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都的秋(节选)

郁达夫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祝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流露出孤寂的心境。
B.用“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作为故都人的代表,体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同时表现了“都市闲人”的生活写照。
C.“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主观感受,这种感受仅属于郁达夫一人。
D.《故都的秋》是以“清”“静”“悲凉”为文眼的抒情散文,文章用北国秋景的浓色与厚味来和南方秋景的淡色、浅味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2.几种颜色中,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并要求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3.本文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关于“写秋诗文的议论”一段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要分析。
2021-01-1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马小菊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温温的裤兜里往外掏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痛。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重复那几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B.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C.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D.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最终原谅了丈夫的过去。
2.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0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朋友

三石

我帮扶大东家已经差不多三年了,与他们家的关系一直处得不错。

大东虽然是贫困户,但人还是很勤快的,种起地来算得上是一把好手。可几亩薄田,再怎么高产也就挣个口粮。他曾经买了辆摩托车,农闲时在周边村镇跑跑摩的。原先也还行,多少能挣几个零钱补贴家用,但如今乡下电瓶车多了起来,甚至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开电瓶车,坐摩的也就少了,生意不好做。大东的老婆长年生病,沾不得冷水干不了活儿。三个女儿一个高中一个初中一个小学,一家五口就他一个劳动力,日子自然过得捉襟见肘。

刚来结对帮扶的时候,我发现大东家的院子里种了几棵果树,长势很不错。细一问,原来大东年轻时曾经在别人的果园做过几年,学了点技术。正所谓因户施策,我便去找了做果树苗木生意的朋友赞助了些种苗,让大东租了旱地荒山,还贷了些款,种了二十来亩的葡萄、马家柚。今年是第三个年头,葡萄和马家柚都已经挂果。听大东说,卖得还不错,不说赚个盆满钵满,但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也是眼见的事实,脱贫摘帽不是难事。

这次到大东家是春节前走访,大东非要留我吃个午饭。看大东的架势,要是不吃估计不会让我离开,我也不好伤了人家的好意。午饭过后我还得去镇里,便匆匆告辞了。临上车时,大东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当我问他时,他却摇摇头说,算了,一点小事,就不麻烦你了。继续追问,仍不肯说,我便由了他。但留了一句话,有什么事随时跟我说,朋友之间不用这么生分。

车刚开到镇里,大东果然就给我打来了电话。他问我在哪儿,我告诉他在镇里,还问他到底有什么事。大东说,我还真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我说,有事尽管说,只要不违反政策,我一定尽力而为。大东忙说,不存在,不存在,就是想让你带点东西。我警觉起来,不行,千万使不得,我们有纪律的。大东说,我知道你们有纪律,东西又不是给你的,是想让你帮我带点过年的东西,给我上饶的朋友。我松了口气说,这事啊,你早不说,害我还得回来拿。大东说,你不用过来,我骑摩托送到镇里。我说,那好吧,我在镇里等你。

大东家到镇里不远,不到五公里,没多久就到了。大东从摩托车后座上搬下一个纸箱,我打开后备箱把纸箱搁了进去。大东说,一只土鸡,一只土鸭,都是自己家养的,你帮我带给上饶的朋友。他还递给我一张折叠好的纸条,说,上面写了电话号码,到上饶后打这个电话就成。我也没细看,将纸条塞进口袋,开车返回上饶。

到了上饶,我掏出纸条来给大东的朋友打电话。拨号时依稀觉得这号码有些熟悉,我当时也没在意,便拨了出去,对方正在通话。过了一会儿,对方仍在通话,便感觉有些不对,细一看,这才发现这号码是我自己的。我心里想,这大东,把我的号码当成朋友的号码,真是稀里糊涂。

我拨通了大东的电话,笑着调侃他,大东,你也没七老八十呀,怎么糊涂成这样?你给的号码是我的,害我自己给自己打电话。大东嘿嘿笑了,想象得出电话那头的大东定是不好意思的表情。没想到大东却口气很坚决地说,不会错,我怎么可能搞错,就是这个号码。我没好气地说,怎么没错?我自己的号码自己不知道啊!不要啰嗦,把你朋友的号码给我。

大东突然沉默了,有些怪怪的。我以为刚才的话说重了,忙问大东怎么了?大东仍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说不会错就不会错,我朋友就是这个号码,他是我在上饶唯一的朋友。大东说得很认真,他没等我回话,便挂了电话。

我一时没明白过来,依旧傻乎乎地将手机搁在耳边,喂个不停……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我”帮大东种植果树脱贫的一段故事,贴近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扶贫攻坚”的社会现实。
B.用“朋友”作标题,既概括了故事情节,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亮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党群之间朋友般关系的赞美之情。
C.“我”按照大东留的号码打电话,折腾了一番竟发现电话号码是自己的,这一荒唐的情节意在表现“我”做事有点马虎。
D.小说故事简洁,围绕着“我”这一核心人物而构思全篇,用细腻的文笔揭示了意蕴深厚的主题,富有创意,意味深长。
2.小说写大东托“我”给他朋友带点过年的东西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021-01-1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贝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当夜晚雁群引吭高鸣,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对她们的丈夫亲热起来,或者当苏贝躺在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的时候,你就知道冬季已经逼近了。

……

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监狱成了他的冬季寓所。正如那些比他幸运得多的纽约人每年冬天买了车票到棕榈滩和里维埃拉去消寒一样,苏贝也为他一年一度去“岛上的避难做了最低限度的准备。现在是时候了。昨晚,他在那古老的广场里,睡在喷泉池旁边的长凳上,用了三份星期天的厚报纸,衬在衣服里,遮着脚踝和膝盖,还是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因此,布莱克韦尔岛在苏贝心中及时涌现出来。他瞧不起那些以慈悲为名替地方上寄食者准备的布施。在苏贝看来,法律比慈善更为仁慈。他可以去的地方多的是,有的是市政府办的,有的是慈善机关办的,在哪儿他都可以谋得食宿,满足简单的生活要求。可是对苏贝这种性格高傲的人来说,慈善的恩赐是行不通的。从慈善家手里得到一点儿好处,固然不要你破费,却要你承担精神上的屈辱。凡事有利必有弊,要睡慈善机关的床铺,就先得被迫洗个澡;要吃一块面包,你个人的私事也就得给打破砂锅问到底。因此,还是做做法律的客人来得痛快,法律虽然铁面无私,照章办事,究竟不去过分干涉一位大爷的私事。

……

苏贝离开长凳,踱出广场,穿过了百老汇路和五马路交叉处的一片平坦的柏油路面。他拐到百老汇路上,在一家灯火辉煌的餐馆前停下来,那里每晚汇集着上好的美酒、华丽的衣服和有地位的人物。

……

对街有一家不怎么堂皇的饭馆。它迎合胃口大而钱包小的吃客。它的盘碟和气氛都很粗厚,它的汤和餐巾却很稀薄。苏贝跨进这家饭馆,挑了个位子坐下,吃了牛排、煎饼、炸面饼圈和馅饼。然后他向侍者透露真相,说他一个子儿都没有。

……

但是当苏贝走到一个异常幽静的路角上时,就站了下来。这儿有一座不很整齐的、砌着三角墙的、古色古香的老教堂。一丝柔和的灯光从紫罗兰色的玻璃窗里透露出来。无疑,里面的风琴师为了给星期天唱赞美诗伴奏正在反复练习。悠扬的乐音飘进苏贝的耳朵,使他倚着螺旋形的铁栏杆而心醉神怡。

天上的月亮皎洁肃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冻雀在屋檐下睡迷迷地啁啾——这境界使人不禁想起了乡村教堂的墓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音乐把苏贝胶在铁栏杆上了,因为当他的生活中还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纯洁的思想和体面的衣着这类事物的时候,赞美诗的曲调对他曾是很熟悉的。

苏贝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环境的影响,使他的灵魂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突然憎恶起他所坠入的深渊,堕落的生活,卑鄙的欲望,破灭了的希望,受到损害的才智和支持他生存的低下的动机。

一刹那间,他的内心对这种新的感受起了深切的反应。一股迅疾而强有力的冲动促使他要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拔出泥淖,他要重新做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邪恶。时候还不晚,他算来还年轻,他要唤起当年那热切的志向,不含糊地努力追求。庄严而亲切的风琴乐调使他内心有了转变。明天他要到热闹的市区里去找工作。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叫他去当赶车的。明天他要去找那个商人,申请那个职务。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要——

……

第二天早晨,警庭的法官宣判说:“在布莱克威尔岛上监禁三个月。”

1.下面句子修辞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1)当夜晚雁群引吭高鸣,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对她们的丈夫亲热起来,或者当苏贝躺在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的时候,你就知道冬季已经逼近了。
(2)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监狱成了他的冬季寓所。
(3)那里每晚汇集着上好的美酒、华丽的衣服和有地位的人物。
A.排比       比喻       借代B.排比       拟人       借代
C.比喻       借代       借代D.比喻       拟人       借代
2.苏贝认为“法律比慈善更为仁慈”的原因是(     
A.社会慈善事业对地方上穷人所作的布施太少。
B.政府的慈善事业不及法律给人的实惠多。
C.法律宽松不严,人们从法律那里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
D.苏贝以为通过触犯法律进监狱解决食宿问题比通过慈善机构更为便利。
3.小说中苏贝几次想进监狱而不成,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贝跨进烟店拿伞,结果别人把伞让给了他,说明美国是一个高度文明、和谐的社会。
B.苏贝扮演一个小流氓,却被女子纠缠,这说明美国妇女卖身求生的现实。
C.苏贝想进豪华饭店白吃后被关监狱,结果被推到人行道上,这揭露了美国贫富悬殊,等级森严。
D.苏贝在剧院门口大吵大闹,警察并未理睬,这说明“扰乱治安罪”如同虚设。
4.幽默讽刺是欧•亨利小说的最大特点,下面的选项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是(     
A.苏贝是个流浪汉,他好逸恶劳,冬天临近的时候,他就想通过为非作歹被警察逮捕关进布莱克韦尔岛监狱,在那里度过寒冷的冬天。他干了种种坏事,但警察却没有管他。在听到了教堂里的赞美诗后,突然悔悟,决定重新做人,可这时警察却莫名其妙的逮捕了他,判他到布莱克韦尔岛服刑三个月。
B.苏贝无路可走,不名一钱,无家可归,却诙谐的自称“大爷”。例如,在饭店吃了白食,还对侍者说:“现在快去找警察来,别让大爷久等。”
C.苏贝偷了一把绸伞,可是伞的主人也是一个小偷。
D.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苏贝胶在铁栏杆上,因为当他的生活中还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纯洁的思想和体面的衣着这类事物的时候,赞美诗的曲调对他曾是很熟悉的。
5.对于小说中苏贝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贝是一个心理和行为反常的流浪汉,他的不幸,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现实生活。
B.苏贝的思想和行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畸形的社会形态。
C.小说写到了苏贝饭店白吃、砸破橱窗、调戏女子、偷窃雨伞等并非故意的行为,刻画了这个资本主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D.作者塑造苏贝这个人物,其用意是为了讽刺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6.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不包括(          
A.莫泊桑B.欧•亨利C.高尔基D.契诃夫
2020-12-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汉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贝为了进监狱,用了几种方法? (     
A.3种B.4种C.5种D.6种
2020-12-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汉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悟春天

朱国良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在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着,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的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宋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说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从一缕春色中感悟到人伦之乐才是大乐,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是出奇,甘愿被春天俘虏。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英国诗人拜伦有一年春天看见一位盲人在沿街乞讨,旁边还有一个牌子写着八个字:“自幼失明,沿街乞讨。”但盆中只有稀稀落落几个钱。拜伦同情之下,马上给他改了八个字:“春天来了,我看不见!”哪里还有比看不见春天更痛苦的呢!路人一见之下,纷纷给予施舍。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春天的魅力!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是因为春“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
B.“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是因为在春天的怀抱里,不论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人人都能尽享春天带来的欢乐。
C.“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中的“这”是指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
D.第④段中所引诗句中的“悔”字表现了怀春思夫的女子内心的压抑和无奈,段尾的“冲”字则充分显示出了桑塔耶那的草率与放荡不羁。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开篇作者引用“杏花春雨江南”的诗句,把读者带入江南春天蒙蒙细雨,缕缕花香的美妙意境之中,为后文的抒情议论做好铺垫。
B.第②段“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一句,“那”指代对冬天“有比较、有鉴别”的哲理的分析,对事物“反衬和折射”出的品质。
C.第②段中的三个反问句,运用了反衬和比喻的手法,突出春天到来之不易。
D.作者在文中引用大量事例,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揭示春天的品质内涵,激励人们在人生岁月里永远珍爱美好的春天。
3.作者引用大量诗句丰富思想内容,第③段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请概括说明本段大量引用诗句的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说明作者从春天那里获得的感悟。
2020-10-13更新 | 328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猴变

陈博文

栋悟一家人忽然变成猴子的怪事,已经传遍这一带的山村了。

不少好奇者跑到村里来看看究竟是谣传还是事实。然而,大家都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他们既见不到栋悟,也见不到猴子,见到的只是那间简陋的破屋子。

那是一间栉叶盖顶的小木屋,两扇木板门已斑驳破旧,外边还加上一把锁头,从门缝、墙壁的缝隙里可以窥见屋里边一片凌乱,显然是很多天没有人来过。

邻居老阿婶对围观的人群说:“栋悟一家人变成猴子了,要找他们可到后山上去,不过你们要高呼他的名字,他就会从树上跳下来,带些食品去给他们吧!很可怜的!”

“这样说,栋悟真的变成猴子了?”

“那还会有假,全家人都不见了,岂能说着玩的?!”

栋悟住在这村子已很久了。他家种了一小片玉米园,家里还有三把猎枪,是他和两个儿子阿保、阿护的谋生工具。他向来就靠捕猎山区里的动物和种点粮过活。不过,山里的动物越来越少了,所以生活是十分困苦的。

自从这片数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地带,被宣布即将变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后,住在这一带山区依靠捕猎为生的居民,生活就起了大恐慌,栋悟一家当然也不例外。

有一次保委会宣传队到村里做宣传,他们说到山区各种禽兽,被人们死捕活捉已濒临绝种,如不设法制止滥捕滥杀,将来我们的子孙就见不到各种动物了。他们要求当地居民,尤其是以狩猎为生者与政府合作,不要再屠杀山区动物,让它们繁殖滋生,让这片辽阔山区再现蓬勃生机。

当这批演说家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之际,栋悟一肚子怨气爆炸了。他一跃而起,大吼一声说:“你们这批城市来的家伙,知道山里人的困苦吗?禁止捕猎,我们只有喝西北风了。滚!滚回去,不要干涉我们,不听话送你们几声鸟枪……”围观的村民,有人随声附和,也有人劝他们不要闹事。经此一闹,宣传队在嘈嘈杂杂的人群中悄然收兵,围观的众多村民也一哄而散。

此后,栋悟情绪变得偏激愤慨,每天叫上两个儿子一同上山,展开他的杀戮行动。他拿点颜色给保委会的人员看看:我赶尽杀绝,你们将奈我何?!

过去,他捕猎的只是野兔、黄羌、獐狐之类的,现在却是见什么杀什么,简直是有些疯狂了。

有一次,他竟一口气射杀了三只猴子。向来,很少有人捕杀猴子的,因为经济价值不高,也没有人爱吃猴肉。所以,猎人对猴子可算是仁慈的。然而栋悟却故意杀猴子,为的是向保护环境的人员示威。

今天,他很幸运猎获一只黄羌。傍晚,父子三人兴高采烈扛着黄羌回家。很久了,没有油腻过口,今晚可要来一味炒黄羌肉,再加一锅酸辣羌肉汤,明天把剩下的卖给芭货佬,最少还有数百泰铢可以赚。他想得口水直流,心花怒放。就在离家不远处,忽见他老婆伸头缩脑闪在大树后,一见他父子,即迅速迎上来,慌张地说:“不得了,屋子被一群猢狲占了,不是我走得快逃出来,说不定已被它们咬死。”

“有这样的怪事,我们快回去看看。”栋悟话还未完,从他屋子里一下子跑出很多猴子来。数百只猴子灰溜溜地朝他们摸来。

他被吓呆了,正想扣动扳机,忽从树上跳下数只大马猴,迅速将他父子手中的猎枪都抢了去。人猴形势逆转,栋悟大惊失色,急忙拉着妻子掉头就跑,可后面大批猢狲随着追来。他跌跌撞撞,忽然觉得老妻的身躯在迅速缩小;两个儿子也一样在萎缩,而且脸上长出浓毛,屁股上也长出尾巴。他下意识摸自己的脸,哇!自己也是满脸茸毛。他失声惊叫,吱吱几声,原来他们已变成猴,身形也矫健轻盈了。他紧拉着妻子,迅速攀上茂密的大树。他俯视追来的猴群,咦!哪里是猢狲,都是彪形大汉呀!他搔着头想不出原因。

栋悟一家人变猴的怪事终于传开了,不久,各个山村发现很多保护野生动物委员会的标语:

杀猴子,变猴子!

杀山猪,变山猪!

动物保护,人人有责!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寥寥数语就交代了一件离奇怪事,这样处理不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保委会宣传队的宣传做了铺垫。
B.小说中人物名字具有特色,“栋悟”“阿保”“阿护”寓意着“动物保护”,与小说结尾保委会的宣传口号遥相呼应,凸显出小说的主旨。
C.小说将保委会宣传队说成是“演说家”,并形容他们“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说明栋悟对保委会宣传队的言行根本不认同。
D.栋悟亲眼看到自己与家人的猴变过程,但又说看到的猴子其实是彪形大汉,“猴变”真假难辨,作者这样处理意在引发读者的深思。
2.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栋悟的人物形象。
3.小说安排“猴变”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0-10-07更新 | 236次组卷 | 2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 警

弋舟

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助维持秩序。

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

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这情绪我也有过。直到今天,我也不太跟妻子说我每天都忙活些什么。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喊累。所以有时候遇着邻里纠纷之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

开始小吕挺兴奋的,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报案人是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他的邻居也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个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是个教化学的。可查来查去,一点儿证据都没有。小吕不太甘心,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

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趴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

那天算得上是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查的事。

老查七十多岁,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老查经济状况还过得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如今这一片的房价可不低。

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城里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他却突然打来电话报警,说是自己在家摔倒了,现在根本爬不起来。

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一刹那,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

几天后老查又报假警了。还是说他摔得起不来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老查照旧坐在小板凳上,臊眉耷眼,像个坐在黑暗舞台中央的老猿猴。

这回,老查主动说他之前是去找打工的闺女了。

走的时候,老查送了送我。他颤巍巍地踅到门前替我开门。手伸出去,捞一把,又捞一把,第三把才捞到门把手上。

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查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来跟我说,老查点名要我去。这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了。问明白他没什么事儿后,干脆就置之不理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老查竟然找上门来。

他一拐到我前面坐下,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自首。”我按接警程序示意他进来说时,他的脸上竟然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幸福感。

果然,这又是他的恶作剧,案情很快排除。

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

这一年的除夕,为了防止他再“闹事”,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他好像被一种氛围感染了。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

老查的事讲完了,半天都没听到声音。我以为小吕已经睡着了。

“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

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

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从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

“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

“他那是诬陷,”我说,“涉嫌犯罪了。”

“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我想,我没看错人,这小伙子能当个好警察。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的身份,也表现了当今部分警察的职业现实,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其实弥漫着“我”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
B.“我”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为“我”虽然不做英雄梦了,但还是想托举别人的英雄梦,这个细节表现了“我”的善意。
C.“老查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幸福不是靠物质充裕就能得来的,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也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迈孤独的老人来说。
D.“我”比小吕有工作经验,告诉他“老查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本身可能都包含一点试探小吕的成分,结果都让“我”很满意。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
3.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查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0-05-26更新 | 690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部分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借刀记

文娟

秋香蹲在地上,挥舞菜刀,咚咚咚一阵剁,狠狠地,刀片从木头柄中脱出去,画了个漂亮的圆弧,差点砍着伸头缩脑的芦花鸡。芦花鸡吓得不轻,扑棱扑棱避到远处,窥视着秋香,似怪秋香故意而为。秋香呸了口:“该死的,瞅啥瞅!”

农历四月十六,逢大集。秋香老早与一帮姐妹掰过指头,买红丝,扯绿线,画鸳鸯,描牡丹,绣几双漂漂亮亮的鞋垫子。隐隐约约中,一个念头秘不示人,这念头只敢躲在被窝里想,说出来可羞死人。

秋香扔下木头柄,想象姐妹们嘻嘻哈哈、你推我让的快乐样,嘴巴噘得像钩子。

天蓝蓝,蓝得像屋前的小河水;太阳红红,红得像灶膛里的火苗苗。“都怪这天!”娘说,“趁日头烈,雪里蕻统统起田,腌一大缸酸咸菜,剁一小坛干咸菜。”娘拦下攥着塑料钱包往外走的秋香,说:“抓紧剁,抓紧剁,朝怕南云涨,天色说变就变。”

“死丫头,做啥呢?”娘端着洗衣盆,从水踏子歪歪扭扭爬上来。娘明明看见了地上孤零零的木头柄。阳光下的木头柄,圆润光滑,乌黑发亮。娘经常说,这木头柄,是当初陪过来的嫁妆。

秋香说:“坏了,剁不成了。”

娘说:“剁不成也得剁。”娘看看晾在屋檐上树丫间的雪里蕻,眉眼里嵌满得意,今年雪里蕻长势特别好,绿油油,胖墩墩,一棵一满怀。

秋香说:“咋剁?”

娘说:“去借,东宅,三婶家。”娘又往盆里浸被单。

三婶不赶集去?”秋香问。

“三婶不。”娘肯定。

秋香喊过三婶喊三叔,院子静悄悄,只有老猫伸着懒腰练台步。秋香转去偏屋,一眼瞥见灶台上亮铮铮的菜刀。三婶性子躁,独独与秋香娘投机,过年时年糕合笼蒸,娘半笼,三婶半笼;扯洋布做小褂,一块料子俩人算计来算计去套着剪。

娘说:“小心,三婶菜刀锋利。”

秋香认起真来,干活特利索,日头掠过头顶,一坛子咸菜冒了尖尖。娘用扁担头压了压,又压了压,确信铁板样结实,方用塑料皮封了口。娘吩咐秋香还菜刀。秋香说:“这就去。”又说:“三婶家中午不开伙?怎没见寻菜刀?

秋香喊过三婶喊三叔,院子静悄悄,只有老黑猫追着蝴蝶玩游戏。三婶家墙根儿一溜儿一溜儿凤仙花,一嘟噜红一嘟噜白,热热闹闹正艳。秋香掐了一嘟噜白色的,想了想,又掐了一嘟噜红色的,染指甲,涂脚趾,叫个美!

日头落山时分,三婶大包小包回来了,遇着秋香娘,掏出两把馒头干。原来三婶串亲戚去了。秋香娘想提借菜刀的事,看三婶累得慌,转念晚上过去道声谢也不迟。

三婶高一声低一声好一阵,不知道吵啥吵?秋香捧了饭碗跑过去,左邻右舍好多人捧了饭碗跑过去。三婶站在院门口,手里握着豁了口子的菜刀:“啊,把我菜刀糟蹋成这样!啊,可是把新菜刀,自家舍不得用,哪个缺爹娘少交代的,天打雷劈!”

秋香大气不敢出,拿筷子的手哆哆嗦嗦,饭菜泼洒一地。娘跟过来,揪住秋香,小声说:回家去,死丫头,做了错事不告娘一声!”

秋香磕磕巴巴分辩说:“不是我,保证不是我还过去时,好好的。”

“好好的?”娘不相信。娘说:“你不愿剁,冲我来,不能糟蹋三婶菜刀!”

薄暮中,不知谁附着三婶耳朵小声说:“是……”

“哐当!”三婶把菜刀掼地下,盯着秋香娘俩背影:“我说呢,良心被狗子叼掉了,馒头干塞了屁股眼!”

秋香娘老脸挂不住,退不是进不是,接腔不是不接腔又不是。

“三婶这是骂谁呢?三婶这是冤枉人了呢!”大强拨开人群,说,“三婶啊三婶,大强给你赔菜刀来了。上晌你们不在屋,我拿了剁猪草。”大强手里握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大强住三婶东宅,大秋香两岁,已经验上兵,马上离开家乡去部队。

三婶愣了愣,愣的当口,三叔从地里回来了,三叔拨开人群,火急火燎冲三婶吼:“自个儿整天不着屋,不知轻重张臭嘴,去猪栏看看,下晌老母猪拱了圈,寻不着瓦刀,拿菜刀砌的墙……”

秋香与娘刚睡下,三婶来敲窗子,说:“天气愈来愈热,年糕长了半寸毛,最后一碗,均两份,你一份,我一份,搁窗台上。”

夜里,秋香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买了红丝,扯了绿线,画了鸳鸯,描了牡丹,绣了一双漂漂亮亮的鞋垫子。鞋垫子塞进大强背包时,秋香的脸皮像大强胸前的大红花,红彤彤,红彤彤。

(选自《金山》2019年第8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后两次写到买红丝,扯绿线,画鸳鸯,描牡丹,绣鞋垫子,这不仅在结构上形成照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秋香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B.小说中间运用插叙的手法写了三婶与秋香娘合笼蒸年糕和一起扯洋布做小褂这两件生活小事,表现了三婶与秋香娘之间不一般的情分。
C.大强来给三婶赔菜刀,并解释说“上晌你们不在屋,我拿了剁猪草”,这说明大强是一个诚实厚道、决不愿占邻居一丝一毫便宜的小伙子。
D.小说的语言富有乡土气息,不仅人物对话中有方言,文中多处所用喻体也是乡村常见的事物,同时杂以农谚熟语,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刀”对小说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3.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有着哪些令人向往的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惊蛰过后很长一段日子,尽管节令也已经又越过了春分,但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只是夜晚的时间倒是明显地缩短了。

清明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时,还有些别的树木的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芭蕾,像刚开始发有的姑娘一样令人悦目。

孙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吃黑高粱面馍;看借来的课外书:在城里的各个地方转悠。时间长了一些,班上同学之间也开始变得熟悉起来。他和乡里来的一些较贫困的学生初步建立起了某种友谊关系。由于他读书多,许多人很爱听他讲书中的故事。这一点使孙少平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低人一等。加上气候变暖,校园里已经桃红柳绿,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而且他的单衣薄裳现在穿起来倒也正合适,不冷不热。除过肚子照样填不饱外,其它方面应该说相当令人满意了。

这天下午劳动,全班学生在学校后面的一条拐沟里挖他们班种的地。不到一个小时,孙少平就感到饿得头晕眼花。他有气无力地抡着锻头,尽量使自己不落在别人的后面。

好不容易熬到快要收工的时候,他们村的润生突然来到他眼前,说:“少平,我姐中午来找我,说让我把你带上,下午到我二爸家去一下。她说有个事要给你说,我姐还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

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

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而且还叫他到她二爸家去!

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有时他二爸路过回村子,坐的都是吉普车呢。记得当时他常常想走近去看看停在公路边的小车,都吓得不敢去,何况现在要叫他去他们家吃饭呢!

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去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作客,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一直到收工回了宿舍,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他想他如果不去,就太对不起润叶姐了,况且润叶姐还有话要对他说呢;他不去,说不定还会误了润叶姐的什么事。如果去,他又感到有点惧怕。他长这么大,还没到这么大的领导家里去过,更不要说还要在人家家里吃饭。另外,他感到他的这身衣服也太丢人了。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先不去润叶姐二爸家吃饭。等他在学校吃完饭后过一段时间,他直接到城关小学去找润叶。这样既见了润叶姐,又可以不去她二爸家。至于城关小学,他知道就在中学下面不远的地方,他前一段瞎转悠的时候还到这小学的操场上去过。

他这样决定以后。又想到润生说不定马上就要叫他来了,此不能呆在宿舍里得找个地方去躲一躲

他很快出了宿舍,来到院子里。

到哪里去呢?现在还没开饭——就是开了饭,他也要等别人吃完以后才去。这期间还有一段时间,反正总得找个去处。

他于是出了南边总务处旁边的一个小门。来到学校围墙外面。他沿着墙根向西面的一个小沟岔走去。

孙少平在这小山沟里消磨了一阵时间,并且还折了一枝发绿的柳枝,做了一只哨子,噙在嘴里吹着——他身上显然还有些孩子气。

他约摸别人已经打完饭后,才从那个小门进了校园,来到饭场上。他走到馍筐前,看见里面只留了两个黑面馍—这说明郝红梅已经把自己的两个拿走了。

他取了这两个黑馍,向宿舍走去。他想,等他吃完这两个馍,再喝一点开水,就去小学找润叶姐呀:也许那时润叶姐还没从她二爸家返回学校,但这不要紧,他可以在她门外等一等。

孙少平这样想着,拿着两个黑馍走到了他宿舍的门口。

他在门口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显然在等他回来。

少平一下子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润叶姐走上前来,仍然笑着说:“我让润生叫你到我二爸家去,你怎么不来呢?”“我…”他不知说什么才对。

润叶姐敏捷地一把从他手里夺过那两个黑馍,问:“哪个是你的碗?他指了指自己的碗。

她把馍放在他碗里,说:“走,跟我吃饭去!”“我…”润叶已经过来,批着他的袖口拉他了。

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孙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但他的心情变得很开朗,这来自天气转暖带来的盎然生机。
B.孙少平饿得头晕眼花,还继续抡着镢头不愿落在别人的后面,这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意志力。
C.孙少平在这小山沟里消磨时间时,写他折柳枝做哨子吹的孩子气,这一细节让这一形象更立体可感。
D.从让人捎话叫少平去到主动去宿舍坐等少平,既交代了润叶没有等到少平,又体现了润叶的细腻体贴。
2.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富有特色,请进行赏析。
3.孙少平被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请你探究他的心理原因,并作出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