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秋,赴一场红色之约

管广静

一次意外脚伤,让喜欢旅游的我蛰伏一年,无法远游。

这个深秋,窗外的桂花开得依旧热烈,一颗心在桂子的香氛里蠢蠢欲动。

去远游,去远游。一个声音在不停召唤!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方不负此生相思意。

那就出发吧!趁秋风薄凉,趁花儿未谢,趁山河还沉浸在欢乐的海洋,去赶赴一场红色之约。

当飞机延误,晚点降落时,才惊觉,这个叫茅台机场的地方,隐在群山中,如墨似紧,渲染出一幅山水丹青画。

遵义,这座位于贵州省北部的城市,遵义会议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我此行的目的地便是这红色圣地。下榻宾馆后,时针已指向深夜十二点。

来到遵义,行程首选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穿过紧华的街道,川流的人潮,我的脚步停留在红旗路80号,一座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前。红色的大门上方高悬毛泽东亲笔所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大字。闹中取静处,惚若两个世界。

上主楼,过厅堂,穿跨院,北屋、东西屋,我的脚步在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司令办公室(作战室)、周恩来办公室兼住室、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以及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等处,一一驻足,那段岁月的影像在我们面前徐徐展现……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让前行的脚步走得更稳,更宽广。

来遵义爬娄山关,是此行旅程必不可少的体验。

看山看云,云雾缭绕,山隐云中。车辆行驶在或高或低、或直或弯的高速公路上。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一座又一座桥梁时,我们不得不惊叹中国制造之伟大!

经查阅资料,娄山关居汇川区与桐梓县的交界处,北据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天险,发生过多次战役。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后首个胜利,也让红军摆脱了被动局面,这才有了毛泽东写就的这首气势磅礴、慷慨激越的《忆秦娥·娄山关》词作。时至今日,这首词依然鼓舞着后来者面对困难和挑战,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气概和博大胸襟。

不知道是否因为地处偏僻,游客不是太多,却也正合我意。坐上景区内的摆渡车,穿过旅游小镇、陈列馆,来到纪念碑,爬上刻有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字样的石刻前,向下俯瞰,南北两面的公路蜿蜒曲折,尽收眼底。也真正地感受一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之情。

置身重崖叠峰,看峭壁陡立,观词碑,走百丈梯,步长空桥,绕雁鸣塔,听山风过耳,赏漫山的紫菀花。那一刻,且持彩练当空舞,与尔同消方古情。

一个人的旅行,是因为大座城。一些人,还有那挥之不去的酒香。

在遵义的最后行程,该是这个因酒而闻名海内外的小镇——茅台镇。古有川盐走贵州,泰商聚茅台的写照,今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去之前,脑海里有太多的画面,而当我真正漫步其间,却发现所有的想象,都不及现实中的繁华。不得不感叹一句:这真正是因酒而兴的小镇!

镇上建有国酒文化城园区,占地面积四十余亩,是反映茅台酒发展和酒文化精髓的一座博物馆,进入园区,小桥流水,藤蔓攀爬,建筑鳞次栉比,高低有序。因内建有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馆共七个馆,馆内陈列着各个朝代的酒礼、酒俗、酒技、酒故、酒史,酒文、酒诗,以及与酒有关的重要人物故事等书画作品、雕塑、楹区和实物,集雕塑、碑刻、楹联,文物、影像于一体,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

不远外排队的人群,是凭身份证可以买两瓶茅台酒的外地游客。我就不去凑这份热闹了。带一份闲适之心,在酒香的世界里走走停停,回眸远观。

出得园来,拾级而上,且寻一家酒馆,漫漫聊,浅浅议。时光,藏在我们的笑容里,忽隐忽现。

待我们步出酒馆,已是灯火璀璨。顺势而下,广场的音乐响起。这个本为纪念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而修建的广场,如今不仅具有纪念意义,还成了市民和游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赤水河沿岸霓虹闪烁,彩虹桥倒映在河面上,不知道彩虹是在天上,还是在水里?

红星铁索桥是行人必到之处,每位游客都会站在桥上,立此存照,致敬红军四渡赤水的伟绩。我也未能免俗,让手机留住那一瞬间的微笑。

时光如一潭池水,惊鸿一瞥,照影而过,当我再次坐上返程飞机,回到江苏的家乡时,蓦然回首这一段旅程,如星光闪耀,在此后的岁月里,牵引着我的目光,萦回……。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声音在不停召唤!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方不负此生相思意”,表明了“我”早就有了旅行的想法、并且这种想法十分强烈。
B.“我”参观完遵义会议会址后感慨“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让前行的脚步走得更稳,更宽广”,是想说接下来的红色之旅更顺利。
C.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茅台镇,不仅因为它拥有茅台酒而名扬天下,也因为与茅台镇紧密相连的赤水河蕴含着特定的故事和意义。
D.文章结尾“这一段旅程,如星光闪耀,在此后的岁月里,牵引着我的目光,萦回……”,表达了“我”对这次红色之旅回味不已,难以忘怀。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次意外脚伤,让喜欢旅游的我蛰伏一年”,为后文“我”想去旅游和红色之旅做了铺垫。
B.文章写坐车去娄山关时,多用短句,整散结合,节奏明快,富有韵味,写出了娄山关的险峻。
C.文章引用《忆秦娥·娄山关》,表明“红色之约”的对象就是娄山关,也给全文增添了文采。
D.“时光如一潭池水,惊鸿一瞥,照影而过”,运用比喻写这次旅行虽然短暂,但是令人惊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标题“深秋,赴一场红色之约”有什么内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11)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12)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13)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2.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
3.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2020-10-31更新 | 236次组卷 | 27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8-2019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人捡拾的柴禾

①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

②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

③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

④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不再俏皮,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柴禾。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地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冬季。

⑤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

⑥冬天里的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们,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

⑦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义。

⑧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路过学校门外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

⑨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季。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因此,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时候,他们的母亲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快。

⑩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们的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烟。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柴禾不仅可以用来煮饭,还可以逼去严寒,让人熬过漫长的冬季,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
B.文章第④段写孩子放学后相约捡柴禾运用了细节描写和肖像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孩子们成群结伙、满沟满岭捡枯枝的情形。
C.家里、学校过冬的时候都需要孩子们拣柴禾,这使得他们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可看出孩子们对这件事很看重。
D.结尾富有意蕴,“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用疑问、拟人手法表达出作者对无人拣拾柴禾的失落感。
2.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3.本文标题是“无人拣拾的柴禾”,文章却又用大量的篇幅写了过去拣柴禾的事情,请结合全文探究写“拣柴禾”的效果。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跑步鱼

蔡楠

白洋淀沟壕众多,水质清新,水草茂盛。古往来承包了几条沟壕养鱼。别人养鱼投放玉米、豆饼、颗粒饵料,而古往来割沟壕边上的水草,捞大淀里的窄菜,捕沟渠里的螺蛳来喂养。鱼自然天养,膘厚肉肥。别人在入冬之前都将鱼捕猎一空,而他却让鱼在淀里过冬。第二年河开时节再集中出鱼,价格倍增。古往来凭这绝招率先在淀边富了起来。

年轻的村主任鱼篓带人来向他取经,他数着票子说,没什么诀窍,就是万事你得动脑子,还得猫腰撅腕去干!我爹当年就是这样干的。鱼主任,我爹古树桐你知道不?渔民合作社那会儿,他被县上授予农民养鱼专家,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呢!

鱼篓见古往来把话题岔开了去,黑着脸带着一群人走了。等大伙儿都偷着学会用自然饲料养越冬鱼,古往来却在大淀的港道上开始用网箱养鱼。这回他投放的饵料是高价科技饵料,当年养殖,当年出鱼,再不进行过冬管理。200亩网箱一年下来,古往来轻轻松松赚了十几万。几年过去,古往来在村头盖起了三层小楼。

早上太阳在淀里升起时,古往来常爬上楼顶眺望他的网箱群。那时候,他的网箱群已成了白洋淀的一景。远远望去,网箱错落有致,木桩点缀其中,晨曦里,鸥鸟鸣叫,在木桩上引吭高歌。忽然有游船奔过,鸥鸟一声呢喃,嗖地一跃直插蓝天。待船艇远遁波涛散尽,鸟们就又悠然飞回。

这时,早起的村主任鱼篓总会踱到古往来的小楼跟前,嘻嘻地说道,往来叔,又自我享受呢?嗨,你是赶上好时候了,这要是在老年间,你准成了咱村的秋邦宗!

秋邦宗是村里大财主,有钱有船有势力,刚解放就被当成渔霸镇压了。

古往来见村主任把自己比作秋邦宗,脸一下拉得很长,拉成了一双长手,那手恨不得化成巨掌,狠狠掴在鱼篓脸上。但古往来嘴里还是支吾着,鱼主任你说笑了,我可不是秋邦宗,我是古往来。主任嘴别管说笑,你要吃鱼就自己去逮,去钓,咱自己养的,随便!

鱼篓嘿嘿答应着,就走下码头,解开他的快艇,点着火,一溜烟钻进了大淀深处。

日子就在富足中水一样流过。突然有一天,村主任鱼篓开着快艇拉着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来到古往来高高的窝棚前。古往来坐在窝棚上,将老腿垂下来,在风中晃悠着说,鱼主任终于肯来了,你是逮鱼呢还是钓鱼呢?咱自己养的,随便!

鱼篓立在快艇上,脸仰起来说,老古,我不逮鱼不钓鱼,我是来拆你这网箱的!这是县农综站马站长,他是带着上级精神来的!

被称作马站长的人从文件袋里掏出红头文件,给古往来抖落着,网箱养鱼不可取,鱼的粪便和残饵污染水体,还阻碍水上交通,得取缔!

古往来两条腿不晃悠了,他咚的一下跳到鱼篓的快艇上,一把薅住鱼篓的脖领子,鱼篓子,我早知道你对我有意见,有意见你明来啊,有意见你明来啊,用不着用汉奸这一套!前些年你喊我秋邦宗,我看你就是汪精卫!

鱼篓一俯身,挣脱了古往来,反身将古往来的胳膊拧到了背后,古往来你老小子劲儿不小哦,可惜用错了地方。网箱限你三天拆除,三天之内拆除给你补助,三天之后不拆,将你带到县里办学习班!

老古在窝棚里睡了三天。三天后,网箱依然星罗棋布。

鱼篓没有食言,他带着人来了,先是拆了古往来的窝棚,然后将古往来真的带到县里去办学习班了。

半月后,古往来才回来。他急匆匆地划着小木船来到他的渔场。渔场完全变了样。星罗棋布的网箱和梅花林般的木桩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溜大铁箱子。铁箱子一字排开,每个铁箱子都安着一个气泵。气泵将铁箱子里的水不停地朝同一方向推动,天性逆流而上的鱼儿便奔跑起来。望着以前懒散不动的鱼儿变成了跑步鱼,古往来蹲在那里不停地用手机拍起小视频。

小视频里鱼儿上下跳跃,竞相奔跑,跑着跑着就没了影儿。鱼没影了,小视频里出现了人影儿,是从后面闯进镜头的倒影儿。古往来回头一看,是鱼篓,马站长,还有几个拿着玻璃仪器的人。

鱼篓子,你个混——古往来还没把“蛋”骂出来,马站长就堵住他的嘴。马站长说,老古啊,鱼主任可是为你的鱼操了不少心啊!先是帮你捕鱼圈养,然后带人替你拆除网箱和木桩,将渔场改为了鱼塘,再然后请来了北京的专家为你设置了绿色环保的跑道养殖,将捕捞的鱼又放回跑道。了不得噢——你看,鱼的粪便和残饵,让气泵推动着集中在一起,从水底抽上来,沿循环管道聚集到岸上,在那里进行生化处理后,变成有机肥,直接浇灌鱼塘边你栽的果树了。你说神奇不神奇啊?

古往来抽了一下自己的嘴,攥住鱼篓的手,侄子,我才是混——。鱼篓用力抽出手来,从怀里摸索出一沓钱,往来叔,你看这是县上给你的补助,你虽然办学习班了,但在限定期限内拆除了网箱,补助还是有的!

古往来哪里好意思接钱,吭哧着说,鱼主任,你就和马站长请专家喝酒吧!现在不用,等你的跑步鱼上市以后,再喝酒不迟!鱼篓说。

对了,你这可是咱雄安新区第一家跑步鱼呢!鱼篓又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古往来在太阳升起时爬上楼顶眺望他白洋淀里的网箱群,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古往来的惬意与自豪感,起到舒缓小说叙事节奏的作用。
B.村主任鱼篓将发家致富的古往来比作往昔村里的大财主秋邦宗,而古往来则将村主任鱼篓比作汪精卫,这反映出他们两个人互相看不惯,互不服气。
C.小说运用补叙手法,借马站长之口交代了鱼主任为古往来的鱼操了不少心的具体事由;这样写解开了上文古鱼二人矛盾的悬念,避免了平铺直叙。
D.小说结尾点明“这可是咱雄安新区第一家跑步鱼呢”,这样写呼应标题,升华主题,紧扣新时代农业生产建设保护环境和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
2.小说中的古往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写“拆网箱、办学习班”这一事件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2020-05-30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望川

聂鑫森

贺望川的肚腹里确实“藏”了不少书,读书博而专,《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他可以闭目诵读。你问某书某段话该如何正确评断,他会滔滔不绝地先说出自秦汉到清代名流的观点,末了才说:“敝人的见解是——”这是什么记性?简直就是一部活电脑。可他的忘性也令人匪夷所思。出门忘记带钥匙;别人问他的手机号码,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不得不问妻子和同事;有时夜里回家,他找不到这条小巷,只好问人该怎么走。妻子取笑他:“你这是什么记性?别哪一天把自己弄丢了。”

他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其余的就拜托你了。”

一星期前,贺望川请一位老朋友到离家不远的一家“百鱼斋”吃中饭。这里的菜品皆与鱼有关,各道菜都可口,两人尽兴喝了一斤酒。该结账了。贺望川一摸口袋,忘记带钱夹了。友人也和他一样,出来得匆忙,除了记得带香烟、打火机,别的都没带。

贺望川对服务员说:“对不起。我让我的朋友留下做人质。这个人质可得好好侍候,他是湘楚大学的著名教授。我家离此不远,我快去快回。”

回到家里,取了钱,贺望川正要出门,忽听有人喊:“贺教授在家吗?有快递。”

妻子说:“你盼望的小谢来了。”

“谢定山小友,星期天你也没休息?”

“因为有你的快递,我知道你想先睹为快,就赶快送来了。”

“快坐下。先喝茶。”

小谢是快递公司的送货员,专送文化街这条线路。贺望川购书量大,又有各地的友人、学生寄赠书籍、资料,所以每隔几日,小谢就要上门来送货。一送就送了两年,彼此变得相当亲稔。

贺望川用剪刀剪开塑料包装袋,取出几本书来,爱不释手地翻了一遍。说:“我的学生都成气候了,"新松恨不高千尺",太好了。小谢,每次都辛苦你,令我铭感啊。”

“贺教授,您客气了,我干的就是这个活。说真的,能为你们这些大学者送快递,是我的荣幸。可惜家里条件差,我只读了高中,就从偏远的山区到城里来打工,可我从心里敬重你们,我爹我爷爷也是。我一回家,他们就问学者是什么样子,说了些什么话,我都一一告诉他们。”

贺望川忍不住大笑起来:“你就说,这些读书人不多一只眼睛不多一个鼻子,和大家没什么不同。”

“可他们不信,尤其是爷爷,我要他进城来看看,可他早已瘫在床上了,没法来。”

“什么时候你领我去,让他看看我——一个似僧似俗的人。”

“那会让爷爷乐翻天的。我就代爷爷先谢谢你了。”

小谢作古正经站起来,向贺望川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们正说着话,留在饭店里的友人领着服务员,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你真是个‘忘川’无疑!把我丢在饭店,也不拿钱去赎。我家住得远,要不我会领着服务员去取钱,免得又登你的门。”

贺望川这才猛醒过来,赶忙向友人谢罪,然后付款给服务员,再另加小费。

……

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月。

盛夏,炎天暑地。

来贺家送快递的,忽然换了另外一个姓马的小伙子。

贺望川很奇怪,问:“小谢呢?”

小马说:“他爷爷病重,恐怕熬不了几天了,小谢请假回老家去了,由我暂时代替他。”

“他老家在哪儿?”

“是本市管辖的株洲县朱亭镇大龙山村,坐汽车去要大半天。”

“你有小谢的手机号码吗?”

“有。”

贺望川赶快用笔把地址和手机号码记下来。

小马问:“贺教授记这些做什么?”

“我答应过小谢,要去看望他爷爷,这个事我忘不了。君子不能言而无信,我明天就去,让儿子开车送我去。”他转过脸问妻子:“你愿意去吗?”

妻子说:“有道是夫唱妇随,我也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概括地交代了贺望川令人匪夷所思的、充满矛盾的记性好忘性也大的特点,为故事情节展开做了铺垫,为人物形象刻画奠定了感情基调。
B.小说主体部分的情节环环相扣,大起大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潮处故事戛然而止,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信守诺言,诚恳待人。
C.贺望川请友人到饭店吃饭,他们竟都忘了带钱,这表面看似不合情理,但实质表现了老朋友的真性情,自有其感人、合理之处。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贺望川的一句“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其余的就拜托你了”就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君子该铭记什么的个性特点。
2.小说以“记性”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小说结尾,贺望川夫妇要去看望快递员小谢的爷爷。这样写合理吗?请简要分析。
2020-02-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道:“既这样,大家吃门杯好听的。”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才罢。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湘云忙一手夺了,掷与宝钗。宝钗又掷了一个十六点,数到探春,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笑道:“这东西不好,不该行这令。这原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

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来敬。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探春只命蠲了这个,再行别的,众人断不肯依。湘云拿着他的手强掷了个十九点出来,便该李氏掣。李氏摇了一摇,掣出一根来一看,笑道:“好极。你们瞧瞧,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

竹篱茅舍自甘心。

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说着,便吃酒,将骰过与黛玉。黛玉一掷,是个十八点,便该湘云掣。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

只恐夜深花睡去。

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众人便知他趣白日间湘云醉卧的事,都笑了。湘云笑指那自行船与黛玉看,又说“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话了。”众人都笑了。因看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湘云便绰起骰子来一掷个九点,数去该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

开到荼蘼花事了。

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麝月一掷个十九点,该香菱。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

连理枝头花正开。

注云:“共贺掣者三杯,大家陪饮一杯。”香菱便又掷了个六点,该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

莫怨东风当自嗟。

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于是饮了酒,便掷了个二十点,该着袭人。袭人便伸手取了一支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

桃红又是一年春。

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众人笑道:“这一回热闹有趣。”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只无同姓者。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他一钟。”于是大家斟了酒,黛玉因向探春笑道:“命中该着招贵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们好喝。”探春笑道:“这是个什么,大嫂子顺手给他一下子。”李纨笑道:“人家不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说的众人都笑了。

(六十三回节选)

1.选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
A.袭人抽到的“桃红又见一年春”,暗示了袭人以后会迎来她生命的“第二春”,最后会放弃侍妾身份,离开宝玉,再嫁蒋玉菡。
B.李纨抽到的“竹篱茅舍自甘心”,是对李纨亡夫后寂寞寡居生活的写照。槁木死灰般地度过一生,到老临死时才挣得一顶“珠冠”,一件“凤袄”,也够可怜了。
C.史湘云抽到的“只恐夜深花睡去”,进一步品味,还有更深的意味:湘云开朗活泼,陶醉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对未来的厄运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香梦沉酣”又是对她的惋叹。
D.大观园原是为元春晋封贵妃后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花园。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特下谕令妹妹们进园入住,因而大观园是一个纯粹的“女儿国”。
2.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中,以花喻人是常见的手法,如“三春去后诸芳尽”指众女儿风流云散的结局。特别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用各种花卉暗示几个人的命运。行酒令时,宝钗抽到的花名签子是“牡丹--艳冠群芳”,背面题的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从来是与时好联系在一起的,亦称富贵花,与兰、荷、菊、梅相比,不免有俗艳之讥,不过这也符合宝钗皇商之女的身分。
B.探春是雪芹所喜爱的人物之一,群芳谱中她拟为杏花,花名签子是“杏花--瑶池仙品”,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中还有“必得贵婿”诸语。(此句诗出自唐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全诗是: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这首诗是高蟾落第后所作,自比芙蓉,对既得沐皇家雨露的碧桃和居日边的红杏表示羡慕。 “日边”,“倚云”都有离乡远嫁外邦皇室之意,与判词中“千里东风一梦遥”相呼应。曲中的“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也是这个意思。
C.《红楼梦》中,薛宝钗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与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D.黛玉从宝玉那里得到《牡丹亭》,读后被深深打动;但这种描写自由爱情的作品当时被认为是不正经的杂书,因此黛玉被发现读过此书后羞得满脸飞红。
E.《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除了王熙凤、史湘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和薛宝钗外,还有李纨、秦可卿、妙玉、薛宝琴。
3.阅读下面小语段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中贾府大老爷贾赦想收一个漂亮丫鬟为小妾,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不想那丫鬟却说……”


这丫鬟名字叫什么?这件事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4.为庆祝宝玉生日,怡红院开夜宴,在“占花名”的行酒令中,林黛玉、薛宝钗各占得什么花名?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安排?
2020-01-16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4-15高三·河南郑州·期末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快乐与原则

(意大利)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

当他挤上公共汽车时,他激怒了车上的每个人。

塞满了别人账簿的公事包,左臂夹着大盒子——这一切,都使他难以掏出回程票来。不得已,他把盒子放在检票员的凳子上。他踩了别人的脚,别人也踏到他的脚上。他引来了一片斥责。

到站了,他挤下来,总算是一个人走在了回家的那条坑坑洼洼的小径上。他急忙看了看他的塑料钱夹是否还在,然后,就开始轻松地品味起他的快乐。

钱夹里装着37245里拉——那是一个小时前,作为圣诞节的奖金,他刚刚领到的“第13个月的薪水”。这笔钱意味着许多麻烦都可以解决了。有了这几张高面值的钞票,就不用为下一张电费单而发愁,不用为瞥见孩子们的坏鞋而痛心。他心里充满一种玫瑰色的感觉,红润得就像甜点盒子包装纸的颜色。源源不断涌出的玫瑰色感觉来自他从办公室带回家的圣诞面包——一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这个甜蜜的负担使他左臂发麻。虽然面包是有限的,但对他们全家来说,实在是太丰盛了!玛丽娅该有多高兴啊!孩子们该闹腾成什么样子呀!

不过,这些都属于另一种快乐,香草精和彩纸片带来的物质上的快乐,而他自己的快乐却全然不同——是一种建立在自豪之上精神上的快乐,对,是精神上的!

几个小时前,男爵——他们公司的董事长,在分发红包并致圣诞祝词时宣布,公司特制了一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准备送给最该得到它的雇员,以表嘉奖。他恳请亲爱的同事们当场“民主”地推举出这个幸运的人。雇员们笑着,低声嘀咕了一阵,然后由董事长带头,大家一起喊出了他的名字。一种巨大的满足,一个保住职业的保证——总之一句话,一个胜利。接下去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减弱他的兴奋。

他朝自己的家走去。他打开门,走进窄窄的门厅,放下沉甸甸的面包盒子,放下装着账簿的公事包,又把他的围巾放在一个食盒般大小的柜子上。然后他喊起来:“玛丽娅,快来呀!快出来看呀——多漂亮的东西啊!”

他的妻子从厨房跑出来,蓝围裙上沾着斑斑油污。拖着鼻涕的孩子们围在玫瑰色的大盒子边,谁也不敢用手去摸。

玛丽娅曾经非常漂亮。几年前,她还有着红润的小脸和充满幻想的眼睛,但是和商店老板们不断的口角使她的嗓音变得粗哑刺耳……只剩下高尚的心灵,坚强不屈,但失去了温柔;还有深藏在抱怨和节俭中的美德,拼命压抑却又根深蒂固的门第的骄傲,因为她是主街上一位大帽商的孙女。她看不起吉罗拉姆的出身——虽然他是她宠爱的傻孩子——因为同她自己的门第相比,他们都是下等人。

她的目光淡淡地扫过那个金光闪闪的大盒子。“很好,明天我们把它送给西歌诺·雷斯玛律师,我们欠了他那么多人情。”

两年前,雷斯玛律师给了他一份繁复的记账工作,完成之后除了付给报酬之外,还邀请他们夫妇俩到他富丽堂皇的寓所吃午饭,为此他还无比心痛地特意买了一双新鞋。现在,居然要他和他的玛丽娅、他的孩子们放弃盼望了好多年的唯一一次享用美味的机会,把它送给什么都不缺的律师。

他跑进厨房,抓起刀,冲出来就要割盒子上的金色带子。这时,一只通红的小手疲倦地搭在他的肩头:“吉罗拉姆,别耍孩子气——你知道,我们一定要报答雷斯玛的好意。”

那个绝对正确的帽商制定的原则在说话了。

“但是,亲爱的,这是奖品,是对我工作出色的奖赏,是我受人尊敬的标志!”

“别说了,你的同事们都是好人,心地都很善良!这是施舍,吉罗,这不过是施舍。”她叫着他旧日的昵称,“明天我去买一个小节日果子面包,够我们吃就行了,再到斯汤达的店里买四支螺旋形的红蜡烛,这就可以过一个很好的节日了。”

第二天,他买了一个小的节日果子面包。买了两根而不是四根贵得惊人的蜡烛,又花了200里拉,让代办进货店把那个巨大的面包给雷斯玛律师送去。

圣诞节过后,他不得不又买了一个节日果子面包,伪装得像是从大面包上切下来似的,给他的同事们带去。因为没能尝一口他的豪华的奖品,他们常常揶揄他。

最初那个大面包不知怎么样了。他到兰丁代办送货店去询问,服务员轻蔑地递给他一张由律师男仆签名的收条。不过,主显节①他们收到了一张贺卡:“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

面子保全了。

(选自《外国超短篇小说赏析》,有删改,杨幼力译)


【注】①主显节:基督教的一个节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
A.玛丽娅围裙上的油污,和商店老板讨价还价而变得粗哑的声音以及虽然抱怨但十分节俭的美德,对丈夫的宠爱等都表现了玛丽娅是一位勤劳并且十分热爱家庭的女子。
B.从后文代办进货店送一个面包需要200里拉看,“第13个月的薪水”也不是巨款,但这笔钱对吉罗拉姆十分重要,关系到他的家庭的温饱问题和他们夫妇关系的密切程度。
C.律师雷斯玛是一位有爱心但又傲慢的人,他给吉罗拉姆找工作,邀请他们夫妇到家中做客,不过在圣诞节收到礼物后让男仆签名以及在主显节只送贺卡显示了他的傲慢。
D.题目中的“快乐”指男主人公吉罗拉姆获得公司嘉奖的礼物后的兴奋之情,“原则”指女主人公玛丽娅认为在圣诞节必须送面包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此表达感谢之情。
E.“甜蜜的负担”用看似矛盾的词语表达吉罗拉姆的复杂情感:“甜蜜”指面包的味道和他快乐的心情;“负担”主要指他用左臂夹着大盒子感觉乘车很累,表现其满足感。
2.文中插入吉罗拉姆获得“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玛丽娅的丈夫吉罗拉姆的性格特征。
4.你认为玛丽娅把丈夫吉罗拉姆获得的“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送给雷斯玛律师这件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2015·河北唐山·一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宝 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 ,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2016-11-17更新 | 27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2017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上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