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宋代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暗疏:默写。②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

材料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晦、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初一叫“晦”,月中叫“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朔”。
B.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绝:本义为把丝弄断,后引申为“断开”“不连接”,如成语“韦编三绝”中的“绝”;又引申为“横渡”,如《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
D.《荀子》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文说理透彻,气势充沛,语言质朴,句法简练,多作排比,善用比喻。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表达的读书幼时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却力不从心的心情,颇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意味。
B.秦观年长后开始发奋读书,但因智力衰竭了许多,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且还常常健忘,所以他认为不聪明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
C.《劝学》选文中的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从方法和态度角度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D.秦观年少时凭记性好而贪图玩乐,读书时学时辍,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秦观为何将所编文集命名为《精骑集》,请作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各题。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

宋·黄庭坚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贯珠沈海


[注]①西池:作者与诸同僚聚会之地。②鹓鹭同飞盖:指作者和同僚一同乘坐着车辆飞驰于大道。③这是黄庭坚被贬宜州,经过衡阳时,追和秦观遗作《千秋岁》的作品。④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⑤兔园:汉梁孝王园,指代朝廷。⑥虎观英游:虎观,泛指宫廷中讲学处。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1.根据两首词字数的多少,可以判断这两首词都是(     
A.长调B.中调C.小令D.双调
2.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词都适合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B.沉痛悲苦C.慷慨激昂D.质朴苍劲
3.结合秦词末句“飞红万点愁如海”和黄词末句“波涛万贯珠沈海”,比较两首词的情感异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延,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洞,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表达对春光的无限喜爱。
C.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我们又不难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您以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紫延,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2-05-2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甲)劝学      

荀子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在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现在指人格高尚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出两脚为“步”。
C.“蚓无爪牙之利”的“利”指“锋利”,与“非利足也”的“利”用法相同。
D.滑稽:今指人的言语、动作令人发笑。此处指巧言善辩、言辞流利的人。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甲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以生活现象设喻,从正面反复说明,强调观点。
B.选文甲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选文乙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选文乙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023-01-31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   次韵少游 苏轼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注释】①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元祐党人”被贬。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作于苏轼被贬儋州、秦观被贬处州之时。②西池会:元祐七年三月上巳,奉诏赐,秦观与僚友在西池宴集赋诗唱和。③鹓鹭:指朝廷百官。④次韵指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本词为苏轼和秦观(字少游)《千秋岁》而作。
1.下面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花影乱,莺声碎”:这两句描绘了花影摇曳而纷乱、莺声清脆而杂乱的景象,正与前句的“春寒退”相呼应。
B.“珠泪溅,丹衷碎”:这两句紧承“未老身先退”而来,以泪溅心碎,抒发了词人远谪儋州的沉痛。
C.“碧云暮合空相对”:这句借写碧云和暮天徒然地相对着,直接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落寞。
D.“斜阳正与长安对”:句中的长安代指北宋都城开封,本句抒发了身在万里蛮荒的词人对帝都的惦念。
2.下面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欧阳修有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而秦观却说“飘零疏酒盏”,从“疏”中可见词人贬谪远地、知交零落的孤独、落寞。
B.秦观的《千秋岁》上片重在写今,下片转而提及昔日,在今昔对比中,写出词人人生境遇的巨大变迁,也自然而然地牵出了如海般的深愁。
C.苏轼说自己一面“觊觎”着新恩,一面想坚持原有的学术和主张,从中读出他对原有政治主张的怀疑、不坚定。
D.秦词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得清丽深婉;苏词多直抒胸臆,寄慨深沉而又酣畅淋漓,老健中有清旷之气。
3.对于这两首《千秋岁》,有人评价说,与秦词相比较,苏词更多一份家国襟怀。你赞成这种说法吗?结合两首词中画线的句子进行分析。
2021-09-14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

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通史,“元史”“明史”“清史”都在其中。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甲)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反复陈述,强调观点。
B.选文(甲)中的第二段,荀子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特别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022-01-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满庭芳·晓色云开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___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1,花困蓬瀛2.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注:(1)金榼:金制的盛酒具 (2)花困蓬瀛:花指美人。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指饮酒之地。

1.校图书馆藏书划线处有脱漏,根据词意与风格,最适合填入的字是(     
A.蹴B.踏C.践D.蹑
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作品原意的一项是(     
A.本词以长调抒写柔情,记芜城春游感怀,写来情意绵邈。
B.“舞困”句写串串榆荚犹如酣舞已久、慵自举袂的少女。
C.“多情”两字一顿,蕴含着对往昔行乐情事的留恋与追忆。
D.“疏烟淡日”与起首“晓色云开”相照应,色调自然一致。
3.本词情感含蓄曲折,请结合上下阕,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023-05-2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点明人间“乞巧”的主题和特征。
B.这首词借鹊桥相会的传说,警示人们时空阻隔会让相爱的男女双方逐渐走向彼此淡漠。
C.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
D.词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这首词练达而凄美。
(2)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近在咫尺;秦观为何以“迢迢”二字写银河的辽阔呢?
2021-1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2.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2021-03-10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古诗词诵读》(同步习题)-【新教材精创】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019-09-09更新 | 467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