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一)

秦观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贼③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④梦天门。


【注】①这是秦观任蔡州(汉所在河南汝南)教授时的作品。②鸿隙陂:西汉末年翟方进担任宰相时,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③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遗祸无穷。④陶侃: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州都督”的传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汝水抱城奔流,春色带有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着重表现了汝南百姓遭受灾难后的悲惨情景。
B.领联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相结合,借传说中舜帝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魂化杜鹃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惨状。
C.颈联回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汉代翟方进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唐代吴元济擅改汝水故道留下的隐悲和祸根。
D.尾联借陶侃梦天门的典故,以陶侃来拟向太守,诏意含蓄委婉,增强了诗歌的意蕴。
2.这首诗主要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虞美人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赞美花的仙品,说它像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下片写细雨轻寒,使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留住,叹息之中尽显惜春之情。
C.末尾两句承前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干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花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1-04-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材料二】

◆蒙太奇原为法文一个建筑术语,意谓结构、组合的方法。电影艺术发展到今天,蒙太奇成为表达特殊思想内容的艺术武器。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创作构思,先拍摄许多分镜头,然后加以剪辑,使之成为相互连贯、前后呼应的故事情节。

◆蒙太奇是选择若干处在不同时空的部分、要素及其序列,用以再现生活、表现生活的技巧。

【材料三】

镜头的自然移动——摇,是宋词中最常见的描写手段之一。它的作用是能够在镜头所扫描的空间内,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例如柳永《雨霖钤》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呈现在画面上的首先是一个浓睡不消残酒的落魄文人迷惘惊疑的形象,背景是一片夜色,然后镜头缓缓摇动,一步步现出了他近旁的杨柳、树下的河岸、飘动的细枝柔条,最后是一弯残月。于是,一种十分凄凉孤寂的氛围便整体地呈现出来,使人顿生同情。

除了之外,视距与景深的灵活使用,也是词家们的拿手好戏。视距的选择,关系到读者视象的浓淡去留,因此,为了准确地传情,就必须谨慎地调对焦距和光圈。在宋词里,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恰当处理,俯拾皆是。但是各种视距的综合使用往往更为突出。试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阕: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阔无边的一个高俯角的远景,水天相接,远山遥遥。然后镜头渐拉,一个中景的烘托,哀鸿声里,夕阳映照着高亭,忽然转成近景,杀敌心切的游子把宝剑看了又看,拍遍了所有的栏杆。最后停留在一个无可奈何、悲愤万分的面部特写上。如果我们要拍摄一部关于辛弃疾的电影,这是最好不过的序幕了。推拉摇转的恰当使用,有点有面,有背景,有细节,使宋词,尤其是慢词,焕发出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

1.请默写一首本学期所学的宋词,与上面一首词组成一组宋词鉴赏阅读材料,并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你选择这首宋词的理由。
2.从下面两道小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请从你组建的一组宋词鉴赏阅读材料中选择一首,参照材料相关内容,借用“蒙太奇”来分析该词的意境。
(2)请比较分析你组建的一组宋词鉴赏阅读材料,参照材料相关内容,借用“蒙太奇”来比较分析两首词的意境。
2021-03-30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秦观

满天风雪,向行人、做出征途模样。回首家山才咫尺,便有许多离况。少岁交游,当时风景,喜得重相傍。一樽谈旧,骊驹【1】门外休唱。

自笑二十年来,扁舟来往,惭愧湖头浪。献策彤庭【2】身渐老,惟有丹心增壮。玉洞【3】花光,金城柳眼【4】,何用生凄怆。为君起舞,惊看豪气千丈。


注释:【1】骊驹:这里指告别歌。【2】彤庭:指皇宫。【3】玉洞:岩洞的美称,亦指仙道或隐者的住所。【4】柳眼:形容初生的柳叶细长柔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先写秦观离开家乡,踏上征途,“满天风雪”也喻仕途艰难。
B.上阕后写秦观喜逢好友,劝酒叙旧,以休唱“骊驹”故作洒脱。
C.下阕表现秦观忠心朝廷,壮心不已,而没有丝毫的气馁与凄怆。
D.秦观是一位婉约派词人,而本词的语言却体现出了豪放的特点。
2.这首词中的“金城柳”,借“桓公叹柳”典故,慨叹光阴易逝,年华易老。下列写柳的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最接近一项是(     
A.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唐·罗隐《柳》)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C.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巩《咏柳》)
D.颜色鲜明能几时,未辞黄叶已辞枝。都缘爱管闲离别,多恨多愁故早衰。(宋·李静独《柳》)
3.词中秦观的“自笑”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赏析。
2021-03-26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三3月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2.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2021-03-10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古诗词诵读》(同步习题)-【新教材精创】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蒋颖叔帅熙河(其二)

秦观

天马葡萄隔玉门,汉廷谁更勇如尊

行台晓日屯千骑,祖道春风属一樽。

莫许留犁轻结好,便令瓯脱复游魂。

要须尽取熙河地,打鼓梁州看上元。


【注】①熙河,路名,治所在今甘肃临洮,曾在吐蕃、西夏等少数民族控制中,后收复,置熙河路经略安抚使。②天马:古西域国大宛马。③尊:指汉代勇士王尊。④行台:大臣出巡所驻之处。⑤留犁:古时匈奴人使用的饭匙。⑥瓯脱:边地屯戍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马”“葡萄”等具有西域色彩的意象,将思绪带到遥远的边地。
B.第三句中“屯千骑”写出行台军队的威风,“晓日”为画面增添明亮色彩。
C.第四句主要描写送别的场景,用“祖道”点明送别,用杯酒以壮行色。
D.这首诗虽有依依惜别的伤感基调,但整体上是慷慨激昂、令人振奋的。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3-10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②,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释】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1068-1077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一个春天,作者乘兴游览了一座村庄,被村野风光所感染,创作了此词。②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徜徉中,词人被一处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吸引,不觉停住了脚步,小园虽小,却繁花似锦,充满生机。
B.下片描写移步换景,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风光如画;后三句,地点已转到田野之中,写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比起写小园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
C.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结构方面,上下片整齐对称,组成两幅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D.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壮阔雄浑,抒情豪迈奔放。唐、五代以来,词多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
2.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析。
2021-03-06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0-2021学年高三3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金谷:指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②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相对,后称铜驼陌。③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④茄: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⑤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英”即梅花,“冰凘”意为解冻时随水漂流的冰块,“东风”则指春风,点明冬去春来的时间节点。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景起情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2.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1-02-24更新 | 354次组卷 | 5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
9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海潮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官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
1.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①,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②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③,霎儿雨,霎儿风。


【注】①蛩(qióng):蟋蟀。②浮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③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云弄巧”,既写出了初秋夜空轻盈多姿的美丽,又将纤云与织女之巧联系了起来,形象地烘托了织女的美丽和聪慧。
B.《鹊桥仙》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C.“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极写JLH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D.《行香子·七夕》整首词幻想与现实结合,天上人间遥相呼应,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2.这两首词同是写七夕,但是却情致不同,各有一番风味。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1-01-30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