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8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部《都挺好》将父母的养老问题无形地穿插在我们的脑海里。养老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多,预计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至3亿人。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递增,养老模式也由传统单一的家庭养老衍生出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模式。机构养老是由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事务执行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标准化养老服务的模式,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受并尝试这种养老模式。关于社区居家养老,《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是这样描述的:它由政府牵头,依托社区,依靠专业化服务,以家庭为核心,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相关养老服务,借助的是家庭和社区街道政府的通力合作。

伴随着养老产业的完善发展,养老服务要求的提升,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种类丰富。据《智能养老蓝皮书: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8)》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智能养老产业体系,并呈现创新、整合、应用、共享的新趋势。相信在政府领导和市场协调的共同努力下,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望终将实现。

(摘编自澎湃新闻《中国养老现状分析》)

高峰平台期

   

材料二: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以智能产品和信息平台为载体,面向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形态。近年来,我国积极制订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开展应用试点示范和产业指导,促进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7月,全国共开展了五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此前,有关部门还公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明确了20类共118种养老产品和6类共120项养老服务。相关研究报告估计,2022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

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完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机构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具有较强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易学性的智能产品,如呼救定位设备、智能居家照护设备等智慧健康服务;创新互联网+养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智慧养老服务。多措并举,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摘编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孔伟艳《期待智慧养老快增长》)

材料三:

机器人、大数据、AI人脸识别技术……这些前沿科技,如今也被运用到了本市养老事业中。日前,和平区南营门街开设了首家智慧老人家食堂,来这里用餐的老人,一进门通过显示屏刷脸或刷卡,系统就会绑定这位老人手里的智慧餐盘,老人选取自己需要的菜品,放着菜品的餐盘,在Al人脸识别结算系统的指定区域一放,系统就会感知盘中饭菜的重量并自动计费、扣费,不再需要手动付钱。而且每选取一份菜品,大屏幕上不光显示重量,还会提示菜品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含量等数据,帮助老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搭配菜品。作为国内近期出现的新事物,这样的智慧老人家食堂目前在本市已有3家,预计今年将开设5到10家,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体验到便捷的用餐服务。

和平区的智慧养老服务,去年入选了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区内探索建设8910帮助银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一公里为老服务生活圈,为高龄、独居、孤寡等各类有需求的特殊老年群体安装居家卫士五件套设备,提供一键求助、可燃气体感知、烟雾感知、人体红外感知以及通话等五大服务功能,一旦发生危险,老人可通过一键报警按钮及时报警,平台立即对接有关部门实施应急救援。在和平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为老服务科科长田超群看来,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小切口实现养老大牵引,能为智慧养老打开巨大想象空间,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自主、方便、健康。

(摘编自天津和平《科技赋能!和平区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或将增至3亿,处于快速老化期。
B.到202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40年,我国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C.随着老年人口的递增,养老模式由传统单一的家庭养老衍生出依托于社区街道政府的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D.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新兴产业形态,以智能产品和信息平台为载体,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
2.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智慧养老”的一项是(     
A.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受并尝试机构养老模式。
B.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
C.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创新“互联网+养老”、“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智慧养老服务。
D.为特殊老年群体安装“居家卫士”五件套设备,提供一键求助、可燃气体感知、烟雾感知、人体红外感知以及通话等五大服务功能。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在政府领导和市场协调的共同努力下,多措并举,就一定可以尽快实现“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望。
B.从2018年起,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持续走高;增长率2021年到达顶峰后持续走低。
C.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发展五类养老产品,使智慧养老成为养老产业增长点。
D.智慧老人家食堂借助AI人脸识别技术,绑定智慧餐盘,为老人提供更加便捷的用餐服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作答。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晓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体裁来看,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主持编撰《新五代史》。
B.全诗用了很多入夏的典型意象,如“南风”“麦穗”等,展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风光。
C.诗中出现了“饷妇”这一人物,暗示农忙时节已经到来。
D.“乞身”一词意为请求辞官退职,表明了作者对待仕隐的态度。
(2)赏析“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一联。
(3)分析全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
2023-06-06更新 | 3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3 .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   危:不安B.山川相   缪:同“缭”,连结,盘绕
C.酒临江   酾:斟酒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由红色记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凝结而成的红色遗产,是红色文化中的遗传密码,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21世纪以来,主流电影推动红色文化内容参与电影叙事,彰显红色文化力量。

红色记忆经由主流电影展示,可以唤起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电影《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建党伟业》《可爱的中国》等,或以宏阔的历史笔触描摹革命事件,或以细腻的艺术刻画再现领袖人物风采,更多的是通过民族历史记忆与个体情感记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影像表述,唤起观众心中的集体记忆,进而增强民族情感和归属意识。电影《张思德》《云水谣》《集结号》《秋之白华》等,赋予历史伟人群体更丰富的普通人的情感,更加注重在历史洪流中展示个体的生死悲欢与跌宕命运。如《张思德》在电影片头就以谨以此片献给平凡而光荣的先辈进行记忆定位,黑白影像特有的历史质感与庄重感,将革命人物形塑为血肉丰满又充满精神感召力的生命个体,从而感召观众滋生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故事经由主流电影讲述,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电影《无问西东》恰当地借助了新的语境,以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精神倾向与价值观念实现了对个体理想主义光辉的召唤。《风声》《听风者》等谍战电影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叙事话语类型,大多以悬念丛生的故事满足观众对英雄人物的想象,往往借助悬念设置将观众带入对信仰与生命本源等形而上终极命题的追问。红色故事是主流电影在艺术与市场双赢格局中进行表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加速了主流电影探索政治性、商业性、审美化叙事的融合步伐。主流电影讲好红色故事需要寻找自身的文化主体,进而进入更加符合民族价值取向的历史书写视野,探索思想话语被感知的叙事智慧。

红色精神经由主流电影传播,可以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流浪地球》等电影彰显了伟大的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让观众感受到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让中国人情感相连、命运相系。这些电影蕴含、传播的红色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之源。灾难主题电影对于红色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表达,也成为文化意识由自发形态向自觉形态转变的见证。主流电影需要站在全球治理的高度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将红色精神进行彰显与传播。

在中国话语不断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主流电影必定无法缺席。这就需要厘清当代中国最宝贵的故事资源有哪些,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显性文艺文本,并释放红色文化独有的精神能量,从而参与建构较为完整的中国电影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以期实现跨文化间的良好互动、传播、交流与沟通。

(摘编自李娟《主流电影叙事中的红色文化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主流电影是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21世纪以来主流电影中的红色文化蕴含力量。
B.红色故事是主流电影进行表达的主要内容,能确保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盈利。
C.在中国话语不断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无法缺席的主流电影远比其他电影重要。
D.主流电影将红色文化资源化为显性文艺文本,实现了跨文化间的互动传播交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本论部分围绕红色记忆、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展开论述。
B.第三、四段论述主流电影叙事中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时,都用怎么做收束。
C.文章多次举影片的例子,目的是论证主流电影展现了相同的红色文化内容和力量。
D.全文论述了红色文化在主流电影叙事中的意义与表现,且不囿眼前而放眼于未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遗传密码,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B.主流电影展示红色记忆时,注重表现和塑造生命个体,个体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C.谍战电影作为主流电影的一类,多以悬念丛生的英雄人物故事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D.灾难主题电影对红色与时代精神的表达,见证了文化意识由自发向自觉形态的转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此时降武
B.始强壮出                       乃遣武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常能汉伏弩射杀之          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D.羝乳得归                       见犯死,重负国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峰之树

田瑛

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

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唯这次与往常不同,湖南雪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我不再是过客,从此作为山的一员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另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

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

雪峰山却是个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当他们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树并照此生长,将来就像树一样顶天立地了。捍卫山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

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繁衍。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片遮天绿荫,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叶保存完好。

如果时光倒回至更早的年头,雪峰山的树和子民既承受过深重国难,又为国争得了举世荣光。在著名的湘西会战中,侵华日军的铁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纪念坊就在不远处的芷江城。当时战事惨烈,弹坑遍地。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拦腰折断,但它们像顽强的雪峰山人一样没有倒下,残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还原为一片新的密林

沅水滔滔。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地灵。无论土生土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2000多年前,屈原在观摩学习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千年之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谪龙标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又过千年,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山麓的腹地——隆回县司马前镇诞生。还有一位从雪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编《辞海》,影响深远。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在田间和世界各地。

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本是一群书生,却硬要给雪峰山添一抹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同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身份,各自成为了一棵树。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回到书斋伏案写作,笔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与苍劲,那定然是树神附体所致。

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熟悉到一眼能认出它来,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马尾松又叫枞树,用途广泛,它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每次钻进枞树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获。我曾爬上数丈高的树巅,斫下枯桠作柴火;在枞菌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食材。枞菌难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枞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的某种缘分,最早接触或者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定我不可能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香便是取自枞树膏脂。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到松涛合鸣。对于山民来说,枞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燃烧照明。将溢满松脂的树蔸劈开,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枞膏油。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

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昔日的故乡少年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曾经长满马尾松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

(选自20206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来雪峰山参加了一个“与树结缘”的活动,认领了一棵马尾松,由此生发出诸多感慨,这是本文创作的缘起。
B.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瑶人视树为神,貌似落后的行为中恰恰体现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
C.认领雪峰山之树后,作者说自己也成为了一棵树,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于树木、对于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
D.“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两种人称之间自然切换,体现了作者展望未来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
E.“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运用比喻,形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
2.赏析文中画线语段。
3.文中为什么两次写到“我”童年的经历,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理解概括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关汉卿!

[禁子下,不一时,闻铁链镣铐相击声。关汉卿上。]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吏(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卒给凳,关汉卿坐下。]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年的风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狱卒中也有人交头接耳。]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

叶和甫     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关汉卿     (不耐)有话快说吧!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高和尚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死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等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这不少哇,老朋友。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的钢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1.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说明“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中“关切”一词表现了叶和甫虚伪的一面,突出了他的虚情假意。
B.王著喊过“为万民除害”,叶和甫故意将此和《窦娥冤》联系起来,借此诬陷关汉卿,其卖友求荣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C.“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这几句台词被关汉卿说得义正词严,表现了他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D.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选文的矛盾冲突中除作者要重点突出的关汉卿与狱吏、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之外,还有王著等人与阿合马的矛盾冲突等。
2.下列选项中,对戏剧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B.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杂剧的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C.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而中国戏剧却追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达到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效果。中西方戏剧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D.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曲和明清传奇。元曲涵盖了散曲、杂剧,还有宋元时代的“南戏”。杂剧和传奇由曲词、宾白、宫调三部分组成。
3.“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选文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连夜给田汉写信致贺,盛赞剧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您。”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B.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乡土中国》是他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
C.古代以水之南为阳,山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阳,水之北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北。
D.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也叫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作。
2021-08-22更新 | 4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1)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胭脂”两句,自然发问,以此明写愁怀,可谓推陈出新之笔。
B.“放眼”三句,“暮”字呼应“斜日”,离愁万斛、征鸿浓笔重写心中愁绪。
C.“天在”两句,写出了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承上片离愁,启下片矛盾。
D.过片三句,用千万里、南北、西东,极言地域之广,表达词人客游他乡,漂泊不定。
(2)首句“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在词中的作用。
(3)整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022-05-17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C.又欲肆其西D.若郑而有益于君
2023-03-25更新 | 4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