佛像街上小贩子回价的声调,答应了我地道川调三个字:没有少!

可不可以按月付款?

他脸上一点笑容没有,摇摇头道:本城的规矩,都是论季嘛!

我只得告辞道:好!我回去商量商量!

他依然板着面孔,并不理会我。就在这时,一阵吆唤的声音,破空而至:号外,号外!日本军队总崩溃,我军收复南京的消息!号外号外,日本发生革命,下江日本军队大败的消息!

买号外,这里这里!

立刻大门外,一阵喧哗。我转身向大门外跑了去,只见各屋子门里牵连不断地向外吐着人,全奔了大路上来,向两个报贩子围着。我抢上了前买得了一份,来不及找地方坐了,就站在路边水田埂上两手捧着一张号外看。果然纸上茶杯口大的题目:东战场寇军总崩溃,我军今晨光复南京。我将这张号外,一口气把它读完,只觉周身血管紧张,脊梁上出汗。心里头那一种愉快,立刻我身子就像减轻了几十斤,也好像我变成了一个四五岁小孩子,我不能平平稳稳地走路,我必须跳着走。我拔开两腿,赶紧就向旅馆走。

可是没有走到十步,就听到后面有人高声叫着张先生慢走。我回头看时,正是那位房东,老远抬起一只手来,向我招了几招。我回身迎着向前,他放下全副正经面孔,每个细胞里都推出笑容来,向我点点头道:我看你老哥是个规矩人,极愿意和你交一个朋友,若是你老哥有意佃我的房子,我愿减少些房价,押佃那简直就不要了。

我说:好!多谢你的盛意,等我回去和太太商量好了,再来回信。

房东道:还有一件原因,可以奉告的,就是我家许多木器家伙,都可以借用。

我说:那更好了,内人一定也满意。

房东说:我们收复南京了,阁下不回下江吗?

我笑说:回是要回去的,但是也不能马上就走。

那房东听说,脸上透着有点懊丧,慢吞吞地道:这号外是宣传品,哪有浪样快哟?

(有删改)


【注】①穷措大:比喻贫穷的读书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号外号外”为题,不仅与正文提及的“号外”内容相照应,而且将抗战背景引入作品,使主旨表达更为深刻。
B.小说善于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如房东先生“满脸是笑容”“一点笑容没有”“板着面孔”“每个细胞里都推出笑容”,展现了商人的善变。
C.“我”本无力负担房价,但在参观防空壕后想要租住房子,从侧面写出人们对战争时局的忧虑,表达了小说厌恶战争、呼唤和平的主题。
D.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有限视角透视并参与事件的发生,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的同时,以小见大地折射了社会生活的原貌。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人物形象。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十分巧妙,请结合文本主旨分析本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