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80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1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序”以散体叙事,“辞”以骈体抒情;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要求押韵。
B.《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三篇小说用不同的方式抒写了革命者的情怀,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C.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都是悲剧;剧中,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遭遇了现实的摧残与毁弃。
D.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已是大国;贾谊提及“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表明战国末期“万乘之国”才可称大国。
2023-05-13更新 | 3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注]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笑之。公曰:“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向之对君也。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

或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昔者宫之奇在虞,僖负羁在曹,二臣之智,言事,发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无其君者也。且蹇叔处虞而虞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虞而智秦也,此有君与无君也。向曰“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宫中二市,妇闾二百,被发而御妇人。得管仲,为五伯长,失管仲得竖刁而身死。以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为霸;以为君之力也,且不以竖刁为乱。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注】纯缘:给衣服镶边。

材料二:

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臣之力也     识:知道
B.言事,发中功       中:合乎
C.士禄爵者       骜:同“傲”,看轻
D.世多桓公之内行       举:推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炮宰和五味而进       以为瓢
B.师旷伏琴笑之                 因人之力敝之
C.非蹇叔愚于虞而智秦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
D.成王不唯身下士邪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
B.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
C.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
D.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
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辞,讨好谄媚的话。文中韩非子认为叔向、师旷虽观点不同,但都有讨好晋平公之意。
B.闾,里巷的门,这里指住处。妇闾,即妇女居住的地方,是齐桓公设于宫中的娱乐场所。
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D.瓮牖,用瓮做窗户,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瓮牖”的词义相同。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韩非子借晋平公与叔向、师旷三人的对话,实际上是在宣传自己关于治国的思想主张。
B.材料一韩非子在论证观点时,引用了多个事例:虞国、曹国拥有智慧之臣却灭国,蹇叔先事虞后事秦。
C.材料二作者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法律惩处。
D.材料二作者认为,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士人,最终会令天下人归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
(2)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
7.两则材料对齐桓公成功原因的结论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4-23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因其具有内容新颖、节奏决、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某研究报告显示,重点网络微短剧2021年上线量为58部,2022年则增长至172部。全面认知和科学把握其内在的创作特点,是推动网络微短剧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既需要满足观众对于小体重叙事的要求,也需要呈现出富有吸引力的剧情。好的网络微短剧需要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短视频的发展依托于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网络微短剧是短视频向高阶的进阶,既符合大众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借助影视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解决部分短视频内容低俗化、节奏拖沓等问题,满足网络用户的视听新需求。

网络激短剧的创作发扬短小的叙事优势,依托网络用户需要“留白”空间的需求。在保证叙事主干逻辑清晰度的基础上,留给网络用户适当的想象空间,既符合网络微短剧快节奏、精简叙事的典型心格,也满足了网络用户观看作品时沉浸式、参与式的心理需求。网络用户在观剧时置身其中,可与剧情进行互动,投入自身感受和认知,完成对艺术的二次创作,实现自我求解。

网络微短剧的高情节强度决定了其快节奏的叙事方式,从而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叙事视角。在故事开篇就将观众带入一个全知视角,让观众更快地进入故事,并沉浸在剧中人物的视角之中,在不同角色的反复切换中增强自身代入感,在多变的情节和高频的反转中感受剧情行进的紧张感。好的网络微短剧更加考验摄影师与剪辑师的专业能力,拍摄视角的逼真度、全面性,以及对交叉、对比、闪回零太奇的合理运用,都是提升网络微短剧叙事能力的关键。

线性叙事是影视剧的传统叙事方式,主要依托事物发展的时间,以及由始至终的过程来推动情节。这样的叙事方式往往会创作出节奏相对平缓的作品。而网络微短剧常常采用正叙与倒叙相结合的形式,打破了线性的规则,丰富了叙事的结构。在网络微短剧中,正叙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主线的剧情,是故事行进的基底。叙事进入关键情节时,则会切入倒叙,铺设悬念,引发好奇,同时补充故事情节中必要的人物背景关系。正叙与倒叙相结合,增强了网络微短剧“讲故事”的氛围感,也是网络微短剧丰富故事纵深感的主要方式。

网络微短剧作为网络文艺的新生业态之一,对于推动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当前网络微短剧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文化内涵薄弱、剧情浮夸、题材猎奇、与现实生活脱节、内容同质化、视听语言缺乏专业性等突出问题。网络微短剧亟待在创作质量上持续发力,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相比传统的电视剧、网络剧,网络微短剧压缩了内容时长,但仍然需要在“小体量”中突显“大主题”、追求“大格局”,提供深层次的思考,以满足受众的精神体验。深入挖掘网络用户需求、拓宽题材范围、增强叙事策略、继续强化价值引领等,是实现网络微短剧健康发展、有序发展的主要途径。

(摘编自张智华、曹馨丹《网络微短剧:“小体量”追求“大格局”》)

村料二: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目前,三集系列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很火爆。该作品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古代女子逃出博物馆、在伦敦街头与一位中国记者相遇、在其帮助下找到回国之路的故事。作品的前半部分讲述了玉壶的回家之路,后半部分通过玉壶传递家书,讲述了诸多流落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情。

该作品中海外文物拟人化表达心声的场景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明代琉璃砖被切割,思乡情切;原本成对的唐三彩马已被迫相隔万里百余年;笛师陶俑给琴师陶俑传达思念之情,想再一起演奏《长歌行》……数以万计流落海外的文物终于可以自己“发声”,“让文物回家”这句话变得形象、直观、可感。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鸣。

(摘编自师文静《十多分钟微短剧引发“文物回家”讨论热,小作品也有大情怀》)

1.下列对材料一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网络微短剧当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依然受到视频平台的青睐。
B.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新兴事物在刚出现时容易被人们接纳,发展比较顺利。
C.与网络微短剧的高情节强度相匹配的叙事视角,便于观众快速进入故事,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D.作者介绍线性叙事方式的目的是,引出并凸显网络微短剧采用的正叙与倒叙相结合的叙事方式。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微短剧结合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特点,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B.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媒介技术手段的更新,短小的叙事优势,是短视频得以发展的基础。
C.摄影师与剪辑师的专业能力会影响网络微短剧的叙事能力和吸引力,是提升网络微短剧品质,实现网络微短剧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D.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增长率为267.65%;预计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
3.根据以上相关材料,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逃出大英博物馆》作为好的网络微短剧特点的是(       
A.作品只有三集,借助“玉壶”回家的故事,引发“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鸣”,体现出好的网络微短剧叙事体量小,富有吸引力的特点。
B.作品的拟人化表达是一种新鲜的叙事视角,能让观众更快地进入故事,并沉浸在剧中人物的视角之中。
C.作品借助影视这一形式,巧妙地将文化、历史和责任的故事相结合,独特的立意,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D.作品突显了“让文物回家”的大主题,体现出好的网络微短剧有“大格局”,能使观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满足受众的精神体验。
2024-03-29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一)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 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②篠: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滋润。④厚禄故人: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操守。
B.颈联有举一反三之效:故人音信全无,何况新交;幼子尚且面带饥色,家人更不必说。
C.尾联“欲填沟壑”写尽心中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
D.该诗将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狂夫”的形象。
2023-12-2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编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慢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中国日报网》7月24日)

材料二:

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么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


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此外,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抓好统筹协调,全面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教师合理取酬办法等有关工作。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8月14日)

材料四: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已两年多了,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不少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的声音存在:有人担心延时服务可能会变成变相的补课,也有人担心延时服务的质量不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费力不讨好”是一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校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设课后延时班,为家长下班后接送孩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却并不买账,有的嫌延长的时间还不够长,有的不认可延时服务的质量,仍然将孩子送去课外培训班或者托管班。

(摘编自罗燕《课后延时服务咋能叫好又叫座?》,《民生周刊》2021年第15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使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在服务时间、经费保障、吸引力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C.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超过70%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诸如网课、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内容。
D.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协调,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合理取酬办法等工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现象是困扰不少家长的难题,这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
B.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近六成家长是为孩子“培养特长与爱好”,近半受访则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
C.课后服务不必非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以突出育人导向,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
D.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学校的“服务”,同时也可争取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如果创造性地开展,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不属于“切实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实施建议的一项是(       
A.学校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B.部分学校存在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
C.社会层面要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
D.资源方面,要丰富优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于之言:君子学道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煮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二)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即于心,则候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②恶:同“乌”,疑问词,哪,何。③慊:同“惬”。快心,满意。④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⑤诐辞:偏颇的言辞。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遇之                         卒:同“猝”,突然
B.谈笑而                      麾:指挥
C.皆于文行                      笃:专一
D.今日                         病:忧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学道爱人                  于其身也,耻师焉
B.潮人事公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其外之也                         加之师旅
D.其子趋往视之                  度义后动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C.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D.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结合(一)(二)两段内容,全都能够体现孟子“浩然正气”之说的一组是(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③留将正气冲霄汉,著成信史照尘寰。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⑤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段(一)中,首段议论纵横捭阖,明写先贤的生死踪迹,暗写韩愈是参天地、关盛衰、生有来、死有为的非凡哲圣,可与先贤比肩为伍。
B.所谓“天人之辨”,就是分清天意和人为两个方面的情况,苏轼认为韩愈受到贬谪、遭遇诽谤、不能安身于朝廷,全是天意的结果。
C.有人认为在潮修建韩庙并无意义时,苏轼直接出面,以“如水之在地中”来比喻韩愈之神“无所往而不在也”,说明韩愈影响之广大深远。
D.“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后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出自《谏逐客书》)
7.结合语段(一),概括韩愈的“浩然之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2-09-30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清水丹山之间,有隐君子,姓徐名吉民。别号乐轩居士。居士少业儒,数试不利,遂诸生,怀终隐之志。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依范文正公故事,创义田义塾。讳言人过,喜称人善。又善药,故得药物最真,凡乞者即与之,以治病多效。得一奇方,必普传人。凡数百里内,僧刹道院,力可新者,皆竭力为之。居士虽外托沉冥,而好读书,所著奇书最多,遇友人佳诗及文字,即寿石。所居近沧游溪,种树数十万株,如云封雾接。居士跨蹇往来其间,与田夫野老,坐草菜,说耕耘事。种茗,不啻天池、虎丘。家酿醇酒,清洌异常。居士性不多饮,少饮即酣畅,任意潇酒。久之襄集成帙。自号曰《樵歌》云。

嗟乎,诗之于应酬也久矣!居士隐于樵,故谢绝一切人间应酬。凡意之所不欲言不得不言,与口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者,居士皆无有。故落笔即有烟云之趣,依稀与陶元亮、王无功相似。今春,予由当阳玉泉得晤居士,一见欢然订交。盖居士与予友刘孝廉玄度最相知。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朔望必莫,谈及必泣,其急友谊如此。樵乎,樵乎,其真有隐德侠骨者耶!后之人读《樵歌》,居士之清标逸致,亦可想见其一斑也。

(节选自袁中道《徐乐轩<樵歌>序》)

材料二:

嗟夫,诗道不古久矣!世之号善吟者,往往流连光景,使人驰骛乎玄虚荒忽之场,控之非有,挹之非无。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此何为者哉?殊不知诗者本乎性情,而不外于物则、民彝者也。舍此而言诗,诗之道丧矣!濂也不敏,自童年习为比兴之学,腥秽填而襟灵弗舒,形于言辞则平凡为已甚。今幸获读先生之诗,庶几其有发哉。

(节选自宋濂《霞川集序》)

【注】①陶元亮: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王无功:王绩,字无功,初唐隐逸诗人。②物则:物理,事物的法则。民彝:人伦,人与人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善药,故得药物最真        莳:栽种B.种茗,不啻天池、虎丘        手:亲自
C.诗之于应酬也久矣               累:拖累D.庶几其有发哉                         庶几:恐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数试不利,遂去诸生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得一奇方,必普传                  当其欣所遇,暂得于己
C.凡意之所不欲言不得不言            提刀立,为之四顾
D.诗道不古久矣                            胡为乎遑遑欲何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
B.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
C.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
D.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
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去诸生”的“去”意为“放弃”,与《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去”意思不同。
B.“即寿诸石”的“诸”为兼词,与《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意思相同。
C.不敏,文中指行动缓慢,与成语“敬谢不敏”中的“不敏”意思不相同。
D.朔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和初一。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徐乐轩少年时以儒学为业,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未能考中,于是怀有终身隐居的志向。
B.徐乐轩大公无私,常施舍药物给他人,这些药物治病大多有效果。得到奇方,他必分享于人。
C.徐乐轩喜好读书,著书很多,看到友人的好诗文,担心自己不能长久欣赏,总要把它们刻在石上反复看。
D.宋濂认为自己虽然自幼学习诗歌,但是襟怀、心灵不得舒展,所做诗歌过于平凡,能够读到《霞川集》是人生幸事。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
(2)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
7.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徐乐轩的诗歌创作如何体现了宋濂“诗者本乎性情”的观点。
2024-05-01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A.晋函陵,秦军汜南
B.越国以
C.既东
D.郑既知
2022·陕西咸阳·模拟预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姥连天向天(横亘)        委身为贾人妇 (托身)
B.道皆砌石为(石阶)        正襟危坐(端坐)
C.明天南(照)                     最难将息(养息,休息)
D.元嘉草草(草率)              知不可乎得(一下子)
2022-02-17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按要求作答。

思远人

[北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思远人,是词牌名。一般的词牌名限定了词作的韵律、句式以及内容风格。
B.黄花,一般指菊花,与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相同。
C.本词借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而归鸿无法传信,别出心裁,更能表达相思之苦。
D.“千里念行客”,指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直接点明本词主旨。
(2)试分析开头“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的作用。
(3)结合词句分析“红笺为无色”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