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

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动了。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就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悄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好。”将军高兴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那沙土被太阳晒得滚烫,烫得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

忽然一场雨,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得马上装料才行。”将军四下里望了望,提高了声音喊道:“同志们,走哇!”

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做了?”他暗暗问自己,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抓起铁锹,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呼呼地说:“首长……这活你……”

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他随手拨开他的手说:“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我有个意见: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要特别注意安全!”

“对。”分队长无可奈何松开手,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挽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

“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军同志,我不知道是……”

“嗨,你这小鬼!”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小李激动地抓起启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势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有删改)


(注)原文发表于1958年8月号《北京文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他们来到劳动现场,“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说明来这里参加劳动的人非常多,突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
B.小李初见将军时说的“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中“‘单干’户”与“互动组”既形象幽默,又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
C.当小李知道他的搭档是将军后,他“心跳得很急”,而且说话也“结结巴巴”,这表明他对将军参加劳动感到十分意外,也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
D.“小李……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雨水混着汗水……流下来”这一句从小李的视角来侧面刻画将军的形象,体现了小说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表现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普通劳动者”为标题,表明了全文的描写对象,即从普通劳动者的角度来塑造劳动现场中的人物形象,主题集中而明确。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劳动场景的火热与繁忙,突出了人们劳动时的热情与积极,氛围变得越来越热烈,情节也不断向前发展。
C.小说对分队长这个人物着墨不多,通过“抓”“松”两个动作以及他的两句话,就把他坚持工作原则又关心将军的形象刻画出来了。
D.小说语言优美,特别是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语、口头语结合使用,使小说语言生动形象,极具可读性与感染力。
3.小说开头对劳动场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小说在当前的水库建设描写中穿插了哪些对革命战争的回忆?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水在水之外活着

葛水平

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更远处四散而去。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适合羊们的口粮。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

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

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

河谷两岸没有人烟。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这样的时候,因了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至此而出。

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觉到在远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涡流丛生该是怎样的景致!浅浅的一汪至山间流出,我把手伸进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水流出泉眼,慢铺开来形成小河,水面刚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走过河对岸,鞋面不小心会被水打湿,也许是故意的,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水面上因了阳光的不同折射,看上去呈颗粒状,有别一番模样。对岸有碑亭,新修却已经残破,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下的沁河源头纪念碑

它不是原来就这个样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开着五朵花瓣的黄花,自在地生动着,羊群走来,放羊人撒了细盐,我听见羊舌头抹布一样擦着,像一支曲子在低声部回旋。放羊人挥着皮鞭,鞭梢带着响,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只头羊昂着头,相比于那些勾着头吃草的羊,那只头羊扩大了我的视野。源头在我身后一百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到水了。我坐下来,粪蛋蛋落在草丛间,索性躺下,我的情绪复杂。源头的河床这么宽,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现在只能用幻觉来填补它的空缺。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用心灵与眼睛观察的习惯,快乐是持久的,痛苦则是刹那之间,而人都喜欢飞蛾扑火,为眼前的利益狂欢而死。

明代诗人王徽诗云: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在沁河两岸的冲积平地和原有台地上,由于沁河总体水量的减少和沁河水被过度的开发利用,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放羊人说:也就几年光景。台地上的秋庄稼卷曲着叶子,旱大了。放羊人说:看着是河的源头,却使唤不上水。一条河的旺衰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领导人在社会转折关头的抉择也非常重要。对资源的争夺,可以爆发最激烈的战争,谁都知道。无节制地开采资源,使一座城市变为一片废墟,一座最繁华的都会变成一片草场,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少了什么?走走走走走,汲取什么才能够让水茁壮成长?我看到薄淡轻疏的云彩,正俯视数十万烟灶的生命,并不是太久的岁月,放羊人说: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那些植物和人一样喜欢喝清水,黄花遍开,如经脉一样的腰肢风姿绰约在阳光下,放羊人甩开鞭声,羊群们奋力撂开蹄子顺着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声坚硬而空旷。

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

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河谷空阔、羊群遍野、空气纯净、鸟鸣山幽,意在表达尽管沁河两岸少了河水的滋润,但这一切让作者心旷神怡、喜不自禁。
B.文章以“此时的我居然对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来描写泉水带给我的不寻常的感受,意在表现泉水的神圣、灵性和生命力的顽强。
C.文章写“沁河源头纪念碑”新修却已经残破,暗示出人们漠视和遗忘了曾经养育自己的沁河,因此也就有了今天沁河的干枯。
D.文章以“日常流量从过去的每秒几百立方米下降到几立方米”来解说“昔日汹涌的河水变成了今天的涓涓细流”的情景,表意明确具体又包含着理性的忧思。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它魅惑了天地两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作者触景生情,以抒情笔调表达了在沁河探源过程中所兴发的情感波动。
B.文章引用诗句“沁水河边古渡口,往来不断送行舟”,是由所见所思引起的相关联想,意在引发读者进行古今沁河的对比反思。
C.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凝练而富有诗意,如第八段连用的五个“走”字饱含着作者对探访沁河水源的满腔热情。
D.文章由眼前景象引发深度思考,“谁能知道眼泪是生命最后一抿唾液?”以警策之笔表达了对未来人们生存状况的深沉忧虑。
3.文章多处提到“羊群”“放羊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写到“水在水之外活着,却是我心里的急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02-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话剧《茶馆》选段,完成各题。

〔常四爷提着小筐进来,筐里有些纸钱和花生米。他虽年过七十,可是腰板还不太弯。

常四爷   什么事这么好哇,老朋友!

王利发   哎哟!常四爷!我正想找你这么一个人说说话儿呢!我沏一壶好的茶来,咱们喝喝!(去沏茶)

〔秦仲义进来。他老得不像样子了,衣服也破旧不堪。

秦仲义   王掌柜在吗?

常四爷   在!您是……

秦仲义   我姓秦。

常四爷   秦二爷!

王利发   (端茶来)谁?秦二爷?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坐!坐!

常四爷   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

秦仲义   可是谁嚼得动呢?

王利发   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怎样啊?秦二爷!(都坐下)

秦仲义   别人都不理我啦,我来跟你说说: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

王利发   不是没收了吗?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秦仲义   拆了!

常四爷   拆了?

王利发   拆了?

秦仲义   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抢去我的工厂,好,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

王利发   当初,我开得好好的公寓,您非盖仓库不可。看,仓库查封,货物全叫他们偷光!当初,我劝您别把财产都出手,您非都卖了开工厂不可!

常四爷   还记得吧?当初,我给那个卖小妞的小媳妇一碗面吃,您还说风凉话呢。

秦仲义   现在我明白了!王掌柜,求您一件事吧,(掏出一二机器小零件和一支钢笔管来)工厂拆平了,这是我由那儿捡来的小东西。这支笔上刻着我的名字呢,它知道,我用它签过多少张支票,写过多少计划书。我把它们交给你,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你说呀:当初有那么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临完他只由工厂的土堆里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王利发   您自己拿着这支笔吧,我马上就搬家啦!

常四爷   搬到哪儿去?

王利发   哪儿不一样呢!秦二爷,常四爷,我跟你们不一样:二爷财大业大心胸大,树大可就招风啊!四爷你,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我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是,日本人在这儿,二栓子逃跑啦,老婆想儿子想死啦!好容易,日本人走啦,该缓一口气了吧?谁知道,(惨笑)哈哈,哈哈,哈哈!

常四爷   我也不比你强啊!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啊,我一事无成!七十多了,只落得卖花生米!个人算什么呢,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可是……哈哈!

秦仲义   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知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

王利发   改良,我老没忘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有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常四爷   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板的棺材;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

秦仲义   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王利发   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

常四爷   (立起,喊)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撒起几张纸钱)

秦仲义   一百二十吊!

王利发   一百二十吊!

秦仲义   (一手拉住一个)我没得说了,再见吧!(下)

王利发   再见!

常四爷   再喝你一碗!(一饮而尽)再见!(下)

王利发   再见!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四爷、王利发、秦仲义代表了市民阶层,他们都因为不同的情况而生活不顺,这种剧情安排是为了显示社会出了问题。
B.嚼不动花生米的细节一方面说明三个人老迈的状态,一方面说明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三个人已经没有心思去吃花生米。
C.秦仲义坚持实业救国,工厂先是被日本人剥夺,后来又被政府定为逆产,这都说明在当时条件下实业救国没有出路。
D.从常四爷只盼“都讲理”、王利发只盼孩子出息及生活温饱等可以看出,底层民众对社会的要求很低,但是这些在当时也只是奢望。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常四爷的筐里有些纸钱为后面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写秦仲义的衣服破旧不堪与其之前的辉煌形成反差。
B.全剧使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所选取的人物都是能够代表不同阶层市民的个体,这些人的命运变化也能够投射出国家和时局的变化。
C.剧中秦仲义用义愤填膺的反语诅咒了当时的社会,评价自己时使用第三人称更将这种对社会不公的愤恨表现到了极致。
D.三位老人祭奠自己的情节体现出剧中人物对未来彻底失去了信心,在人世间已经没有任何眷恋,想要以死做最后抗争。
3.文本中写到“三个老头子”祭奠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有评论说《茶馆》中的人物是“在黑暗中抗争”,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02-23更新 | 46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看能不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已经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无论是大商家、小商店、饭店、手机店、服装店,还是各种各样的专门营业厅,无一例外,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那的老板娘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我问,老板娘,能做吗?老板娘笑了,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饭菜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突出那时“我”的感受——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C.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D.“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02-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家灯火

厉周吉

老赵熟练地打开开关,明亮的灯光便充满了楼房。

房子面积很大,虽然尚未装修,也能看出这房子的好坏。他在房间内转了圈,看了下手中的表格,然后关上门,下楼,朝另一个单元走去。他现在要去旁边那栋楼的五楼。

老赵今年65岁,论说这个年龄不该出来打工了,但是农村都这样,只要身体允许,哪怕70岁了都还在打工赚钱,要是闲在家里反而觉得不好意思。当然,打工对老赵来说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自从三年前老伴儿弃他而去,他一直没有走出老伴儿去世的阴影。他害怕孤独,不打工,自己独自待在家里,日子岂不更加难熬。

老赵的身体不错,这不,五层楼“噌噌噌”就爬上来了。上楼前,他已经找好了钥匙,来到门前,熟练地敞开门,打开灯,同样明亮的灯光充满了同样的楼房。

老赵看了一下手机,时间正好。老赵年轻时当过一段时间的民办教师,养成了严格遵守时间的习惯,时间对他来说一般是准确到分钟的。

这家的户型和刚才那家完全一样,但他还是看出了不同,就像一位母亲能够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别人很难区分开的双胞胎儿子一样。

至此,他已经用一个小时断断续续地打开25户的灯了。现在,他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接着,他将有一段每晚最忙碌的时间,他要连续不断地工作三个小时,陆续打开并关掉很多家的灯。有时候,老赵觉得自己像是总司令,这座刚建起不久却没有一户人家住的楼房的灯就是他的兵。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像个音乐家,在明明暗暗的闪烁中,在这座周围尚是旷野的小区演奏着属于自己的灯光音乐,在一派空阔中营造着万家灯火式的温暖。

但是,他异常烦躁,觉得自己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打开,关上。关上,打开。灯光照亮的只有自己的无边孤独。他希望通过打工寻找热闹,最终他却干了这种活儿。对他而言,每个夜晚都是从黑暗复归黑暗的过程,那明亮的万家灯火,像极了了无痕迹的梦。白天和深夜的很多时间,他都是静静地待在自己的小屋内,品味着属于自己的无奈与迷惘。

当然,迷惘归迷惘,他其实是很负责任的。他觉得既然自己拿了老板的钱,就得按照老板的安排去做,至于这样干的作用和意义,那不是他应该思考和关注的。

我们仔细考察过,你一直严格按照我们的规定操作。一年来,我们的楼盘价格与周围楼盘相比上升幅度是最大的,每平方米超过3000元。公司认为这与你们几个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公司决定给你发一份30000元的年终奖金。希望你在春节期间更认真地工作,年后继续跟我们签订合同。腊月二十那天,公司张副总来小区视察,给老赵送来春节福利并额外奖励给他一个红包。每平方米涨价超过3000元,原来自己的劳动这么有意义!他甚至觉得公司奖不奖给他红包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了自己劳动的价值。公司对自己工作的肯定,让老赵非常感动,他表示要好好考虑一下。

老赵的儿子和女儿都在上海工作,平日几乎不回家,只在春节期间回来,老赵不想失去这难得的相聚时光。经过综合考虑,老赵跟领导表示只在春节期间休息三天,节后尽快上班。

儿女们是腊月二十五回来的,虽说回来了,但是都有多家亲戚需要走动,有多处关系需要疏通,有多种事情需要处理,真正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是大年三十。

一年一次的相聚,喜庆中带着一份无奈与感慨。每年聚在一起,大家都是要回顾一下过去一年的收获,展望一下新年的生活。今年也是如此。

老赵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打工充实了自己的生活,还得到了一个大大的红包。老赵相信新的一年自己一定会干得更好并能得到更大的奖励。

女儿的最大喜事莫过于工资每月涨了近千元,她相信,新的一年工作环境会变得更好,工资也一定会继续涨。

儿子的最大喜事莫过于跟人开的小饭店生意红火,自己有十几万的年终分红。儿子相信,饭店明年生意会更好,父亲也能够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为了给老赵一个惊喜,姐弟俩最后才说出送给父亲的新年礼物。姐弟俩拿出打拼这么多年的积蓄,悄悄在城里买了一套新房。他们希望尽快把房子装修好,让操劳了一辈子的老赵搬过去住,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因为担心老赵孤独,姐弟俩特意在县城考察了两个晚上,最后确定了一个入住率最高的楼盘。那家楼盘每平方米比附近其他楼盘都要贵接近4000元,那套125平方米的房子虽然让他们多花了接近50万,但是他们觉得值。当儿子拿着新楼钥匙在老赵眼前晃呀晃的时候,老赵着急地问小区的名字。

“盛世朝阳。”姐弟俩异口同声地说。

那不正是自己打工的那个小区吗!老赵目瞪口呆。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6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赵的工作内容就是开灯、关灯,为“盛世朝阳”楼盘营造人气旺的景象。老赵也曾对自己的打工生活产生过迷惘。
B.老赵先断断续续地打开25户的灯,然后休息半小时,再工作三个小时。可见老赵工作不是很认真,责任心不强。
C.“他知道了自己劳动的价值”,老赵认为自己的劳动价值体现在“盛世朝阳”楼盘价格比周边楼盘高,他能为公司赚钱。
D.姐弟俩买房前进行了考察,虽然多花不少钱,但觉得值,因为他们担心老赵孤独,买了楼盘入住率最高的房子。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赵的儿子和女儿都在上海工作,平日几乎不回家”照应了前文,老赵独自待在家里,觉得日子难熬,所以去打工。
B.文中插叙了“老赵年轻时当过一段时间的民办教师”的经历,详细地叙述了老赵严格遵守时间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C.每年大年三十,老赵一家相聚。文中三个“莫过于”所在的句段构成排比,体现了老赵一家人对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
D.“老赵目瞪口呆”,小说结尾戛然而止,老赵没想到儿子女儿给自己买的房子竟然是自己打工的地方,引人深思。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万家灯火”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21-02-09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里乡下

刘平

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5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努力。”

现在,他们有23万元了。

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6000元钱。翠玉在制衣厂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每个月租金要1000元。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4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要孩子。他们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每个月存5000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8元一盒的烟,3天两盒,后来翠玉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

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6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32万。焉瓜嘴甜,说:“李阿姨!再少点?”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有了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好吃。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

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焉瓜把照片发到网上,标价15万元。焉瓜想,13万也卖。

隔三差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6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13万。

“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

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11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3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

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太“妈”。

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13万。

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出租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的地方。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

翠玉说:“当然是城里人啦!”老娘在厨房里做着好吃的。

焉瓜和翠玉也打算要孩子了。

偶尔,焉瓜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喜欢城里的日子。

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第16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几句,以平实的笔触交代了主人公焉瓜想在城里买房,这既是小说的叙事背景,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小说深刻的社会背景。
B.焉瓜两口子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是作者想借小说传达的一种呼吁:当下城乡在教育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必须被改变。
C.文中两次出现的“好吃”,虽然都指向“老娘”亲手做的食物,但内涵不同。第一次是指老娘用香椿芽做的家乡菜,充满乡土情怀;第二次指向这个家庭只有特殊日子才吃的食物,喜庆气氛浓郁。
D.小说中围绕买房卖房使用了很多确定的数字,这既使小说充满了真实感,同时又数字化的呈现了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们生存处境的不易。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焉瓜的梦想开篇,以卖房买房为过程,以他圆梦作结,这种设计暗含了作者对农民工这个群体生存境遇的关注。整个故事虽有巧合成分,但也基本上合乎情理。
B.小说使用白描手法叙写老家房子,对焉瓜最后搬进的桂苑小区却仅仅用了“繁花似锦”来修饰,目的是为了凸显出老家房子环境的自然、美好,其中暗含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倾向。
C.小说关手焉瓜两口子的对话描写很少,却真实展现人物身份及内心世界,比如在住进新房后的对话,焉瓜的问句里含着对美梦成真的不敢相信,而翠玉的回答则饱含着满足与自豪。
D.小说中的焉瓜最终成了城里人,但作者要讲述的并非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乡下人变城里人的故事,于是用最后一段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并暗示了焉瓜未来的人生选择。
3.香椿树的相关描写,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围绕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同时买房和卖房的故事展开,但小说却选择以焉瓜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1-02-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娘儿俩

徐慧芬

虽然已开了春,天还是这么冷,空调也坏了,她只得把屋里所有灯都亮着,这样会暖和点吧?

她在做一件衣裳。从前她是喜欢做针线的,可现在八十多岁的她早已老眼昏花不摸针线了,但是这件衣裳是必须要做的。

手指已僵硬不利落,针扎在手上出了血也不觉疼,她缝几针歇一歇,再朝边上瞄一眼。边上的阿旺,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它的主人。阿旺已活过十八年,也相当于一位耄耋老人了。

这些天阿旺不吃不喝,她百般哄劝:阿旺,听姆妈话,你要吃下去啊,吃下去才有力气,要多陪姆妈几天呀!

她这样说着的时候,阿旺的眼睛和她一样,眼泪淌了出来。它慢慢张开嘴,喝了一口汤,喘了两口气,又喝了一口。

她想起老头子临终前的关照:照顾好阿旺,让它多陪你几年呀……谁说不是呢,两人又没个子女,阿旺早已被当作他们的孩子了。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宠物医院都歇业了。阿旺是生了什么病呢?还是大限已到?她一筹莫展。看着眼前衰弱的阿旺,想起阿旺从前种种,她止不住地心酸。

十八年前,有一天老头早锻炼回来,怀里揣着一条小狗,这条脏兮兮的黑毛小狗卧在路边,像是不行了,老头动了恻隐之心,想救活它。开始她嫌养狗脏,但养着养着就养出感情来了。

而阿旺又是多么聪明懂事呀!有时她在厨房,叫老头来帮点忙,老头没听见,阿旺就忽地一下,奔到外间,把老头唤过来。有时她和老头外出回来还没开门,守家的它闻到气味,就赶紧叼了拖鞋送到门口。

有一次她和老头拌嘴,阿旺听了会儿就开始劝架,一会儿用尾巴甩打老头的腿,一会儿又用嘴叼住她的衣角,她和老头觉得好玩,故意继续争吵逗阿旺。谁知这小鬼见调解无效,竟四脚朝天躺地上,嘴里呜哩哇啦放悲声,就像小孩看到父母吵架,无助无奈又害怕。

又哪能忘记阿旺还曾救过她的命。十年前,有一天她登梯子找东西,谁知竟从高处摔倒在地,等她醒过来已在医院里。原来阿旺见主人不省人事,竟从窗户窜出,跳出围墙,一路狂奔去找老头。那时老头在家门口不远处帮一家单位看门。阿旺见到老头拼命狂吠,用嘴咬住老头的裤管往回拽。老头料有急事,奔到家,见此况,赶紧叫了救护车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说,还好没耽搁久,如果再晚点就麻烦了。

阿旺啊阿旺,叫我怎么舍得你!她想着想着,眼泪总也止不住。其实这些天,她一直在流泪,为这次疫情中失去生命的男女老少,有些人还那么年轻啊。也因为这些日子,她慢慢接受了阿旺就要离她而去的现实。她这样安慰自己:阿旺也算长寿了。见阿旺越来越老,她曾设想过,阿旺大限到了那天,她要亲自送它上路,火化后把骨灰要回来,埋在院子里一棵桂花树下。桂花开放的时候,阿旺总喜欢躺在树下,眯起眼睛,一副享受的样子。

如今疫情中,这是不可能了。她想到的是,只能给它做一件上路时穿的衣裳了,要像送别亲人那样,给这个宝贝儿一份体面。她又想,这么做,那边的老头子会不会笑我呢?从前老头看到有狗套上衣裳,总要嘲笑一番。老头说假如我们的阿旺套上衣裳,还有这精气神吗?是呀,那时的阿旺一身黑缎子似的皮毛亮人眼睛,长相又是那样的神气活现。可是眼前的阿旺,毛色灰暗,这段日子毛也脱得越发厉害,身上已是斑斑驳驳露出皮肉。

天又这么冷,不该给它套件衣裳上路吗?前些天她在老旧樟木箱里,寻找到一段薄花呢,用软尺在阿旺身上量了量,就开始裁剪缝纫起来,从早到晚一针一线缝啊缝,衣裳快完工时,她心里一阵阵悲凉袭来,又似乎有了些许安慰。

她累了,倚在沙发上慢慢睡着了。梦里的春天,桃红柳绿,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玩耍,老头老太,散步的散步,聊天的聊天,阿旺穿梭其中,开心极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旺在听到她的话之后,居然流出了眼泪,这看似不可思议,却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读来令人叹息。
B.当她和老头拌嘴时,阿旺听了一会儿就开始劝架,而她和老头竟然故意继续争吵来逗阿旺,这彰显了人类的冷酷。
C.老头于十八年前晨练回来将一只卧在路边奄奄一息的小狗阿旺带同家,并救活了它,这表现老头的爱心与善良。
D.她为疫情中失去生命的人流泪,这写出了她对疫情的关注和广阔的胸怀,因为这当中的很多人可以说她并不认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十多岁的她“早已老眼昏花不摸针线了,但是这件衣裳是必须要做的”,这看似前后矛盾的表述,容易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B.老头临终时说“让它多陪你几年呀”,而她现在却说“要多陪姆蚂几天呀”,“几年”到“几天”的改变意味着境况的变化。
C.小说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来塑造她的形象,写出她对阿旺的爱,同时又表现她的孤独和生活中的无奈。
D.小说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展现了这一特定时期下,一位八十多岁老人与一只老年狗相伴的晚年生活,构思巧妙,前后照应。
3.小说中的阿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为何以她梦里的春天来结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02-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头人

周太舸

或许只有花狗明白,三爷特喜欢说话。

可和谁说呢?老伴儿走得早,儿女们相继携家带口进了城。左邻右舍,也只剩下土坯房的几堵残垣断壁。偌大个村子,没几个人。于是,三爷就把自家的花狗称为伙计,常和花狗说话。当然,花狗不会搭话,只是三爷的一个忠实听众而已。三爷说话时,花狗就趴在三爷的脚边支棱起耳朵静静地听。

从三爷的话里,花狗知道了三爷的一些事儿。比如,三爷曾经是个木匠,造房子、建庙宇、打家具、做嫁奁……与木材有关的活儿,全都干过。尤其是刻花鸟、雕龙凤、塑菩萨,惟妙惟肖,十里八乡,无人不夸。三爷走的地儿多,眼睛见得多,脑子里装的事儿多,嘴里的话自然就多。

花狗也不只是听,有时会哼哼几声,汪汪几声,或者用头蹭几下三爷的脚,向三爷摇几下尾巴。

到了晚上,花狗自觉地卧在三爷窗外的窝里。有好几次,三爷拍拍花狗的头说:伙计,跟我还客气啥,就留在屋子里听我说话嘛。但花狗不忘祖训,恪尽职守,硬要回到自己的窝里。三爷无奈地笑笑说:伙计,我的话,你在窗外也要认真听哦。

三爷的话,花狗喜欢听,当然会支棱起耳朵认真听。

然而某个日子,三爷的儿子回了家,说在城里买了房,要把三爷接到城里住。三爷抚摸着花狗柔顺的毛跟儿子说:把我这伙计也带上吧,我好跟它说说话。儿子说:花狗是只土狗,带进城会让人笑话。况且,城里那么多人,还愁没有人跟你说话?临行前,三爷只好把花狗送往亲戚家。分别时,三爷拍着花狗的头说:伙计,我走了,听不见我说话,会生气吧?

和三爷分开了,花狗确实生着气呢。还好,没过几天,三爷回了村,要回了花狗。

花狗听三爷讲,离开了土地,离开了庄稼,感觉轻飘飘的,手脚无处放。有时又感觉像鱼儿离开了水,身体被城里的空气和声响挤压得连呼吸都很困难。更要命的是,一天难得说上几句话。小区里的老人,成天交流麻将、舞蹈,三爷搭不上腔,跟不上趟儿。孙子和三爷倒很亲近,可放学回家要做没完没了的作业,三爷又不忍心和孙子多说话。一天难得说几句话,三爷哪受得了?好说歹说要回村里。

回村的三爷,带回了一部手机。三爷蹲下身子,将手机在花狗眼前晃了晃说:伙计,这玩意儿神着呢,能装下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晚上,我想和谁说话就和谁说话。到时,你就在窗外听吧。

果然,夜幕把村子捂严实的时候,三爷就开始拨打电话。花狗在窗外听得出来,三爷絮絮叨叨。

爹,别啰里啰唆了,上一天班累呢,想早点儿休息。

爹,长话短说嘛,朋友在催我出牌了。

爹,手机是用来报平安的,不要说那些闲话。好了,再见!

那时候,田野里的虫子和青蛙家族,你言我语,话语声喧,好不热闹。这就惹得三爷很想说话,特别想和儿女们多说说话。

屋子里哐当一声,出啥事了?花狗警觉地竖起耳朵。接着,听见三爷噗噗地吹,还说:摔痛了吧?不要紧吧?你看,你看,手机又没有惹你,砸它干啥?都这把年纪了,还暴脾气,好意思吗?稍停一会儿,又听见三爷说:你们不想听我说话,没关系。我有办法,想和谁说就和谁说,想说多久就说多久,嘿嘿……

当晚,花狗在窗外就听见屋内叮叮当当的。

此后的夜晚,花狗在窗外听见三爷和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孙说了很多话。

可某个夜晚,三爷的屋子里静悄悄的。手机铃声一直响,也没有听见三爷的说话声。

第二天,三爷的儿子一家、女儿一家全都回来了。

花狗听到三爷的儿女们议论:

这些木头人雕得真好,还分别刻着我们的名字。

你别说,就是不刻名字,也能一眼看出哪个是谁。

想不到爹还是个老顽童,在家玩木头人儿。

既然爹是个老顽童,后事就办热闹些吧!

花狗极力想为三爷争辩,一出口却是一串汪汪声。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爷虽然特别喜欢说话,但由于老伴已去世,儿女们也不在身边,村子里也没有几个人,所以感觉十分孤独。
B.孤独的三爷,不满足只和花狗说话,而儿女们对他打电话时的絮叨又不耐烦,他便雕刻了木头人,和木头人说话。
C.“木头人”表面指三爷亲手雕刻的木头人,实则指三爷那些没有孝敬之心的儿女们,正是他们的不孝造成了三爷的凄然离世。
D.结尾三爷儿女们的议论,虽寥寥数笔,却将人物的情感态度充分表现了出来,令人愤懑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沉重的反思。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狗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象,文章从花狗写起,又以花狗的叫声结尾,花狗贯串小说始终,具有串联情节的作用。
B.“田野里的虫子和青蛙家族,你言我语,话语声喧,好不热闹”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运用拟人手法,反衬出三爷内心的孤独。
C.“花狗在窗外就听着屋内叮叮当当的”,与后文三爷的儿女们关于木头人的议论相照应,表现了三爷作为农村人勤劳的一面。
D.“三爷的屋子里静悄悄的。手机铃声一直响,也没有听见三爷的说话声”,这是用暗示手法交代了三爷在孤独中去世的结局。
3.文章开头部分用大量文字写三爷和花狗说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这篇小说就折射出当下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请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西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并壁渗出,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一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家底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的特别处,也有。有两点。

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人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删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 :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台锅灶, 是煮茶千用的。”小说在介绍酱园时写茶干只此一句,后文又具体写了茶干的制作工艺,巧用伏笔,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匠心。
B.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与其做茶干无关,但能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观点:“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C.酱园的底子很厚实,但最终消失了,连老大的儿子不愿将其恢复,作者表面上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深层上则是借以展现社会变迁。
D.“后记”部分体现出了作者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的创作需要沉淀情感,去除浮躁,与技法相比,创作者的真诚态度更加重要。
2.小说开头部分详细介绍酱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后记中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结合正文对此加以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的故事

莫泊桑

他们打了一整天的猎,现在他们正在那个别墅般的田庄里围着一张大桌子吃东西——东道主是村长白龙兑尔老板。他们都是诺曼底省的一些半贵族半乡绅而又半务农的人。他们像吼着一般说话,像野物嗥着一般大笑,像蓄水池一般喝酒,伸长了腿子,肘拐撑在桌布上面。忽然,一个喜欢吵闹的大汉子高声说:了不得,白龙兑尔老板,您有一个无可非议的女佣人。于是一阵哈哈的笑声爆发了。这时候,一个贵族卫仑多先生提起嗓子说:我从前和这样一个女孩子有过一种奇异的故事。

那时候,我有二十五岁,没有成家,住在我自己那个在好乡的别墅里。不久,我发现一个在戈乡的兑布多先生那里做事的年轻人。那个小家子女儿很叫我发狂,以致某一天我跑了去找她的东家,向他提出一件交易。倘若他把他的女佣人让给我,我就把他想了两年的那匹黑马卖给他。交易做成了:那个小女人到我别墅里来了,我亲自牵了那匹马到戈乡去,作三百法郎让给了兑布多。

在初期,谁也没有疑虑到什么,仅仅从我的口味上说来,蔷薇有点过于爱我,你们知道,那孩子不是那种不三不四的人。

我自己盘算过:这件事顶好是不要维持太久,否则我要上当!但是我不是容易上当的,我不是那些用两个吻便可以迷得住的人。末了,当她向我通知说她怀孕了的时候,我早已注意了。

我怎样给自己解围呢?倘若她离开我那里,便有人会动疑,于是就有人会来饶舌,倘若我留下她,不久便有人会看见她的大肚子,并且我不能够就是这样放掉她。

我和我舅舅克勒德邑侯爵谈起这件事,这本是一个见多识广的老江湖,我并且向他征求意见。他泰然答复我:

应当嫁掉她,好孩子。

后来我开始挖空心思地思索起来;某一天晚上,我和一个在本地做推事的人吃晚饭,他对我说:

波梅尔老婆子的儿子,新近又闹了一个笑话;他的结局将来定不会好,这个孩子。可见遗传的力量很大。

那个老婆子,一个法郎便可以使她卖掉她的灵魂,她儿子的坏劲儿更可以想见。

我去找她,并且从容地使她明白那件事。

我真窘于答复,因为她竟陡然问我:您对于那个女孩子,能够给她一些什么东西?

她真是狡猾,那个老婆子,但是我也不笨,我早就预备妥当了。

我刚好有三块丢在沙司乡附近的地,那些地本来属于我在好乡的三个庄子。那些庄稼人永远嫌其过远,我早就收回了那三块面积一共六亩的田,我那时候便在邻近买了一点儿地,在上面造了一所小房屋,所以我算组成了一桩没有花多钱的小产业,于是我就拿它给这女孩子做生活基金。

那老婆子说这产业是不够的,但是我也不让步,结果我们就毫无结果而散。

第二天一大早,她的儿子便来找我。

他随随便便地谈起那桩事,如同他新近买了一条母牛似的。等到我们谈好了之后,他要看看那份产业,于是我们便穿过田里动身去看。那光棍竟叫我在那里足足蹲了三个钟头,他量过宽窄,又拾些土块儿在手里打散,俨然像是害怕看错了货色。那房屋的顶还没有盖好,他坚决不要茅草做顶,非盖石板不行,因为这样可以少要一些修理!

我承认了这一层。

于是我们便又上了回家的道儿,他那时还没有一个字谈到那女孩子身上。但是忽然用一种狡猾而又不好意的神气问:

但是,倘若死了,这产业又归谁呢?

我说:

那么,自然归您。

他从一大早就想知道的事都在这里了,立刻他用一种满意的动作同我握手。

唉!说起我叫蔷薇打定主意,那就真叫我头疼。她倒在我脚跟前呜咽起来,并且重复地说:您来给我提议这件事!您!您!经过了七八天,她始终抗拒,无论我怎样苦劝和怎样哀求。女人真是笨,一旦产生了爱情,她们就什么也不明白了!

结果,我终于生气了,并且以要推她出去来恐吓。她算是才慢慢地让步,条件就是要我允许可以不时来看我。那一天到了,我亲自引她到教堂里去,敬神和喜酒种种费用都是我出的,总而言之,我漂亮地办了一切的事,随后我告别了,到我哥哥家里住了半年。等我回来的时候,我才知道她每星期必来探听我的消息。到家不到一点钟,便看见她抱着一个孩子走进来了。她又老又瘦。婚姻于她真没有好处!我机械地问她:你日子过得好吗

于是她的眼泪像泉水般涌出来,泪不成声地哭着,末了,她高声说:

我不能够,我不能够丢开您,现在,我情愿死,再不愿活了!

事实上,我听见有人说她的丈夫打她,她的婆婆虐待她,那个老鸱鸮。

两天之后,她又来了。

请您杀了我吧,我不想回去。

这样的弄法渐渐叫我头疼了;我终于又躲了半年。等我回了家……等我回了家,我才知道她在三星期前死了,以前,她每逢星期日必定回来……那孩子在八天之后也死了。

至于那丈夫,狡猾的光棍,却袭承了遗产。

随后卫仑多先生一面笑一面说:这没有关系,他的幸运是我造成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倘若死了,这产业又归谁呢?”波梅尔老婆子儿子的问话暴露了他丑恶的想法,他要的是这份产业而不是嫁给他的人。
B.女佣蔷薇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热忱地爱上一个把他当成玩物的人,甚至把他当成依靠,最后死于非命,主要还是她自己造成的。
C.卫仑多先生在蔷薇婚后有意躲避她,其目的是想切断与蔷薇的一切关系,这既有逃避的一面,又有愧对蔷薇爱情的一面。
D.小说通过一个女佣被害致死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对寄生着各种丑恶的社会的鞭笞和批判。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以饭桌上粗俗不堪的举止言谈描述了这个半贵族半乡绅半农民群体形象,行文中既带有讽刺的意味,也为故事作铺垫。
B.“那光棍竟叫我在那里足足蹲了三个钟头”,这句话从“我”对波梅尔老婆子儿子丈量、检查田地的抱怨,侧面表现了他的贪婪自私。
C.小说并没有对女佣婚后的生活进行叙写,而是从“我”的所见所闻侧面反映出来,这与叙述视角有关,也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有关。
D.小说中的“我”作为作者的化身,既充当故事的主要叙述者又是其中的一个角色,与此同时,“我”隐含着对人物道德观念的评判。
3.“他从一大早就想知道的事都在这里了,他立刻用一种满意地动作同我握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叙述人称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02-01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